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小运载首次试射,未能入轨
在连续3天因天气原因而推迟后,美国和新西兰小运载厂家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低成本小型运载火箭5月25日在位于新西兰北岛玛希亚半岛欧尼努伊站的1号发射设施进行了首次试射,但未能实现入轨的目标。火箭于当地时间16时20分(北京时间12时20分)起飞,按计划完成了第一级点火工作、级间分离、第二级点火和整流罩分离程序。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贝克表示,虽然未能实现入轨,但首次试飞就进入了太空为公司快速步入商业运营阶段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将在未来几周对试飞中采集到的2.5万路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改进火箭性能。
为反映其试验性质,本次试飞被称为“这是次试验”,箭上也未携带任何卫星,只携带了一个隋性有效载荷(模拟卫星),并在上面级上安装了各种仪器设备,以对火箭性能进行评定。首飞的目标轨道高度在300~500公里之间,倾角83度。按照此前公布的计划,“电子”火箭在今年晚些时候投入商业使用之前共要进行3次这样的试飞。考虑到可能多次推迟,火箭实验室公司未对试飞进行直播。贝克射前表示,首飞将采取手动和自主飞行中止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但未来的发射很可能只配备自毁设备,以简化基础设施要求。
“电子”火箭意在为小卫星市场带来高频度的专门发射机会,消除目前搭载发射方式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搭载发射用户对卫星何时发射和发往何处基本没有话语权。“电子”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0公斤,每次发射收费为490万美元,明显低于采用其它现役火箭。它采用碳复合材料结构,全长17米,直径1.2米,重10.5吨。第一级采用9台“拉瑟福德”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约153千牛,峰值推力约184千牛;第二级采用单台真空型“拉瑟福德”发动机。“拉瑟福德”发动机每台推力约20千牛,特点是采用全新的电动推进循环,依靠无刷直流电机和高性能锂聚合物电池来驱动推进剂泵,且主要部件均采用3D打印制造。利用目前配备的6台打印机,每台发动机可在24小时内打印完成,包括推力室、喷注器、泵和主推进剂阀门。该发动机以在新西兰出生的著名核物理学家欧内斯特·拉瑟福德的名字命名。
火箭实验室公司曾打算去年首飞,但因火箭研制和发射场建设问题而几度推迟。贝克称,包括3次试射,他仍希望今年能进行5~7次发射。该公司的用户包括参加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月球快车公司,涉及3次微型月球着陆器发射任务,其中首个着陆器按赛事要求需在年底前发射。其它用户还有NASA以及正在建设立方星对地观测星座的行星公司和顶尖公司。NASA2015年10月签订的一份发射合同价值近700万美元。定于年内进行的这次发射将携带多颗小型科研卫星。行星公司去年签订的发射协议涉及至少3次专用发射。顶尖公司则同意使用多达12次“电子”火箭发射来部署其商业气象与船舶跟踪立方星。另外,从事小卫星发射经纪业务的太空飞行公司5月17日宣布订购一次“电子”火箭发射,将专用于把有效载荷送入不常用的中等倾角轨道,具体发射时间尚未确定。
据贝克3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借助来自硅谷和新西兰的风投资金以及洛马公司的一笔战略投资,火箭实验室公司2006年成立后仅用不到1亿美元就完成了“电子”火箭的设计鉴定工作。《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说,新西兰政府也向火箭实验室公司注资2500万美元。该公司成立后进行过80余次探空火箭试射。公司迄今拿到的投资总额为1.48亿美元,3月份完成的一轮D系列融资对其的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D系列融资筹得的7500万美元将用于扩大生产,包括添置更多的3D打印设备,以为预期中的高密度发射做准备。这笔资金还将用于为美国加州享廷顿比奇一座新火箭工厂配备设备和对新西兰现有设施进行升级。
火箭实验室公司希望在经过前几年运行使用后把发射频度提高到大概每周一次。不过,欧尼努伊站的1号发射设施已获准每72小时就发射一次。为避开复杂的有效载荷处理工作,该公司拟采用集装箱化理念,即由用户把卫星封装到由该公司提供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内。整流罩装载卫星后可存放起来,能在即将发射前很容易地装到箭上。
火箭实验室公司大多数业务放在新西兰,在奥克兰设有一个设计与工程办事机构,但总部设在加州亨廷顿比奇,所以还需从美联邦航空局(FAA)取得发射许可。FAA前3次试射的许可证是5月15日拿到的。除在新西兰发射外,该公司还打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和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的太平洋航天港设施建设发射场,而这也是欧尼努伊站发射场被称为1号发射设施的原因。欧尼努伊站发射场北于北岛东海岸,面向太平洋。火箭实验室公司称,这使其火箭无需飞经陆地上空,从而能安全地向包括太阳同步轨道在内的多种轨道发射卫星。
以上内容采编自公众号“航小宇”
相关参数(维基百科)
Function Orbital launch vehicle
Manufacturer Rocket Lab
Country of origin New Zealand
Cost per launch US$4.9 million
Size
Height 17 m (56 ft)
Diameter 1.2 m (3 ft 11 in)
Mass 10,500 kg (23,100 lb)
Stages 2
Capacity
Payload to 500 km SSO 150–225 kg (330–495 lb)
Associated rockets
Comparable Shavit, Kaituozhe-1, Unha
Launch history
Status Active
Launch sites Rocket Lab LC 1 and KSC LC-39C
Total launches 1
Successes 0
Failures 0
Partial failures 1
First flight 25 May 2017
Last flight 25 May 2017
First stage
Diameter 1.2 m (3 ft 11 in)
Engines 9 × Rutherford
Thrust 162 kN (36,000 lbf)
Peak: 192 kN (43,000 lbf)
Specific impulse 303 seconds (2.97 km/s)
Fuel RP-1/LOX
Second stage
Diameter 1.2 m (3 ft 11 in)
Engines 1 × Rutherford
Thrust 22 kN (4,900 lbf)
Specific impulse 333 seconds (3.27 km/s)
Fuel RP-1/L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