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交未通过,被删了。然后我发了阉割版的,是否能通过不知。
由中国火箭爱好者开发和维护的多级固体探空火箭序列。
简介
“万户”项目是我国第一次由大学生科技爱好者跨学校跨专业合作研发完成的探空火箭项目。
项目取名万户是为了纪念我国‘航天’的先驱万户。
KCSA(广州飞天小组)是万户一型探空火箭的研发团队,有成员5人,其中有四个“90后”的大学生。
初定的试验项目包括:多发动机并联的推力平衡控制,二级火箭的分离技术,多基站联合多普勒矢量测速,惯性导航技术等。原定射高3千米,整备质量35千克。同时在业余爱好者中率先开始系统工
程方面的学习和尝试。预订研发周期为90天。
由于技术跨度太大,预研中发现要在短期内解决多项关键技术存在困难,因此对试验项目进行了精简,降低了技术目标。
即使如此,万户一号仍然是目前为止国内尺寸最大,研发管理最严谨的业余火箭。
特点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次由在校大学生自行研发完成的探空项目,而且是跨学科、跨校、跨地区合作,第一次在爱好者中全面实施了系统工程的方法。
“万户-I号”设计了复杂的航电技术和回收装置。为了跟踪火箭的运行轨迹,并掌握火箭的飞行姿态,火箭运用了复杂的航天技术。总共有两个控制监测芯片,有姿态监测、环境监测、遥控、数据
通信等子系统,还安装有视频摄像头。
关键设备留有冗余备份。通过火箭上的传感装置,能感受火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如果未按预定指标的变化,可以启动第二重保护装置。
“万户-Ⅰ号”两级火箭都设有降落回收装置,降落是通过降落伞来实现的,为了实现电控开伞,研制有爆炸插销。
安全管理
KCSA要求达到零地面风险的目标,即:即使火箭最大限度偏航,也不能落入有人区域。飞天小组为寻找就近的适当发射场地进行了艰苦努力,但是由于广州地区经济发达,就近地方没有大片农村和
无人区,因此难以实现安全目标。为了降低对场地的要求,极限射高参数多次被降低,从3千米降低到1500米,又降低到500米,一二级在100米高度分离。但是这样的射高,虽然对偏航的概率进行了控制
,但万一发生意外,最远可以散布到1千米左右范围,仍难以找到适当发射场地。
除此之外,火箭装有降落伞,落地速度受到控制。为了确保降落伞能打开,控制器专门设置了两重保护。
推迟发射
火箭即将发射的消息见报之后,引起空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注。 KCSA根据外弹道计算数据,对发射的地面安全性以更严格的标准进行了重新论证,认为场地尺寸仍然不足,可能落地范围内
的地面人员难以确保全部清场,仍然难以满足零地面风险的要求。根据本质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决定改为模拟发射,另找场地完成实际发射。仍然会按照零地面风险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
虽然网上有一些责问空管局等有关部门的声音,说明人们对科技爱好活动环境非常关切。事实上这次试验活动,有关部门未给予任何阻挠,一直本着探讨的角度与课题组交流安全问题,他们已经做
到了在现行航空管理体制内力所能及的支持。
其它资料
团队成员
华南理工大二学生胡振宇,18岁,工商管理专业;
中山大学大一学生罗澍,信息科技专业,不到19岁;
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子林,物理专业,20岁;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黄德恩,制药工程专业,20岁。
“万户-Ⅰ”相关数据
箭体总长:247cm
一级长度:103cm
二级长度:100cm
头锥长度:40cm
连接部分长度:4cm
总重:11.793kg
外壳材质:HD-PVC
发动机壳体材质:6061-Al(铝合金)
发动机喷口材质:45#钢
燃料:KNDX
一级推力:288.4N;总冲:622.4N/s
二级推力:188.6N;总冲:409.4N/s
降落伞材质:尼龙-66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SRM,SpaceCAD,OpenRecket。
设计射高:640m
最大速度:100.4m/s
