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用的是美工刀,貌似就是把银层挂掉。PCB热膨胀确实有影响,但本来就是低质量DIY,暂时凑合着。
从未想到这也能DIY,于是乎也想仿制一台,结果不太成功。。。
结构如上图。现在只为调出隧道电流,因此底座是3D打印的。样品装载于光学平台上,用一片导电胶带做接触。
PCB兼做压电陶瓷片(蜂鸣片)的载体。是未完工的状态。
电路图。一级跨阻放大器将隧道电流转为电压,传入误差放大器后,给一级积分器+反相调整,压电陶瓷Z轴高度。现在电路没有太大问题,各个单元工作正常,也基本无自激现象。
探针是假的。是一只to-92三极管的引脚,毕竟调试时用蚀刻好的钨针或者Pt-Ir,一碰,那就亏大了。探针夹具是一只SMB或者MCX接头,拆机的不太清楚。
问题出在Z轴的光学平台上。根据前人的经验,±15V条件下的压电陶瓷动态范围约为3μm左右(XXXXXXXXXXXXXXXXXXXXXX/web/20071214032634/XXXXXXXXXXXXXXXXXXXXXXXX/spm_stm/Mechanical_XXXXXXXXXXXml,这位是蜂鸣器扫描的发明者?),而这个光学平台的调整用的是常规的微分头,最小刻度为10μm。现在调试中也有这问题,不是碰针就是没有隧道电流。。。偶尔能听见反馈电路动态调整时的吱吱声,而由于整套系统不避震,便一松手就没了。
电路图。是全国产化的,因为便宜。
KiCad设计文件。全是内置库,应该不缺什么。
最近比较忙,可能又要搁置很久了。
PCB工作的时候会发热膨胀,不适合作为载体吧。另外有X方向和Y方向的控制吗,看原设计把蜂鸣片划成四个...
原文用的是美工刀,貌似就是把银层挂掉。PCB热膨胀确实有影响,但本来就是低质量DIY,暂时凑合着。
看你的电路,是打算用探针的反馈直接输到z轴的控制上自动接近吗?要不试试把z轴做成手调的或者dac控制...
或者把光学台的Z轴调节到没有撞针的较接近被测试样的位置,给压电陶瓷分别加上-15~+15的直流电压V...
现在设计很大的问题:就是即使调的足够近,也仍然不足够。您说的方法我试过了,拿信号发生器对压电陶瓷注入信号,的确能在TP1中看出隐约的变化。但是IV放大器过于敏感,甚至靠近探针就已经有响应了。(这样或许也侧面印证了IV放大器正常工作?)
按理隧穿至少要纳米级别的靠近(我疑惑此时是否有空气击穿电离的问题)我觉得调得差不多后(比如刚刚碰针后...
碰针了,调电位器时手一抖,就戳穿样品咯。
pcb软乎乎的,实在是不妙。
PCB工作的时候会发热膨胀,不适合作为载体吧。另外有X方向和Y方向的控制吗,看原设计把蜂鸣片划成四个...
新的小发现:试用了两者压电陶瓷片,一种tb杂牌的可以被小刀轻易割开,而另外一种murata的只能留下划痕,得用钨钢铣刀才能割开。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