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一台【不成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
GiroPetrenko2021/05/16原创 极客DIY IP:江苏

从未想到这也能DIY,于是乎也想仿制一台,结果不太成功。。。

image.png

结构如上图。现在只为调出隧道电流,因此底座是3D打印的。样品装载于光学平台上,用一片导电胶带做接触。

image.png

PCB兼做压电陶瓷片(蜂鸣片)的载体。是未完工的状态。

image.png

电路图。一级跨阻放大器将隧道电流转为电压,传入误差放大器后,给一级积分器+反相调整,压电陶瓷Z轴高度。现在电路没有太大问题,各个单元工作正常,也基本无自激现象。

image.png

探针是假的。是一只to-92三极管的引脚,毕竟调试时用蚀刻好的钨针或者Pt-Ir,一碰,那就亏大了。探针夹具是一只SMB或者MCX接头,拆机的不太清楚。

问题出在Z轴的光学平台上。根据前人的经验,±15V条件下的压电陶瓷动态范围约为3μm左右(XXXXXXXXXXXXXXXXXXXXXX/web/20071214032634/XXXXXXXXXXXXXXXXXXXXXXXX/spm_stm/Mechanical_XXXXXXXXXXXml,这位是蜂鸣器扫描的发明者?),而这个光学平台的调整用的是常规的微分头,最小刻度为10μm。现在调试中也有这问题,不是碰针就是没有隧道电流。。。偶尔能听见反馈电路动态调整时的吱吱声,而由于整套系统不避震,便一松手就没了。

attachment icon BSFEM - PiezoDiskDrive.pdf 43.57KB PDF 82次下载 预览

电路图。是全国产化的,因为便宜。

attachment icon BSFEM - PiezoDiskDrive.zip 555.69KB ZIP 39次下载

KiCad设计文件。全是内置库,应该不缺什么。


最近比较忙,可能又要搁置很久了。

来自:综合交流区 / 极客DIY
14
4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zengsifu
3年6个月前 IP:广西
893701

看你的电路,是打算用探针的反馈直接输到z轴的控制上自动接近吗?要不试试把z轴做成手调的或者dac控制的看看能不能有稳定的隧道电流?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smith
3年6个月前 修改于 3年6个月前 IP:广东
893705

PCB工作的时候会发热膨胀,不适合作为载体吧。

另外有X方向和Y方向的控制吗,看原设计把蜂鸣片划成四个象限,不知道是怎么切割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上海
893706
引用smith发表于2楼的内容
PCB工作的时候会发热膨胀,不适合作为载体吧。另外有X方向和Y方向的控制吗,看原设计把蜂鸣片划成四个...

原文用的是美工刀,貌似就是把银层挂掉。PCB热膨胀确实有影响,但本来就是低质量DIY,暂时凑合着。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上海
893708
引用zengsifu发表于1楼的内容
看你的电路,是打算用探针的反馈直接输到z轴的控制上自动接近吗?要不试试把z轴做成手调的或者dac控制...
确实可以,但现在主要是机械问题,积分器自动控制是好的。计划工作在恒流模式,也需要自动控制。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阡陌徘徊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712

楼主断开R2 和R10,测量检测隧穿电流的I-V变换器的输出 TP1,同时改变Z轴的旋钮。能否在TP1处检测到电压变化?把电压变化折算为输入电流的话,输入电流和z轴刻度的关系是不是合理有效的呀?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阡陌徘徊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713
引用阡陌徘徊发表于5楼的内容
楼主断开R2 和R10,测量检测隧穿电流的I-V变换器的输出 TP1,同时改变Z轴的旋钮。能否在TP...

或者把光学台的Z轴调节到没有撞针的较接近被测试样的位置,给压电陶瓷分别加上-15~+15的直流电压V2,在TP1端能不能获得与V2相关的电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714
引用阡陌徘徊发表于6楼的内容
或者把光学台的Z轴调节到没有撞针的较接近被测试样的位置,给压电陶瓷分别加上-15~+15的直流电压V...

现在设计很大的问题:就是即使调的足够近,也仍然不足够。您说的方法我试过了,拿信号发生器对压电陶瓷注入信号,的确能在TP1中看出隐约的变化。但是IV放大器过于敏感,甚至靠近探针就已经有响应了。(这样或许也侧面印证了IV放大器正常工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715
大致想好怎么进行改进了:参照前人的方法,在最左侧布置两颗粗调螺丝,并在该螺丝右1mm处放置压电陶瓷片中心。微调节放在距离粗调螺丝较远处的地方,用一只微分头。假设该距离是100mm,若微分头拧了一圈,下降500μm,那么压电陶瓷处应当下降大约5μm——就像一只独轮推车一样。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24h
3年6个月前 修改于 3年6个月前 IP:上海
893725

按理隧穿至少要纳米级别的靠近(我疑惑此时是否有空气击穿电离的问题)

我觉得调得差不多后(比如刚刚碰针后)

需要通过Z-ctrl(暂时接个电位器提供可调的偏压 之后可以考虑用单片机控制)个来微调(后退一点) 才容易得到够近的距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
3年6个月前 IP:英国
893728
引用m24h发表于9楼的内容
按理隧穿至少要纳米级别的靠近(我疑惑此时是否有空气击穿电离的问题)我觉得调得差不多后(比如刚刚碰针后...

楼主这种配置。。。别说击穿空气了。。。应该是刚戳穿氧化膜,在做矿石收音机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730
引用m24h发表于9楼的内容
按理隧穿至少要纳米级别的靠近(我疑惑此时是否有空气击穿电离的问题)我觉得调得差不多后(比如刚刚碰针后...

碰针了,调电位器时手一抖,就戳穿样品咯。

pcb软乎乎的,实在是不妙。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24h
3年6个月前 IP:上海
893738
引用GiroPetrenko发表于11楼的内容
碰针了,调电位器时手一抖,就戳穿样品咯。pcb软乎乎的,实在是不妙。

多圈电位器 或者使用粗调细调两个电位器

引用
评论(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iroPetrenko作者
3年6个月前 IP:江苏
893819
引用smith发表于2楼的内容
PCB工作的时候会发热膨胀,不适合作为载体吧。另外有X方向和Y方向的控制吗,看原设计把蜂鸣片划成四个...

新的小发现:试用了两者压电陶瓷片,一种tb杂牌的可以被小刀轻易割开,而另外一种murata的只能留下划痕,得用钨钢铣刀才能割开。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1176764177
3年6个月前 IP:日本
893824
引用GiroPetrenko发表于13楼的内容
新的小发现:试用了两者压电陶瓷片,一种tb杂牌的可以被小刀轻易割开,而另外一种murata的只能留下...

用漆当掩膜然后用酸蚀刻也行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GiroPetrenko
进士 机友
文章
73
回复
759
学术分
0
2018/11/04注册,22时36分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江苏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