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曾写过一篇名为《神秘紫酸》的文章,文中认为将浓硫酸与亚硝酸钠反应后的物质用一些金属如铜进行催化可以得到一种紫色物质N₂O₂+离子,并没有往别的可能考虑过,但是在最近,当我重新复刻这个实验的时候,发现铜丝深入溶液的部分变的极光亮,这是只有去除表面氧化层才会出现的情况,且只放入几分钟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蚀刻,这并不符合催化剂的作用,而是明显的参与了反应,所以我准备了好几种金属进行了测试,发现一些相对活泼的金属可以
产生反应,如镁,铁,铜,而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并不会产生反应,如铌,铅
(新配置的溶液,由10毫升KK添加两勺亚硝酸钠组成)
左边放入一根铜丝,右边则放入少量铁屑,二者在等待一会后都开始产生较多的气泡,同时周围出现明显不同的颜色。如果用金属丝进行电解,没一会儿周围空气就会产生一股甜甜的味道
(此图为电解效果)
钴板伸入混合溶液的效果,将去除氧化层的镁条伸入后反应剧烈,产生很多无色无味气泡,但是过一会儿反应停止,镁条上附着一层白色不明物质,阻止了反应。
对于这些现象,我开始进行查找资料,最后发现,将金属伸入溶液不仅不能得到真正的N₂O₂离子,相反的会将其分解并与其反应,产生亚硝酰化合物,而资料上对于其产生方法也很简单,加入乙醇,或者葡萄糖,再或者是几块焦炭都可以反应,产生紫色物质,但是并不稳定,会不停的分解产生氮氧化物,氨气氧气之类的,而且紫色也并不是深紫色相反是一种浅紫色。
如以上三张图。(产生所用物质为无水乙醇)
同时资料还表明,若是用无水乙醇之类的,在猛烈反应的同时,乙醇变成了亚硝酸乙酯,而如果在少量水的存在下,用甲酸处理亚硝酸钠在浓硫酸中的溶液,则是相对平静的变成紫色。
而如果将它放置在液氮中冷冻,可以变成红色的异构体O=N-O=N,但是并不稳定,升温则又会变成紫色构体O=N-N=O。
最后,我倒是也挺想各位有能力的可以试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