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进程、爱好的领域、合适的平台、个人的天赋、做事的方法、用功的程度、够用的运气
虎哥2019/02/24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这个文章想到哪些写到哪里,甚至连标题都没有想好。现在论坛支持长达1年的任意编辑,所以更新会直接编辑到文章中,更新完成以后,再加以整理。这种码字方式,将来会被科创更好的支持。

大家先讨论,欢迎发表观点。我可能引用一些观点。

文章的主要目地,是告诉大家:

1、自近代以来,科技爱好者从来都是对人类文明做出最大贡献的群体。但是,不是所有科技爱好者都可以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并且,往往也不是在“业余科技爱好者”阶段做出的。

2、通过适当的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总体而言更有可能为人类文明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3、事实上,没有可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的某个人(比如你)青史留名,甚至连“成功学”对你都没有意义。

4、但是,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探索真理、实现蓝图、追求理想,都有显然更加正确的方法,是有意义的。这些方法掌握得越早(比如初中),越有意义。

5、还没想好

今天谈的主题是:爱好者+好的平台=更牛逼的玩法

公号“科创喵”转发了“龙江二号”相关消息(在阅读下文之前,建议大家看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83647)。几天前我就看到了这个消息,就打算写个帖子。

首先,哈工大是一所名校,但又不同于其他名校。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科技爱好者的比例高。多年前我受该校无线电俱乐部的邀请,来到这个在圈内影响力数一数二的学校,明显的感觉就是科创的会员多,在其它学校很难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我想,科创是以特种爱好为特色的社群,哈工大是黑科技军工院校,那么搞特种技术的爱好者,了解并加入这所学校,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哈工大在非科技爱好者、非工程师家庭中的影响力,比不上那些综合性的名校。加上他又位于近年来常常被地域黑的地方,如果不是真正了解,很多人是不会报考它的。这可能反而成了一个有利的因素。

其次,这个卫星团队,大部分是爱好者。在央视节目中主要报导的几位同学,都是爱好者。他们在学校里属于同一个俱乐部(BY2HIT),有的同学在中学时代就是科技爱好圈的知名人物,当然,知名是因为能折腾。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科技社团,都不能持续多久。拜上面的政策所赐,学生社团的换届和传承可以说被故意弄得青黄不接,搞法就会一朝学生一个样。而BY2HIT却坚持了二十多年,并且代代传承,从未跑过题。这可能也是得益于爱好者浓度高,总能找到坚持纯兴趣的接班人,当然,他们自己的制度、文化和努力也是重要因素。

反过来,学校也能为有水平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对本科生而言,主要是指做牛逼项目的机会,这个项目可能是老师的,也可能是学生自己想的。对于一所军工学校,很多内容是黑科技爱好者所喜闻乐见的,在兴趣上比较一致。而条件,是指能折腾的爱好者,容易找到合适的导师、学长,并且也能得到做事条件。现在专业学校给本科生的待遇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像我那时候为了500元经费都要写一堆的报告,如果学校能提供一点设备就会高兴好几天。而现在有的学生一年光在学校报销各种DIY花销,就有上万元之多。学习氛围,导师引导,群体帮扶,项目攻坚,与爱好驱动、自己用功结合起来,一年实现其他同学4年的进步,并且坚持可叠加的进步,并不是天方夜谭。

很多爱好者在一个很低的起点和很低的平台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着自己认为伟大的研究,七八年前是科技小制作,现在还是科技小制作。有的人本来就喜欢这种生活,所以这里并没有褒贬之意。不过,爱好者中总有一部分人是能够做出更大贡献的。如果周围都是科技小制作,没有努力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那就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等到二十多岁再想努力,就会困难得多。有老师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理由千奇百怪。我想说的是,鸡头也永远是鸡,除非你能把它变成凤。而凤尾好歹是凤,并且还有变成凤身甚至凤头的努力方向。对于科技爱好者来说,以倒数第一的身份勉强挤进最好的平台,比以第一的身份进入一个平庸的圈子要好得多。有些人享受在平庸的圈子里被膜拜的感觉,而受不了在高水平的群体里被别人即使善意的碾压。这种人要么是蠢,让本能的舒适区驱逐了理性;要么是坏,希望利用类似“家电维修从业者”这样的圈子获得黑社会式的权力,以至于真以为自己是领袖了。

……

当然,把一些人物事迹拔高到偶像、榜样的高度,媒体狂轰滥炸,我是十分反感的,所以我没转任何官媒报导。我说历史的进程、合适的平台,不是要你们把名誉作为这些因素的结果去追求,正常人也不可能活在新闻联播里。我想说的是,为具体的个人以及文明的增加,应当追求有效率的、可积累的进步,而这些是影响效率和可积累性的重要且可控或者部分可控的因素,应当主动去掌握,而不是任性随之。

