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这玩意到底怎么检字的?
明快中文打字机相传是著名“辱华”作家、社会学家林语堂先生倾毕生精力发明的一种机械打字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出版业和工商业的兴盛,对中文打字机的需求暴增,出现了许多关于中文打字机的发明。
林语堂是作家,与文字和印刷交往甚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他从小热爱科技小制作,跟大家一样是科技爱好者,并且有强烈的发明家理想。
就这样,林先生似乎命中注定要与打字机喜结良缘了。
与其说他发明了打字机,不如说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被机械化的检字法。
汉字难以被分解为“字母”,几乎只能以字为单位使用。彼时,不论是打字还是排字,最核心的问题是“拣字”,即找到某个字的字钉。字钉就是活字,通常由铅或锌合金制作,类似于只有一个字的印章。有了字钉,就可以在纸上像盖章一样印出字,当然也可以作为模具用于制版。
打字机合金字钉。与印刷字钉不同,有特殊的结构以便被打印头提起。
在几千个汉字字钉里面“拣字”——找到需要的字钉,组成一篇文章,想想都极为困难。林先生把字按照特定规律刻在一些滚筒上,只要根据需要输入的汉字的特征,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打字机,就能准确定位到滚筒上的特定位置,找到对应的字,这就是明快打字机的基本思想。
但这种打字机的结构过于复杂,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要求极高。实际上,除了林先生自己DIY了一台样机,没有任何工厂愿意投资生产。林先生发明打字机花掉了十多万美元(在当时是足够“财务自由”的巨款)。制作的样机,随专利一同卖给了美国的摩根索拉公司,最终在几十年后被这家公司当做垃圾扔掉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是汉字输入史上第一次向正向录入发起挑战,是电子计算机之前最接近编码输入的一次尝试。但它与其它消失的伟大发明一样,存在根本性的先天缺陷。
难以制造,价格太贵。
那时候,会写字的都没多少人,同时家财万贯花得起钱买一台复杂的机械居家使用的,估计全国不到四位数。
即便商用,由于成本太高,也很难普及。由于结构复杂,可靠性估计十分堪忧。
不能普及,就不能形成包括训练打字员在内的产业链条,就无法发挥打字机的效能。
那时候,有点文字处理要求的机构会请人负责抄抄写写,这种职位的基本功,就是把字写得极好看,或者写得像印刷体。如果到了需要“打字”的程度,完全可以效仿印刷厂拣字工的办法,进行专业训练,以达到在几千个字里面盲拣的水平。而明快打字机打一个字要至少4个步骤,如果没有高强度的训练,速度就会很慢,在专业领域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如果进行训练,为啥不直接拣字?
后来,真正普及到大小单位的,正是直接从几千个字里面拣字的打字机——由商务印书馆的舒震东发明的舒式华文打字机。这种打字机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唯一问题是需要刻苦训练几个月才能迅速操作。
舒式打字机的后续产品——国产双鸽牌打字机。
总结起来,明快打字机属于用业余打字爱好者的思想设计了一款过于先进(昂贵)的产品。
就好比没有接受过莫尔斯电码收发报专业训练的人,臆想出一种1~5点,1~3划分开按,外加确认键,总共9个键的发报机,并觉得它无需学习,适合于普及。
但终归而言,是汉字的特殊性导致了这一切。明快打字机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好比一百年前的“五笔输入”,第一次用机械的方式干了计算机时代的活。
引用iamapighhh发表于1楼的内容好奇这玩意到底怎么检字的?
两组滚筒构成行星齿轮组,对左上角结构进行编码,然后用行星轮上拾取的一条导轨确定需要的组,最后从组的8个字符中选择对应的字。四种操作均通过机械手段循环并切换状态。
引用荷城工业_Nitload_Industry发表于2楼的内容两组滚筒构成行星齿轮组,对左上角结构进行编码,然后用行星轮上拾取的一条导轨确定需要的组,最后从组的8...
搜了下,知乎这个页面讲得更多更细。林语堂设计的汉字打字机的原理是什么?为何当时没能推广普及?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