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三学生,你们可能无法理解我会在这种距离高考还有27天的时刻发这样一个帖子,然而,有些东西我体会真的非常深,这篇帖子我写完以后,在短时间内也没时间回复了,高考完我再来与你们交流,主要就是谈谈我的一些感受与自己对这些东西的一种认识。个人语文能力极为有限,只求将我的想法表述清楚,行文可能突兀无任何过渡,请谅解。
应试教育的优点很明显,与文革时期上山下乡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给各种背景的学生一个人生的跳板。完全以考试为唯一目的降低了人才筛选成本,给教育硬件设施不行的地区也比较公平(毕竟以做题为主,做实验多媒体什么的影响不大)。以“填鸭式”的强灌知识手段很大程度上让国民“被动”地接受海量知识,尽管其中很多知识若干年后会忘记,但是不得不说,中国人在生活中对于一些事情会更理智。比如说对于不懂的东西不会贸然尝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民“犯2”作死的概率。要知道,国外很多人做事不考虑后果,比如什么派对用液氮制造烟雾然后一群人窒息死亡之类的中国人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其次,要想在应试教育中鹤立鸡群,心理素质和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考高分的,必然倾注了很大心血,那些能上211,985的,都是些肯吃苦的人,这很明显给企业招聘提供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参考,也就是你来应聘,你学历不行,你说你能力强,属于低分高能那种,我不肯定你是不是你说的那种人,但反正来应聘的人非常非常多,即使你是个人才,我不用你,后面还有很多高分高能的。我没必要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人才去花费大量招聘资金进行筛选,因为应聘的人实在太多了。
总的来说,应试教育的优点在于,与美利坚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给穷人家孩子更多的机会与别的孩子竞争,给他们一个非常公平的平台,给他们一个飞黄腾达的跳板;其次,强行灌入大量知识,即使若干年后忘记80%,也能说略知一二了,好歹一个文科生知道水是什么组成的,知道为什么84与洁厕灵不能混用;也好歹一个理科生若干年后好歹知道九一八;再次,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这个巨大的前提,企业不愁由于对应聘者的高学历要求而招不到人才,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选人提供方便,虽然说企业也知道很多高学历的能力不咋地,但是他们也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差大学的学生混大学的永远比好大学多,低分高能的绝对在中国本身就是稀有动物————你们可以看看在论坛之外的地方,多少学习不好的人不像外国学生那样依然坚定自己的理想,而是选择打游戏浑浑噩噩过日子。
再来说说应试教育的缺点。我们毫无疑问可以与“创新”“理想”联系上。我们经常说它扼杀创造力,扼杀理想,将一个个人才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小时候,我身边的人还会说他们相当科学家,想当军人,想当大老板。。。后来呢,有人相当老师,因为能出题;有人相当校长,因为威风。。。再后来呢,大家都想当学霸。。。。而现在,那些当不了学霸的,有的男生放弃了,混日子,有的女生梦想能凭自己的外表吸引有钱人。。。而我在高中三年确乎过得与别人不太一样,高一就开始玩电子,制作网络视频,没事还看看高等数学(当初因为看不懂开关电源书籍的微积分)。我看着身边的人写电磁学的题的费劲,看着老师的着急,看着他们恨物理的表情--------一个不做实验的物理电磁学学习,当然抽象。有时候还能发现一些物理题编写的都有很多错误,比如说高中物理的位移时间图像其实准确地说是位置矢量与时间的图像,位移作为过程量是不满足函数定义的。。匀强磁场中的翻滚物体在一些条件下并不是完全没有安培力做功。。,然而每当我提出这些问题以后,老师也只能无奈。而我对高考电学题也是非常无奈的,对于一个测电阻根本没必要那么麻烦,如果为了考能力,完全可以改成材料题,比如介绍RC电路及其公式,用大电容测高电阻。但事实上,应试教育的无用性可以说在物理电学实验题很大体现,有些题说白了其实是考无厘头的计算,而这些计算完完全全是被复杂化的无厘头实验而出现的。也许你们不相信,我身边没有一个人喜欢过物理,由于应试教育的物理题,他们认为物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难,非常非常非常枯燥,我大概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多,能得诺贝尔的物理学家却那么少了,等会我再细致分析这个问题。如果说我学物理是站在一个喜爱物理的爱好者的角度看待应试教育的毫无目的,摧残人才,减低对物理兴趣的物理题的话,那么我学化学则是一个典型应试教育学生的情况,我高中三年,天天写各种有机题,然而至今除了家里用过乙醇消毒伤口外别的有机化学试剂没碰过,什么这个酯,那个醚。。我完全是当符号题做的。。。我曾经非常不理解那些纸上谈兵的化学学霸,那些纸上谈兵的参加什么化学竞赛的学霸为什么那么喜欢化学,直到他们告诉我:化学计算最少,知识量低于生物,在记忆和计算两方面,是所有学科最低的,所以最简单。 悲乎!
