加载中
加载中
表情图片
评为精选
鼓励
加载中...
分享
加载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修改排序
加载中...
芯片爆破
虎哥2010/06/13化学 IP:四川
这个。。。有一点标题党的嫌疑。

前几天北落师门首发硫酸分解芯片,小俊说业内标准方法是用硝酸,今晚看着实验室那一堆一堆烧坏的芯片,某某之情油然而生,遂想到一试“业内标准方法”。。。

发这个帖子的同时,希望引起大家对芯片的兴趣,其实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干,不妨考虑在这方面发展。正因为有这一希望,所以才有前段时间神话版主的“科芯一号”“芯片”的诞生。。。目前电子技术的热点在集成电路开发,而不是代码民工们所热衷的事业。

前言到此结束,上硬道理。

今天要分解的是这个ARM芯片,标称出厂年份为2009年。

1.jpg

放在烧杯中,请无视烧杯的形象。

2.jpg

采用“业内标准方法”,添加发烟硝酸。

3.jpg

咦?怎么没反映。。

4.jpg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这才“幡然醒悟”——竟然不发烟。
居然拿错瓶子了,标签被腐蚀了,隐约看好像是碘溶液。。。为了证实之,加入淀粉溶液,果然变蓝。

5.jpg
+100  科创币    大仙    2010/06/13 感觉不错
+100  科创币    焓熵`    2010/06/13 虎哥牛XX!
+100  科创币    子羽    2010/06/13 虎哥让我无力
+5  科创币    13580080355    2012/04/13 小心你的手,这些东西我都不敢玩!
来自:数理化 / 化学
70
新版本公告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237
这个就是俗话说的阴沟里翻船吧。没关系,洗干净再来。

6.jpg

这回一定要看清楚咯。

7.jpg

果然不一般,马上就有刺鼻的气体冒出来,赶紧开排风扇。。

8.jpg

加热,加快反应

9.jpg

反应还不够快,我可不想等几个小时。。
大杀器闪亮出场

10.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240
加入盐酸,反应骤然加速,发出嘶嘶声,红烟涌出。

11.jpg

这个形象太猥琐了。谁让那芯片沉在下面呢~

12.jpg

把酸倒掉,洗干净。
怎么没看到酸——没看到可以想象嘛。

13.jpg

就是这个东西。整个分解时间大约10分钟。

14.jpg

把引脚扯掉。可以看到片芯为组合结构,中间放了块小硅片,可能是存储器什么的,下面的大片子是主体。

15.jpg
+100
科创币
thallium2012
2010-06-13
虎哥威武 我也打算处理一 ..
+1
科创币
向钱看向厚赚
2012-04-20
原来虎哥长这样啊~不过虎哥你太勇了,没什么防护就玩上了
+1
科创币
相对论万岁
2012-05-27
虎哥你真勇,小心你的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244
上述片芯,覆盖有一层耐酸的柔软有机薄膜,把它撕掉(看中间的小芯片周围,还残余一点撕不掉的)。

看看芯片上面有些什么东西,搬台显微镜出来,调节一下瞳距。

16.jpg

当然,看芯片得采用很特殊的显微镜。将照明模式开到“反射”——光从镜头中射出,照射芯片正面。至于光为什么能从镜头射出而不被镜片杂散反射回去,甚至不干扰从同一镜片回来的物象,那就不太清楚了,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总之,换其它任何显微镜的镜头,看到的都是一片花白,除了镜片反射的杂光,啥都没有。

17.jpg   

先用40倍看看,光太强,CCD过载了。这是中间的小芯片。最小只能40倍,抱歉没有全景了。

40.jpg

小芯片的右上角,100倍。

100.jpg

小芯片的右上角,200倍。

   200.jpg

同样的地方,400倍。这是干式物镜能达到的最大倍率。

什么?2004年设计定型,而且是TDK的东西,不是山寨货吧,也可以这样啊~

400.jpg
+1
学术分
ehco
2012-03-17
很好很和谐啊!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248
我们来看看大芯片的情况。以下图片,均采用400倍拍摄。

这是右下角的著作权标志。这个。。。2006年设计定型,2006年制造。也许芯片的生产一次就很大批量,然后存起来,按市场需求的数量封装出厂。

400-1.jpg

这是各层掩膜和蚀刻留下的标识吧。

400-2.jpg

左上角,这个就不清楚啥用意了。

400-3.jpg

这个是什么?

400-4.jpg

这是存储器吗?

400-5.jpg

厂家标牌。

400-6.jpg

引线端子,被我硬拔掉的。

400-9.jpg 400-8.jpg 400-7.jpg   

全文完,谢谢大家。

感谢叉叉、叉叉叉、叉叉叉叉等革命同志的精彩拍摄。
+10
科创币
大仙
2013-05-07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387
引用第15楼87685302于2010-06-13 10:16发表的  :
至于光为什么能从镜头射出而不被镜片杂散反射回去  这个原理太简单了  因为你用的显微镜不是不是直线看的 而是被一个半透反光镜给拐弯了 在这个半透反光镜的后面是一个LED冷光源 如图


这么简单啊,物镜的镜片能100%透光,一点都不反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4843
此芯片是目前主流的工艺制程,线宽太窄,一般的检查显微镜已经无能为力了,芯片封装厂也有检查镜,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人工监看,每个芯片都要看。
由于镜片表面会反光,所以当光从镜头射出的时候,会反射一部分光,这些光甚至比所看物体反射的光还强,因此不能看清楚。检查镜需要比较特别的镜头,使得反射光很小,并且角度面向周围,迅速耗散,不进入上一级镜片。
双筒显微镜,如果用一个目镜观看,从另一个目镜进光,从原理上讲,光就可以从物镜射出,照亮物体,然后又从物镜射入,在另一个镜头中看到。但实际上是看不清楚的,除非采用特殊设计的物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15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225101
请教如何才能一次只分开一层?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70
回复
13708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1时18分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