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最近两年,编程教育忽然大火起来,曾经被许多家长视为“不务正业”的事情,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必修课,并且越来越低龄化,几乎每一个CBD都能见到“少儿编程”培训班。
这让我想起了二十五年前,遍布城乡结合部的“电脑培训”,特别是其中最大比例的“打字培训班”。
(图片转自京东)
不错,1993年,我就被送进了“打字培训班”。那时候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一批又一批的机关干部被送去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许多部门建立了“电算中心”,办公室普遍安置了386电脑和中文打字机。然而,受限于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尽管领导们嘴上已经开始谈论“信息高速公路”,但大部分机关干部对计算机的理解,依然是“打字复印”水平。
恰巧,我爸单位掌管着全市唯一的官办培训机构,于是我就从“王旁青头兼五一”开始,练就了一手半生不熟的打字技巧。让人惋惜的是,隔壁班搞的BASIC语言培训,我就无缘参与,因为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学好打字更加实用,计算机语言就算学了,不去搞科学研究的话也没有卵用,何况一个小学生,距离工作还早得很。
后面的事情并不按通常的套路来。第二年在四通集团工作的亲戚给我送来一台486电脑,然而基于那时候的应用软件水平,又不能上网,周围又没有任何人懂,拿着一台只装了DOS系统的电脑能玩啥?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我爸单位顺一些光盘那么大的黑色软盘,DIR出来看看里面有些啥,当然,我也是见过win3.1的人。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直到换了WIN95系统的电脑,并且巧遇在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才开始用调制解调器拨通互相传输“邮件”(BBS的雏形之一)。而这时,打字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交流主要靠古代拼音输入法。
(90年代的“电算化”,转自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在这一时期,正是大量市民开始焦虑要赢在起跑线上的开始。把小孩子送进电脑培训班,学习个开机关机,成为小圈子里的时尚。电脑游戏室也开始普及,和街机游戏厅抢夺年轻人。与其说电脑培训班是人们疯狂追求信息化的结果,不如说电脑游戏和随后出现的25元一小时的原始网吧,是人们的信息技术启蒙学堂。
主力军,还是农村来城务工人员,简称农民工。别笑,这是真的。城里那些电脑培训班的招生老师,走村串户,不遗余力的推销着办公、打字的工作,吸引着农村姑娘们进城参加培训,学成可以到单位应聘打字员,“有空调吹”,比去工地搬砖好多了。就像把“办公打字”换成了“java、嵌入式、人工智能,月薪8千起”的北××鸟,华××见一样。
当新世纪即将到来,紫光拼音输入法横空出世以后,对于熟识拼音的“新一代”来说,就再也没有必要捡起已经过时的五笔输入法了,打字再也不是一项需要专业人员的工作。而那些1993年就会打字的小学生,或者“有空调吹”的农村妹子,并未因为会打字而获得什么神秘力量。
当有人开始兜售编程焦虑,鼓吹“机器智商(人驾驭机器的能力)”时,我就想到了上述故事。当然,历史不一定重演,故事不等于逻辑。我想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问题来弥补逻辑的不足,比如:
(1)你怎么知道现在学的“编程”,就是BASIC而不是打字?
(2)你怎么知道你所没有重视的比如绘画、数学、莎士比亚文学或者火箭DIY,就不是1993年的BASIC?
(3)你能在1993年预测到BASIC会被淘汰,而学习C或者C++吗?
(4)如果你知道紫光拼音或者搜狗拼音将在5年后诞生,并且和五笔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可互相借鉴的地方,你还会送小孩去学五笔输入法吗?
(5)“程序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是编程课能够学到的吗?为什么不是英语或者语文?我怎么就觉得奥数更接近本质一点点。
(6)在“少儿编程”课学到的“编程思维”,在十年后依然有用吗?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老婆打电话给程序员老公,让他买5个包子,如果看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这个故事十年后还会发生吗。
(7)既然现在“学电脑”已经过时,为什么“学编程”就能应对将来。
(8)一窝蜂学编程的时间,可以用来干点别的不?
(9)既然小学要开课,对普通人来说,现在“提前学习”是否有益,能否找到证据支撑。
(10)往人多的地方扎堆,这条起跑线是不是太长了,赛道是不是太挤了。
其实我和小伙伴们觉得,现在少儿编程大热,甚至把“魔抓”伸向了幼儿园小朋友,还有一个原因,他是最便宜的培训了。随便培训点什么,哪怕就是弹个钢琴,也比编程贵得多。他用极低的价格,解除了家长们的焦虑,顺便还可以帮着照看几个钟头小孩,这样的良心产业,在中国这种凡事一窝蜂的背景下,不火才怪呢。
当然,我不是鼓励科创的小伙伴们轻视编程,恰恰相反,在研究学习中能够写程序解决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编程解决;并且通常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做软件方面的设计。
[修改于 5年3个月前 - 2019/09/02 04:51:20]
在这个时代,几乎整个人类的现代文明都建立在C/C++之上,这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庞大屎山,我看不到它被整...
有道理。
不过需要搞清楚的是,20年后,是否是一个全民编程的时代。
不能用人类文明建立在语言文字上,所以必须学习语言文字,来类比人类文明建立在程序上,所以必须学习写程序。
事情其实和想象的似乎正好相反。
退回去四十年,说自己会用计算机,几乎等于会编程。
退回去二十年,说会用计算机,大概说的是会文字处理、玩扫雷。
现在,说会用计算机,大概率说的是会上网,会用工具链解决问题。
再过二十年,没有会用计算机这个说法了。
面向未来二十年的教育,想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四十年前的人才,这是十分魔幻的。
考虑到近代教育的特质,这个大概就是倒车现场吧。
蛮好。只要不太过份就行,比如像奥数那样太过了。未来世界都是数字世界,智能世界。程序就像以前女人会纳鞋...
有道理,我觉得主要还是让每个人都能更好的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要说人才储备,这是国家考虑的概率问题,也就是我说的“现代教育的特质”之一。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预知未来20年将会出现的技术,并且制定一套教学方案提前教会人们使用它。从历史经...
其实我关心的就是你说的“可观的作用”的观测方法和循证依据?如果没有这个依据,我倾向于认为,他可能有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想起来很美,做起来完全偏离想象的事情,历史上并不少见。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