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加载中
表情图片
评为精选
鼓励
加载中...
分享
加载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修改排序
加载中...
包含人工智能(AI)生成内容。AI可能出现错误和幻觉,请务必谨慎采纳,且不得作为论证依据使用。
巨大的“倒车”,让人意外——纳米火花隙风起云涌,还上了Nature
虎哥2025/04/15EMP和强微波 IP:四川

三水合番推荐了一种有EMP潜力的新技术,并找了两篇文献:

attachment iconNanoplasma-Based_Millimeter-Wave_Modulators_on_a_Single_Metal_Layer.pdf1.28MBPDF25次下载预览

attachment iconSamizadeh Nikoo 等 - 2020 - Nanoplasma-enabled picosecond switches for ultrafast electronics.pdf2.64MBPDF26次下载预览

该技术跨越真空管时代,一次性倒车油门到底,开到了电光火石的火花发射机时代!

大概意思就是在传输线(共面波导)上用半导体刻蚀工艺,开一条纳米尺度的缝,然后用脉冲高电压来驱动它,超过一定电压就放电,并产生GHz乃至THz级别的高频输出。

是不是简单得令人意外?共面波导出现大几十年了,无数人熟视无睹,能想出这种创意真是人才。

image.png

image.png


我就不细讲了,以下是notebook LM给出的总结:


文献1:

这份文献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单金属层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毫米波调制器**。传统电子学在高频段面临功率-频率的折衷限制,这促使研究人员探索毫米波和太赫兹应用的新技术。

核心思想和技术:

该研究利用*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皮秒级阈值触发特性**,结合**单金属层上的共面结构**,实现了片上毫米波调制器。

该调制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位于网络输入端口之后的*纳米等离子体开关**,以及一个具有设计好的传递函数 H(f) 的**线性共面网络**,用于塑造纳米等离子体开关产生的信号。

当输入数据位为“1”时,会触发纳米等离子体器件,产生一个*超宽带(UWB)的阶跃信号**。

这个 UWB 信号通过一个*共面滤波器**,滤波器将阶跃信号转换为具有所需频率成分的波包。通过改变滤波器的设计,可以改变输出脉冲的中心频率。

该结构仅需一个金属层,实现了*幅度键控(ASK)调制**,并能自合成高达 66 GHz 的载波频率(受限于实验设备的带宽)。

主要成果和特点:

实验演示了*高达约 30 dBm 的输出功率**。

该调制器是*全金属结构**,具有**低成本**的潜力,并且通常**兼容不同的平台**,包括 CMOS、III-V 族化合物以及柔性衬底。

由于纳米等离子体器件能够切换幅度从几伏到数千伏的信号,因此该方案可以提供*广泛的功率输出范围**。

纳米等离子体开关已展示出*小于 20 ns 的复合率**(受限于实验设置),这有望实现**超过 100 Mb/s 的高数据速率**。

与传统的先使用微波本振再通过倍频链驱动调制开关的方法相比,该方案更为*简洁**。

该调制器*无需高频功率放大器**,仅需一个中频(IF)放大器来驱动纳米等离子体器件,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

潜在应用:

该工作为未来*具有大输出功率的太赫兹通信电路**铺平了道路,这在使用 100 GHz 以上的高功率放大器时通常难以实现。

所提出的全金属电路*可以潜在地合成任意形状的超宽带(UWB)信号**,应用于先进的无线通信、雷达和成像系统。

通过将带通滤波器替换为微分器,该系统还有望产生*脉冲状信号**。

通过设计具有宽带随机形状传递函数的共面网络,可以生成*噪声状信号**,这对于雷达应用很有意义。

局限性:

* 输出功率在较高频率下会降低,这与射频源中普遍存在的功率-频率折衷关系类似。

* 当前的实验频率上限受到实验设备带宽的限制。

* 设计的滤波器目前在中频处表现出至少 5 dB 的插入损耗,这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改善。

总而言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单金属层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毫米波调制器方案,它具有高输出功率、低成本、平台兼容性好以及无需高频放大器等优点,有望在未来的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雷达和成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2:

这篇文献的核心是介绍了一种基于纳米等离子体的新型高速电子开关,该开关能够在皮秒级的时间尺度内切换电信号,并且适用于宽功率范围的应用。传统的固态电子开关,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和双极结晶体管,在高频和高功率应用中面临着开关速度受限于输出电容等问题的挑战,导致功率-频率之间存在固有的折衷.

