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楼主这个电路输出的脉冲典型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是多少
电路如上图,受这篇(Radioaktivität (XXXXXXXXXXXXXXXXXXX)(链接不准确,该网站中有一份达林顿的,但找不着了)文章启发,使用了达林顿式结构。连JFET都没有用,整体BOM成本小于3块钱(国产BPW34大约1.3RMB,型号为PD70-01C)(不包括电池和示波器)。
效果如下,9V层叠电池供电,PIN紧贴低活度源,EMI屏蔽与前文类似。
QQ视频20220513214714.mp4 点击下载
接下来会试试文章中JFET的版本,信噪比应该会高些。
引用GiroPetrenko发表于2楼的内容现在做出来一致性很差,三块洞洞板都不一样(应该是受分布参数的影响),等PCB画好了之后会进行详细的实...
具体怎么不一样,其实同一个板子,换不同PIN管只要差不多,就很实用了
追求特低成本还有另外一条路线:使用便宜、性能较差的运放。普通的LM358之类输入偏置电流(Ib)普遍在nA水准,大于等于PIN二极管的暗电流,难以胜任计数需求。若使用JFET输入类运放,其工作电流又比较大(参见前文,约2mA),且无明显成本优势。此处采用较为折中的方法,使用一般的CMOS型运放。Ti公司生产的LMV358A(多了一个V和A,LMV358(没有A)的性能与LM358相似)输入偏置电流仅有10pA,且具有RRO的特性。其最大问题为电压限制(5.5V),若使用前文中运放提供偏压的电路配置,无法给PIN二极管较高的偏压,因此探测效率较差。
下文中的实验采用的是国产(Gansil)的LMV358(A),供电4.5V(3节AA电池),工作电流220uA。一只PD70-01C型PIN光电二极管,热缩套管避光+铝箔胶带EMI屏蔽。
IMG_0327.mp4 点击下载
测试源为烟感中的Am-241,未进行拆封,PIN二极管紧贴源一侧;电路图与前文相似。
由于之前不太安全的源(指负离子粉)处理给了学校,所以未能跟之前的设计进行比较。
电路图中的改动如下:
R2 增加至 51K
R3 减小至 22M
R7 增加至 470k
R4,R5 增加至 51k
负载电阻R8 增加至 22k
至于成本嘛。。。还是3RMB(运放0.6,PIN1.3,其他阻容1.1)
这个PIN也可以直接高压偏置,然后交流耦合。
之前做过这样的,但是感觉(没有数据支持)对EMI和避光的要求比较高,可能是输入阻抗的问题(?
直接耦合的好处是漏光不会有误报现象,特征为几乎没有噪声的直流输出。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