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个月楼主多次尝试用磷酸制取HCl,发现本实验远远不止课本上一句"难挥发酸制取易挥发酸"这么简单。要使反应具有实用意义,有一定难度。
管线
这一点非常坑。如果使用五金店卖的透明塑料软管,则在热HCl蒸汽产生后数秒,塑料管就会受热变软变黏,失去传输及密封性能。如果使用硅胶管,虽不会当场暴毙,但接触十几分钟后会发黄变硬变脆,内壁出现白色粉末。因此,传输HCl蒸汽的管线必须使用全玻璃,仅有必须的连接处才允许使用尽可能短的硅胶管。(可以用喷枪将30cm长的玻璃管在距离两端5cm处分别折弯制作传输管线,折弯时管线最好有一定向下的倾斜度)
2.连接及密封
2.1 胶塞-管线
实验中LZ使用硅胶烧瓶塞,发现塞子自带的孔直径过大无法适配玻璃管,经测试,使用以下办法可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在已折弯好的玻璃管插入端套上一段直径适宜的硅胶管(玻璃管够粗可以不套),用704硅胶围绕插入端挤出较厚的一圈(不加导胶帽),然后插入胶塞孔中,并上下运动几次,使硅胶填充满缝隙。然后将该装置横放24h(竖放会导致硅胶流下),硅胶固化后进行2.2处理。注意704硅胶如果过期太久,可能出现密封性能不佳,因此建议使用新买的硅胶。
2.2 胶塞-瓶口
实验发现硅胶瓶塞底部发生了较严重的粉化、开裂,同时侧边出现了密合不紧的现象,因此建议将硅胶塞用PTFE生料带彻底包裹,以增强密封性。
通过2.1 2.2处理后的胶塞在运用中未发现漏气情况。
3.吸收
3.1倒吸
实验发现,如果直接将出气管通入水中,随时可能发生倒吸。为此,应在出气口加装漏斗。即使是这样,也有发生倒吸的危险,因此应该严加防范,不时将漏斗提出水面。
3.2 喷料
使用500w电阻炉加热,如果不控制温度,则大约半小时后磷酸就会沸腾,继续加热十几分钟则反应瓶内的物料可能沿导管喷向烧杯。因此应该严密看守装置,看到反应瓶内物料有喷薄欲出之势时,应该断开电炉电源,不沸腾后继续加热;或使用功率较小的电炉(例如磁搅)加热。
3.3 冷却
磷酸和NaCl的混合物如果经过长时间加热后再冷却到室温,会形成有粘性的固体(可能是由于磷酸聚合导致的),粘附在锥形瓶底部,需加水加热后才能趁热倒出。因此,建议反应一次性做完,以免清洗时发生意外。
3.4 吸收
制取出的HCl蒸汽高温且含水,因此应该用大量水冷却(实际用了目测2L水冷却的条件下反应半小时吸收液仍然达到40度)最好用冰冷却。因为气体含水,所以不要妄图一次制取大量高浓度产物。吸收用的水应该以少量为妙。
图:最后一次改进之后的实验装置
这杯(300ml)已经吸收到浓度6%(密度法测量),如果改用50ml水吸收理论上已经能够达到36(实际上会低一些),因温度过高物料喷进烧杯导致产物报废。
锥形瓶中的物料已经凝固成固体,清洗起来有难度。
没有找到磷酸酸式盐的热力学数据,所以无法计算最佳反应温度。但是,磷酸应该只有一个H+可以利用。因此,磷酸最好过量。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