至于数学和阅读题连作者都写不出来的语文我不予讨论,再下去成牢骚贴了。
上面这一段应该是大家都有所感受的。
。。。。。。。。。。。。。。。。。。。分界线。。。。。。。。。。。。。。。。。。
应试教育扼杀创造力,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扼杀的过程大家有没有分析过?
我认为应试教育扼杀创造力主要体现在1.让学生觉得创造力没用 2.让学生觉得有创造力反而不得分,比如语文作文标新立异,比如数学题标新立异但没解出来 3.没有给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机会(这个大家可能比较赞同)
有论坛朋友质疑中国人有没有失去创造力。我必须说,一个应试教育才多少年,根本不足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让你丧失这个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社会因素+中国企业山寨文化,让越来越多人即使脱离应试教育,也不愿意创新,因为创新无法带给他们财富,因为他们也不想创新,他们想抄袭。
不过,现在中国创新的热潮正在兴起。。。在一些产品上我很高兴看到创新的影子
有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中国人难拿诺贝尔,都想到了应试教育。认为扼杀创造力是拿不到诺贝尔的原因。。。其实,我个人认为,应试教育主要是把人们对物理化学一类的事情兴趣减低了很大很大,很多学生根本没时间或者说不敢说自己“想搞研究”,只有时间刷题,积累更多对这些科学的厌恶。 其次,应试教育树立的学术绝对权威导致学生不敢提我问的那些问题,没人问老师:“我电解一杯阻值为R的水,由于有化学能产生,是不是产生的热小于焦耳定律计算值啊?” 这一类的问题 ,事实上连想都没想过。
我只是拿物理化学为例,在很多方面,中国学生是因为这个制度而减弱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于是我身边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感兴趣什么。。。
。。。。。。。。。。。。。。。。。。。。。。矩阵分界线。。。。。。。。。。。。
、、、、、、、、、、、、
。。。。。。。。。。。。。
什么样的人能拿诺贝尔?仅仅是感兴趣吗?要的是热爱,而且不是普通的热爱,是那种打心底里的喜欢乃至痴迷。很多拿诺贝尔的真的是在倾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一件东西-------------但应试教育不会给你时间,你必须倾注时间去做题;应试教育不会让你感兴趣,即使感兴趣,也不是热爱,即使热爱,也不容易喜欢到痴迷,即使痴迷-----你分不够上重点大学,对不起,没人能支持你搞科研,你没资金搞科研,连你自己都不会有动力支持的你的梦想。
应试教育筛选出的人才的确是人才,尤其是心理素质和综合智力,但是。。。能拿诺贝尔的并不是需要那么综合,可能需要的是偏才。。。能拿诺贝尔的也不一定思考速度飞快,瞬间秒杀一堆题。。。能拿诺贝尔的非常有毅力能搞研究不睡觉,但不一定能有毅力刷题1万道。。。
大家大概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我们必须肯定应试教育有利的一面,主要就是对于很多非富二代,非官二代一个与富二代,官二代拼的平台;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造福那些人的同时,却将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变成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并不多的国家。应试教育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是激励他们理想实现的动力;然而,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对城市孩子来说,并不利于他们发展。我们虽然力求教育资源分配公平,但是这种公平却成了让所有人都成了大路货,没有特色。美利坚教育虽然让黑人小孩不平等,但是这种不公平中却造就大量白人的成功,虽然看上去非常不公平,让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但是确实是事实。
如果应试教育不改革,有人会抱怨;如果应试教育改成素质教育,我认为还是有很多人会抱怨。。。再想想,美国很多黑人在抱怨在学校受到歧视即使他们成绩优异,能力也强。。。。。其实。。。仔细想想,应试教育也是合理的,虽然我们KCER这类人非常反感。。。任何偏激的想法比如”应试教育无用论“,”应试教育是中国唯一可行的“。都是片面的想法。
再退一万步讲,究竟是力求中国出现诺贝尔奖的人更多而实行美利坚教育从而让贫困山区孩子由于没有条件去发展自己创造力而与城市孩子出现不平等,引起更大社会问题;还是继续保持应试教育这种模式,选择扼杀一部分人成功的可能性,扼杀一些诺贝尔,换来更多的知识型人才。 这完完全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太多太多。。。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