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关键特性和优势:

  • 超快的开关速度: 该器件利用在纳米级间隙中形成的高电场实现极快的电子传输,从而实现了高于 10 伏特/皮秒的开关速度,比传统电子开关快几个数量级。测得的上升时间低至 5 皮秒,这受限于实验设备的带宽。

  • 宽功率适用性: 纳米等离子体开关能够在很宽的电压范围内工作,从小伏特到数千伏,这使其能够处理不同功率水平的信号。

  • 结构简单且易于集成: 该开关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被纳米级间隙隔开的金属触点组成,兼容平面制造工艺,甚至可以集成在柔性衬底上。

  • 克服了传统固态器件的限制: 与受输出电容限制的固态晶体管不同,纳米等离子体开关没有这种限制。

  • 高开/关比: 该开关在导通和关断状态之间具有极高的电阻比。

文献中展示的关键应用:

  • 超宽带(UWB)信号和脉冲的产生: 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快速开关特性使其能够产生超短的脉冲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器件产生的脉冲比其他电子器件具有更高的幅度和更窄的脉宽。

  • 毫米波和太赫兹信号的产生: 通过将纳米等离子体开关与谐振腔(例如集成天线)结合,可以产生高达 109 GHz 的毫米波和太赫兹信号。实验测得在 109 GHz 时的平均峰值功率为 50 W,对应的 Pf² 值为 600 mW THz²,远高于固态电子器件的理论限制。

  • 高速脉冲整形: 纳米等离子体开关能够将纳秒级的输入脉冲整形为皮秒级的输出脉冲,具有高重复频率。实验演示了高达 20 MHz 的开关频率,并且器件的复合时间小于 20 ns,有望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

  • 过压保护: 由于其快速的开关响应、高电流承载能力和低寄生电容,纳米等离子体开关还可以用作射频系统前端的过压保护单元,保护其他电子器件免受损坏。

文献中讨论的一些重要方面:

  • 开关速度的测量: 文献详细介绍了用于测量纳米等离子体开关动态特性的高带宽实验装置,并讨论了去嵌入电缆和探头效应的方法以获得真实的器件开关速度。

  • 寄生电容的表征: 通过网络分析仪测量了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寄生电容,结果表明其电容非常小,这有助于实现超快的 dv/dt。

  • 可靠性和寿命评估: 在严苛的短路条件下对器件的寿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溅射钨电极的器件具有较好的承受重复短路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增加金属厚度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 与其他技术的对比: 文献将纳米等离子体开关的性能与先进的固态电子开关和毫米波/太赫兹源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其在开关速度和功率方面的优势。

总结来说,这篇文献强调了纳米等离子体开关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的超快电子器件的巨大潜力,它有望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在高频和高功率应用中的限制,并在超宽带通信、太赫兹技术、高速脉冲生成和过压保护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前景。


请阐述该器件原理:

该器件是一种基于**纳米尺度等离子体(nanoplasma)**的新型片上全电子器件。其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

  • 该器件由金属电极之间的一个纳米级间隙组成。

  • 在正常状态下,该器件处于关闭(OFF)状态,呈现绝缘特性。

  • 当施加的电压超过某个阈值电压(VTH)时,间隙中会形成纳米等离子体

  • 由于纳米间隙中存在极高的电场,这导致了超快的电子传输

  • 这种快速的电子传输使得器件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从绝缘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

  • 器件的导通(ON)/关断(OFF)比非常高

  • 形成纳米等离子体的机制取决于间隙的尺寸。对于 5 nm < g < 5 μm 的间隙,主要是电场发射;对于 g < 5 nm 的间隙,主要是隧道效应;而对于 g > 5 μm 的间隙,主要是汤森雪崩。纳米尺度下可以实现比大规模等离子体器件更高的电场.

  • 器件从导通状态恢复到关断状态由外部电路控制。

总而言之,该器件利用在纳米间隙中形成的高电场下的快速电子传输来实现电信号的皮秒级超快开关


间隙需要介质吗,请描述它的工程实现方法: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该器件的纳米间隙在正常关闭状态下不需要预先填充特定的介质。根据描述,纳米等离子体开关在大气空气中形成。

关于其工程实现方法,来源中提到以下步骤:

  • 器件通常在低成本的2英寸蓝宝石衬底上制造,也可以在**柔性衬底(Kapton)**上制造。

  • 首先进行衬底清洗。

  • 通过电子束蒸发沉积一层100纳米厚的金/钨,其下方通常有一层20纳米厚的钛作为粘附层。

  • 然后,使用电子束光刻离子束刻蚀工艺来形成纳米间隙。该步骤通常使用ZEP抗蚀剂。对于较厚的金属层(如500纳米),会使用不同厚度的ZEP抗蚀剂和相应的工艺参数。