[修改于 2年11个月前 - 2022/01/02 04:16:04]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6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您好
5年9个月前 IP:贵州
856163

说的对,我特别同意,我在一个偏远城市中学,每次跟同学聊,完全是我在讲,他们听。他们只谈游戏,其它的不懂,一天天扯这个喜欢那个,那个喜欢这个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年8个月前 修改于 5年8个月前 IP:四川
857447

凉了好久,还是没空继续写。不过今天插播一条。

GITHUB上的996ICU项目,近日成了IT圈的热门话题,甚至搞得各家著名互联网公司的老大纷纷表态。

键盘革命家们纷纷发表高见,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不说点。

不过我希望你们注意,关于工作的本质和人类的协作关系,在最近的几十年,发生了深刻甚至根本的变化。

内容上的变化主要是脑力劳动替代体力劳动,创造性劳动替代非创造性劳动。

资本家也不再依靠“生产资料”来“剥削”工人,他们在社会中主要的、核心的价值,是所谓协作网络、信息优势、知识产权,有的还包括员工本身……

玄学一点讲,协作关系方面,比特代替了原子;工作内容方面,面向对象代替了面向过程。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无从认识工作制的冲突。拿一百多年前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来煽动人民的情绪,挑拨阶级矛盾,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现在最不需要996的,就是那些“血汗工厂”。富士康热门事件之后,你们应该很多年没有听说哪个工厂“残酷剥削工人”了,尽管这种现象还零星的存在。工厂就算让工人一天工作三十小时,工人也有一堆办法磨洋工,出次品,管严了就跳槽,大不了回家种田。现在累死累活的不是工人,而是制造业企业的老板们。

反而是“高大上”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变得“残酷”起来。科研工作者有工作制吗?看起来有,但事实上没有。要是每天上八小时班能搞出成果来,人类早就在火星上移民了——为了加快进度,要每天工作十八小时。需基于兴趣,有长期目标,有个人追求的工作,在工作制方面往往都有很大的弹性。996是其弹性的一个极端表现。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关于工人权利的斗争,一百年前就成功了,而且一直成功到现在(忽略美国把5天工作制强加给中国人民这事)。现在出现所谓996,不是工人权利或者劳动保障出了问题,而是这压根儿就没有工人一毛钱的关系。这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拿古代的劳动制度来加以分析,只能越来越乱。

我不觉得可以消灭996,但是今后这种制度性的延长工时会逐步减少以至于消失,但是长工作时间的群体却不会消失。

补充一点,越是依靠脑力劳动的大型工程,越需要较长的连续工作时间,和尽量少的协作规模(人数)。这应该算是经济规律。改变经济上的平衡点,可能主动的消灭延长工时。政府法令可以看作是改变平衡的一种扰动。另外,技术改进,特别是协作技术的改进,会把旧的延长工时工种,转变为“工人运动”的成功案例,同时创造出规模稍小的,新的弹性工时工种。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年7个月前 修改于 5年7个月前 IP:四川
858996

今天我要发表一个毁三观的观点。

在百度有专业性的贴吧里面,什么样的吧具有最高的质量呢?答案出乎意料——有人经营但还没有被卖掉的各种“病友”吧。

你一定好奇为什么,我给你们说,道理简单到超乎想象:患某种慢性病或者绝症,基本上是概率事件,不论什么背景的人都可能中招。而病友交流又是刚需,不交流就得不到最新信息,某些病,不加入圈子甚至可能搞不到救命药。

所以,病友吧的“逆向筛选”相对不那么严重,于是具有最高的质量。

这里面包含一个隐含条件,就是其他吧有严重的逆向筛选。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就行了:有才华的人是否愿意长期的在那上面当吧主?

事实上当年没有形成“模式”的时候,吧主就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学生。后来有些人看到圈子的利益了,才开始有各种家电维修铺老板这样的,有闲又有变现可能的人跑出来当吧主。早年的中学生任吧主是有正向筛选的,没两把刷子当不好吧主,但是只要考上了好大学,出国的出国,深造的深造,谁还有心思继续跟一群社平水平的中小学生和大爷大妈混在一起,继续死脑细胞?

