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大师唐敖庆走了……
“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15日11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昨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以及吉林大学网站,先后发布了这则消息。
唐敖庆,这个名字在中国化学界无人不晓,在世界化学领域也声名远播。他在中国建立了理论化学学科,并被称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先生走了,但留下桃李遍天下;先生走了,但留下与吉林大学的半生情缘……
唐敖庆简介
唐敖庆,1915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并留校任教。1946年6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9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1956年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1986~1990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等职。1958年6月在吉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当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在中国建立了理论化学学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享誉国际的中国理论化学学派。连续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并获得1993年度陈嘉庚化学奖和199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
专长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有关分子内旋转、高分子化学反应统计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研究成果,均受到国家奖励。其中,与其研究集体关于“配位场理论”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等8部学术专著。
■科学佳话
带领“八大弟子” 完成科学壮举
唐敖庆虽然长期担任吉林大学的行政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他看来,培养青年人才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大事。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63年初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系里的教师孙家钟和江元生应唐教授之邀,来到唐教授所住的灰色小楼,已有6个人先到了。
孙家钟和江元生想象不到,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后来国内闻名的由高层次科研人员组成的科学研究集体,就要在这里诞生了,当时这8个人中有5人是副教授,3人是讲师。而他们8名教师也由此而成为这个全国闻名的研究集体的“八大员”——又称“八大弟子”。
唐敖庆和弟子们说,组成这个集体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才;第二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拿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之后,唐敖庆每开辟一个新的科研领域,搞一项新的课题,便向他的学生,向他的研究集体讲授这个领域国际上最新的动态和成就。
仅仅3年时间,唐敖庆和他的研究集体便在科学的前沿阵地取得突破。他们发展、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统一了这一理论中的各种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
令唐教授和“八大弟子”兴奋的是,这项成果在1982年获得了我国科技界最崇高的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令唐敖庆教授更为兴奋的是,通过这次讨论班,他为国家培养了又一批从事量子化学方面科研的栋梁之材。“八大弟子”中有好几位当选中科院院士,并成为知名化学家。
“八大弟子”中的张乾二院士在谈起老师时说:“唐敖庆老师的抽象能力很强,对一个问题他马上可以抽象到数学问题上面来,同时他的数学功底很好。其次他概括能力很强。你做一个化学报告,他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把你的问题讲清楚,同时能够晓得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张乾二认为他和“师兄弟”们与唐老师一起搞研究的日子,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人民日报》
吉大书记和校长 已先期赶往北京治丧
昨日,记者从吉林大学宣传部了解到,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校长周其凤等校领导已先期赶往北京治丧。
邴正
巨人逝去 非常震惊
我的毕业证就是先生签发的
“知道唐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我非常震惊,一个巨人就这样逝去了……”省社科院院长邴正教授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唐敖庆正是当时的校长,“在当时的开学典礼上,唐先生所做的欢迎词是那样的热情洋溢,我现在记忆犹新,实际上唐先生是那样的受人仰慕……我的本科毕业证书上,还有唐先生签发时写下的名字。”
1990年6月,在吉林大学举行的唐敖庆教授执教50年庆祝大会上,时任校长伍卓群向唐敖庆教授敬献“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的贺幛。
“当时播放的唐先生的专题片正是我写的。”邴正回忆,“唐先生真可谓是桃李芬芳,我记得写专题片时,他就已经教出了10余个院士。”
“唐先生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现在的吉大学风就深深地受到了他早期在化学系执教时学风的影响,非常严谨,十分重视学术。”
“唐先生的逝世,对于吉林大学来说是个重大损失,我想吉大的数十万师生和校友都是这样的心情,但吉林大学还要继续发展,唐先生的精神将会鼓舞一代又一代吉大师生前行!”
功勋
创建享誉全球的
吉大理论化学研究所
唐敖庆从1952年起到吉林大学任教,1956年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在吉林大学工作长达34年。
“先生影响了我们那代人,他所创建的化学系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最权威的殿堂,这也是我们报考吉林大学的最重要原因。”吉大1993届校友李兰英,对吉大化学的盛名津津乐道。
1952年夏,唐敖庆全家迁到长春。他与物理化学家蔡镏生、无机化学家关实之、有机化学家陶慰孙通力合作,率领7名中年教师和11名应届毕业生,开创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
当时的化学系只占有一幢日伪时期建起来的小二楼的一层。全系只有几间很小的办公室,30多名教职工挤在一起办公。实验设备、仪器、药品都无从谈起。
而经过30多年的艰苦工作,已使吉林大学化学系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并于1978年在化学系物质结构研究室的基础上,创建了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如今,这一研究所已成为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理论化学研究中心。
1986年10月,在吉林大学建校40周年庆典上,时任校长伍卓群向唐敖庆教授颁发了一块题有“功昭校史”的精致牌匾,以表彰其杰出之表现、辉煌之业绩、卓越之贡献。
■治学故事
先生与104封信
“唐先生是个治学严谨的人!”昨日,吉林大学校报编辑部提供的一份材料中,就讲述了一个关于104封信的故事。
1986年,唐敖庆教授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任主任,这期间,他领衔承担了《高分子固化理论与标度研究》,而这104封信,就是唐敖庆教授在攻克《高分子固化理论与标度研究》这一课题5年间,从首都北京寄给他的科研合作者和博士生的亲笔信。唐敖庆教授在处理内环化Aa交链问题时给孙家钟教授等人的信中写道:“关于内环化Aa交链问题,我发现以往推导有错误。这个问题我在西德访问时已有所觉察,接读您们的来信,问题更明确了,我重新推导公式,附在后面,请泽生同志作些具体计算,加以验证,看是否正确。”从这些信的字里行间,展现了唐敖庆教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校友悼念
痛失一代宗师
昨日13时28分,一则名为《原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同志逝世》的帖子出现在吉林大学贴吧当中,而且被版主悬挂在置顶的位置,截至记者发稿时,点击率已超过270次,回帖近30条。
“老校长,一路走好,吉大学生永远记得您!”“中国化学界痛失一代宗师,痛哉!”……随处可见“默哀”和“深切哀悼”的字样。
著文献给老校长
在中国教育在线网上,署名张建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少年吉大说》,在题记中他写道:谨以此文献给驾鹤仙逝的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教授,献给这位为吉林大学改革开放作出特殊贡献的大师、老师、老教授、老校长。
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表示,作为新世纪吉林大学的学生,虽没有听过唐教授的课,但是,在研读校史后知道了这位校长的地位,新一代吉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这些吉大学人的精神和吉林大学的发展历程,并且传承下去。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