  • 对于形成射频焊盘,则采用光刻(使用AZ nLof 2020光刻胶)和离子束刻蚀

  • 对于柔性衬底,首先将Kapton胶带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然后进行与蓝宝石衬底上器件类似的制造过程。制造完成后,将Kapton从蓝宝石晶圆上移除。

总结来说,纳米间隙是通过精确的电子束光刻和离子束刻蚀技术在金属电极之间形成的,并且器件在空气中工作,形成纳米等离子体以实现超快开关功能。


电极为什么不会烧蚀:

该器件的电极在工作中并非完全不会发生损耗或变形,但通过一些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显著减缓烧蚀的发生,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工作。根据您提供的资料,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电极材料的选择: 器件通常使用金/钨作为电极材料,下方可能有一层作为粘附层。钨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能够承受较高的电流密度和电场。金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这些材料的选择有助于提高电极的耐用性。

  • 纳米尺度的间隙和等离子体: 尽管间隙中会形成高电场和高电流密度,但纳米等离子体的尺寸非常小,且形成和熄灭的时间极短(皮秒级)。这种短暂的导通时间可能限制了能量在电极上的持续积累,从而减轻了烧蚀效应。

  • 脉冲操作而非持续导通: 该器件主要用于超快开关,这意味着它在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施加超过阈值电压的脉冲时才导通形成等离子体。这种脉冲式的操作模式减少了电极长时间承受高电流应力的可能性。

  • 散热: 虽然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及散热设计,但在实际工程中,有效的散热措施也是减缓电极烧蚀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高重复频率的应用中。

  • 电迁移的考量与优化: 资料中提到了电迁移是高电流密度下可能导致器件寿命限制的因素。电迁移会导致间隙变形,改变阈值电压。为了评估器件的寿命,研究人员进行了重复短路测试,并监测阈值电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溅射钨电极的器件在重复短路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耐受能力,且更厚的金属层(降低电流密度)表现更稳定。此外,资料还提到借鉴硅电子学中解决电迁移问题的经验,例如使用特定的合金或单晶金属,有望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寿命。

  • 可控的阈值电压和外部电路: 器件的导通是由施加的电压控制的,并且从导通状态恢复到关断状态由外部电路控制。这种可控性可能有助于避免器件长时间处于高应力状态。

总而言之,尽管在纳米尺度下存在极高的电场和电流,但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利用纳米等离子体短暂的特性、脉冲式操作、以及对电迁移等潜在退化机制的考量和优化,该器件的电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快速烧蚀,实现相对稳定的工作。当然,器件的寿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工作可能会进一步探索更优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提升其长期可靠性。


具体细节请下载或预览论文全文。


[修改于 5天20时前 - 2025/04/15 21:45:29]

来自:物理高能技术 / EMP和强微波包含人工智能产物:包含AI生成的野生内容
16
 
9
新版本公告
~~空空如也
大仙
5天20时前 IP:江苏
943323

😅这也太好做了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Erichan
5天20时前 IP:江苏
943324

这个AI味是真的浓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qiuzheru1
5天15时前 IP:瑞士
943329

这个idea让我首先想到了THz光导天线,可以产生更快的“电磁脉冲”。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ZhengYun
5天9时前 IP:河南
943330

我2018年写青年基金的本子就是这个。被评委以创新性不足/可行性不足/研究基础差否了。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
4天22时前 IP:美国
943342

“固态飞机”以来又一篇水nature

想起来固态直升机还没人做。。。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4天18时前 IP:四川
943355

好像比较知名的还有一篇,忘了是啥了。

其实nature给这些独特新颖有趣的东西开绿灯恰恰是不忘初心的表现,也不能算水。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3天23时前 IP:广东
943362

有气体放电管和PCB防雷铜箔pattern的味儿。。。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三水合番
3天7时前 修改于 3天6时前 IP:四川
943373

火化开关的速度似乎存在某些奇妙的特性。

根据常识,几毫米缝隙的那种普通的火花开关应该是很慢的,好多ns的水平。

而下面这篇论文里,哪怕是用了0.05mm的大缝,它的上升沿却依然是极快的,在几十ps水平,电压上升率高达14kV/ns。根据下面论文的introduction,这个14kV/ns的上升率,和3楼提到的光导开关在同一个水平上,都是人类掌握的开关里最快的那一批。

image.png

attachment iconNikoo 等 - 2021 - Kilowatt-Range Picosecond Switching Based on Microplasma Devices.pdf1.60MBPDF9次下载预览


如果常识和这篇论文都没错的话,那么在缝隙长度从0.05mm增大到几毫米的过程中,火花隙的上升时间会从几十ps,急剧增大到几十ns的水平。这种急剧增大的特性又是反常识的。