最大加速度:3.32g
由中国火箭爱好者开发和维护的多级固体探空火箭序列。
简介
“万户”项目是我国第一次由大学生科技爱好者跨学校跨专业合作研发完成的探空火箭项目。
项目取名万户是为了纪念我国‘航天’的先驱万户。
KCSA(广州飞天小组)是万户一型探空火箭的研发团队,有成员5人,其中有四个“90后”的大学生。
初定的试验项目包括:多发动机并联的推力平衡控制,二级火箭的分离技术,多基站联合多普勒矢量测速,惯性导航技术等。原定射高3千米,整备质量35千克。同时在业余爱好者中率先开始系统工
程方面的学习和尝试。预订研发周期为90天。
由于技术跨度太大,预研中发现要在短期内解决多项关键技术存在困难,因此对试验项目进行了精简,降低了技术目标。
即使如此,万户一号仍然是目前为止国内尺寸最大,研发管理最严谨的业余火箭。
特点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次由在校大学生自行研发完成的探空项目,而且是跨学科、跨校、跨地区合作,第一次在爱好者中全面实施了系统工程的方法。
“万户-I号”设计了复杂的航电技术和回收装置。为了跟踪火箭的运行轨迹,并掌握火箭的飞行姿态,火箭运用了复杂的航天技术。总共有两个控制监测芯片,有姿态监测、环境监测、遥控、数据
通信等子系统,还安装有视频摄像头。
关键设备留有冗余备份。通过火箭上的传感装置,能感受火箭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如果未按预定指标的变化,可以启动第二重保护装置。
“万户-Ⅰ号”两级火箭都设有降落回收装置,降落是通过降落伞来实现的,为了实现电控开伞,研制有爆炸插销。
安全管理
KCSA要求达到零地面风险的目标,即:即使火箭最大限度偏航,也不能落入有人区域。飞天小组为寻找就近的适当发射场地进行了艰苦努力,但是由于广州地区经济发达,就近地方没有大片农村和
无人区,因此难以实现安全目标。为了降低对场地的要求,极限射高参数多次被降低,从3千米降低到1500米,又降低到500米,一二级在100米高度分离。但是这样的射高,虽然对偏航的概率进行了控制
,但万一发生意外,最远可以散布到1千米左右范围,仍难以找到适当发射场地。
除此之外,火箭装有降落伞,落地速度受到控制。为了确保降落伞能打开,控制器专门设置了两重保护。
推迟发射
火箭即将发射的消息见报之后,引起空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注。 KCSA根据外弹道计算数据,对发射的地面安全性以更严格的标准进行了重新论证,认为场地尺寸仍然不足,可能落地范围内
的地面人员难以确保全部清场,仍然难以满足零地面风险的要求。根据本质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决定改为模拟发射,另找场地完成实际发射。仍然会按照零地面风险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
虽然网上有一些责问空管局等有关部门的声音,说明人们对科技爱好活动环境非常关切。事实上这次试验活动,有关部门未给予任何阻挠,一直本着探讨的角度与课题组交流安全问题,他们已经做
到了在现行航空管理体制内力所能及的支持。
其它资料
团队成员
华南理工大二学生胡振宇,18岁,工商管理专业;
中山大学大一学生罗澍,信息科技专业,不到19岁;
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子林,物理专业,20岁;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黄德恩,制药工程专业,20岁。
“万户-Ⅰ”相关数据
箭体总长:247cm
一级长度:103cm
二级长度:100cm
头锥长度:40cm
连接部分长度:4cm
总重:11.793kg
外壳材质:HD-PVC
发动机壳体材质:6061-Al(铝合金)
发动机喷口材质:45#钢
燃料:KNDX
一级推力:288.4N;总冲:622.4N/s
二级推力:188.6N;总冲:409.4N/s
降落伞材质:尼龙-66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SRM,SpaceCAD,OpenRecket。
设计射高:640m
最大速度:100.4m/s
最大加速度:3.32g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