后来,当吧主没有什么逼格了,变现大循环也逐步建立,帖吧就是各种山头的集散地。哪些类型的人能够盘踞在山头顶部呢?大家可以分析分析。

百度搜索是百度全家桶的推送器。他占据了90%以上的搜索流量,并把所有的用户优先导流到自家产品。新人上网以后进的第一个社区,几乎毫无例外是贴吧。这些人到了贴吧以后,以为这个领域的真面貌就是他所看到的那样,逐渐的也就往家电维修水平的路子上去了。里面极少数天赋较好、认真做学问的,不久以后就会被中二们挤走。

经过长期循环、淘汰 ,就技术类贴吧而言,基本形成了吧主、小吧和几个铁杆把持着某个领域的器材供应,并以贴吧为引流器,向自己的圈子输送利益的模式。也有一些商家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搞起自己的贴吧,不过由于他们不懂的黑社会的玩法,往往是铩羽而归。

稍加分析就能看出,像贴吧这样的无门槛平权社区,在互联网本身的门槛消失,自律规则让位给政治正确以后,必然走向逆向筛选的道路,逐步形成以流量入口为核心控制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黑社会集群。加上百度对搜索入口的事实垄断和贴吧在引流上的绝对优先地位,说百度的垄断祸害了整个一代人,一点也不过分。

知乎也在向这方面发展。不过好在知乎不做搜索,也没有垄断流量,所以他必须有所顾忌,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成员水平和信息质量。只是在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利益格局下,并不乐观。微信公众平台搞了个作者筛选,终结了平权社区,解决了贴吧那样的逆淘汰问题,但又完全牺牲了讨论的自由,出现了互联网上常见的另一类小圈子。“得到”对这些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不过社群对他来说似乎是很次要的,基于社群的社交几乎为零,不可能成为社群的主流方向。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novakon
5年6个月前 IP:广东
859472
引用虎哥发表于3楼的内容
今天我要发表一个毁三观的观点。在百度有专业性的贴吧里面,什么样的吧具有最高的质量呢?答案出乎意料——...

毁三观言过了,应该是逐步重建三观。


三观的建立,对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是来源于生活;对于抽象的事物,是来源于书上读的文字。某国是文字狱国家,所以三观中抽象的部分,和现实社会规律相抵触,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果大家的三观都和现实社会规律相一致,那某国就不会在历史上发生那么多三观扭曲导致的悲剧了。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总是要消耗能量来实现繁殖的。不同的生物选择了不同的获取能量的途径,有的直接吸收阳光,有的则利用二次能源,比如硝酸钾葡萄糖之类的。如果某种生物的个体在消费能量的过程中,向另一个体提供能量,它们便可以融洽相处;如果在繁殖过程中,消耗了本可以被另一个体消费的能量,它们便要打上一架,或者敬而远之。


社群也是生态系统,一个人愿意加入社群,是因为他对社群能为他带来的回报有正面预期。这些回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为繁殖做准备的(至少在加入者看来是这样),也就是他期望通过加入社群,获得赖以繁殖(包括生存在内的一切消耗能量的活动)的资源。


病友社群就是这样的系统,大家都对获得帮助有极为正面的预期,而认真交流不仅有利于自己得到帮助,也利于帮助他人,极大地强化了互助行为,于是气氛便极为融洽,体现出的道德水平极高。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向社群中的其他人提供能量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从社群中获取的能量(或者按刘仲敬语,“消费的秩序”),大于他为社群中其他人提供的能量(“创造的秩序”),那么社群的能量就会不断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社群就没办法给更多人提供能量了,也就没有更多人愿意加入社群了。反之亦然。


如果能量持续下降,社群就会逐渐到达一个新的平衡态,留下的用户都是极容易得到满足的家电维修爱好者,和一小撮家电配件经销商。对于这样的社群,家电配件经销商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注入能量(比如说转发一些家电维修网文),家电维修爱好者也能够用很低的成本获得足够的能量(感觉自己每天都能学到新的家电维修知识)。


那么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病友们要解决问题,唯一渠道是久病成医,上网扒文献病例,探讨疾病成因,治疗渠道,药品价格等等。一切知识获取工作都必须准确和高效(不然说不定明天就上不了网了),于是科研气氛甚是浓厚,方法数据高于一切,同行评议蔚然成风。


家电维修爱好者要解决问题,渠道众多;但既然修家电是为了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层次上要远高于活过明天,那么准确和高效就不需要太在乎,倒是能否自我实现成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糊个光立方可以装逼1周,阅读量250;写一篇关于LED技术的文献综述,只能装逼1分钟,阅读量25,除非真正见识过LED技术的辉煌伟大,小朋友们是绝不会选择后一条路的。


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繁殖需求的一种延伸,只是它过于高级,所以不稳定,容易通过文字狱等方式向可控的方向漂移。饿肚子要吃饭,摔跤了要捂住伤口,但是看见社群的倒下,大家的解读就千奇百怪了。当解读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就所谓的“毁三观”了。


上面两个社群的基本运行规律是一样的。它们所处的系统中各个成员能量利用方式上的差别,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用马克思一点的方式来总结,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5年6个月前 IP:四川
859641

楼上说得有道理,不过猴子说社会是复杂系统,理论推导不太管用(包括我的分析也属强行解释)。对这些解释,有没有检验方法,是否可以科学化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51
回复
13396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15分5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