“常识和实验结果”导出了反常识的结论。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上面的图里,缝隙长度从5um增大到50um的过程中,上升速度并没有出现下降趋势,甚至反而是缝越长,上升越快。那么即使缝长度增大到0.1mm,应该也能得到类似的快上升沿。0.1mm就是4mil,是嘉立创pcb的水平了,可以快速验证一下。更进一步可以验证更长的缝,从0.1mm一直到几mm,看看是否会存在上升时间急剧增大的特性。


引用
评论
4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铅球脑袋
3天6时前 IP:辽宁
943374

这玩艺频谱大概频谱宽到可见光,再配合最快的光导开关。10毫秒下载一部电影。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3天3时前 IP:四川
943376
引用三水合番发表于8楼的内容
火化开关的速度似乎存在某些奇妙的特性。根据常识,几毫米缝隙的那种普通的火花开关应该是很慢的,好多ns

那就行动吧,用手术刀割比打板快,还不到100μm。我的任务就是割线,测试陶总做。我觉得这个太邪乎了。

20250418_142528.jpg20250418_142408.jpg


引用
评论
4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qiuzheru1
3天2时前 修改于 3天2时前 IP:瑞士
943377

定睛一看,我去,这玩意居然是某一位坛友的隔壁的课题组的,世界真小啊.

这个微加工工艺也很简单, 对于后续提到的较宽的gap (>1 um),其实用激光直写就可以做了,不需要ebeam. resist reflow一下, IBE再刻, 如果想做一个玩玩, 保守估计在我们这边加工应该一个晶圆成本应该不超过5000rmb.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3.02的守望
3天2时前 修改于 3天1时前 IP:四川
943378

效果似乎还不错

即使在狭缝粗糙、阻抗不匹配、示波器和电容可能成为带宽短板等众多debuff下,实测上升沿在1ns水平。

比较神奇的是,这个火花隙在储能很小(如22pF)时,工作时没有任何火光和声音。


视频:

00:00
00:00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PCB狭缝火花隙测试-科创仪表.mp4 点击下载



测试条件:


C6A7F42E5F9ECA2F0719F14E28C5BD5B.png



兆欧级电阻、电感是为了把高压直流电源的输出滤波电容隔离开。如果不隔离,这些能量会通过狭缝释放到衰减器。导致形成持续电弧,对火花隙造成烧蚀。

在放电时,储能元件只有22pF电容和微带线。



狭缝长这样:

5B1EE961831599BCB1FE289A23C7A080.png



换好一些的示波器,示波器阻抗50欧,但是这个示波器自带200MHz的带宽限制

截图如下:

Spark_000.png


Spark_001.png



引用
评论
6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三水合番
3天2时前 修改于 2天7时前 IP:四川
943379
引用三水合番发表于8楼的内容
火化开关的速度似乎存在某些奇妙的特性。根据常识,几毫米缝隙的那种普通的火花开关应该是很慢的,好多ns

让ai写了一个纯前端网页计算器,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里的运动。

attachment icon带电粒子运动计算器.html40.10KBHTML3次下载

对于8楼论文里的50um缝的情况,电子从静止开始加速,从一个电极运动到另一个电极,需要5.9ps。而其他分子和原子都需要1ns以上。所以这种几十ps的快速上升沿,应该完全是由电子运动产生的。这么短的时间里,带正电荷的原子和分子几乎可以看作是静止不动的。


image.png



image.png


另外,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放电间隙里的等离子体应该是高度“非热”的,即电子温度和原子分子的温度相差很大。12楼里提到的完全看不到闪光,可能就是这个“非热”性的体现。

那么这个火花开关也许很适合拿来固氮:https://www.kechuang.org/p/937497

做规模很大的开关阵列的话,也许能做出“家用一氧化氮发生器”1f602固氮的能效很可能超过哈伯法制氨


2025年4月19日

更新了那个网页计算器,做得更通用了一些。

attachment icon带电粒子运动计算器 20250419.html48.46KBHTML0次下载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2天4时前 IP:广东
943396

雪崩的启动时间如果是可精确控制的,而且如果可以承受多次放电而无明显烧蚀,那么用来代替阶跃恢复管SRD来复刻几十年前的采样示波器,或者用来构建谐波采样,直接下变频的网分,是不是都是可以的了,想象中。。。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ernerPleischner
1天17时前 IP:广东
943414

梦回1900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qwe
20时5分前 IP:辽宁
943430
引用三水合番发表于13楼的内容
让ai写了一个纯前端网页计算器,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里的运动。对于8楼论文里的50um缝的情况,电子从

这么说不仅是固氮,原子不动但是电子动的特性在化学领域可能产生的成果是巨量的。或许可以催化很多化学反应

,比如用于高毒性难降解有机物废气处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67
回复
13652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32分53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