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体力劳动者和技术型体力劳动者月收入达到8K是目前的普遍现象,这个故事反映的是所谓“体脑倒挂”现象。当然,也可以说它反映了心理现象,总之解读的方法挺多的。
从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出许多社会现象。
去年底我跑了一趟大山里的某国家级贫困县,在许多生产队(历史原因沿袭下来的比村更小的行政区域),没有小汽车的人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达到了楼房、鱼塘、菜园子,水泥路、大家电、小汽车的生活水平。但近在咫尺的另一些生产队,虽然地理环境差不多,却穷得叮当响,到了需要救助的地步。
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富裕的队,村民较早的向城市流动务工,占据了一些利润相对较高的行业并形成了团体优势。另外往往在多年前,主要干部的号召能力强、视野开阔有魄力;这种干部的上下疏通能力较强,一有扶贫款或者国家什么补贴到县里,他们总是能想办法给自己生产队搞到一些,比如修路的补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穷的队,看起来读书人出得多,许多子弟读了大学都在城市定居了,没有多少资金返流回家乡。
不得不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走低。现在几乎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低点。而毕业生收入水平,像成都这种城市,二本院校毕业后工作两年,平均工资大约3K5,专科大约3K,一本大约4K5。上述数据不包含电力、移动等国家垄断企业正式员工,也不包括特例。相对来说电子行业的收入是比较高的,比平均工资高约20%。在行业中有显著影响力的专业,要再高一点。即便这种比农民工低得多的工资,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大量的人员找不到工作,但企业也压不低薪资(再低就没法活了)。
就业形势走低在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扭转,除了经济形势本身不好之外,有下面一些原因:
1、经济的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少,许多企业只需要很少一点人。而我们的教育滞后于这种新经济变革至少5年以上,导致培养出大量的企业不需要,而自己又没有立足能力的毕业生,使得普通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高水平人才又紧缺价高。这种结构性矛盾必然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造成严重危机。
2、民营企业负担过重,千方百计降低人力成本。国有垄断经济过度膨胀,使经济资源不正常集中,进一步推高社会平均成本。这是制造业危机的微观条件,另外还有宏观条件。这些条件都在挤压普通企业的生存空间,而新经济模式虽然呼之欲出,毕竟全社会都还没准备好,必然有几年到十年的转型时期会面临阵痛。
3、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理解,参与经济体系的适应能力,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的就业、创业之外,无法理解正在进行的变革,不敢参与新经济模式,同时也没有能力适应和利用变革产生的新机遇。每年上千万新人,除了政府扩招公职人员、扩招研究生、博士生……之外,似乎很难在两三年内找到什么新方法来消化,适龄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
4、生活成本太高,关于这些成本的升高,恰好又不是因为人力成本升高等微观因素所导致,而是因为一些宏观因素,例如资源(如土地、能源)、货币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因此升高的成本并不能通过正常的经济流动返还给就业人员。无论有多少人就不了业,也不可能因为就业竞争而出现600元的月薪,因为600元活不下去,社会观念也不允许(要是允许的话,就会有几百万大学生去当民工,就不会有8K的民工工资)。于是就业市场丧失了价格调节机能,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用人较多的企业纷纷迁出中国,比如跑到非洲去、东南亚去,这些地方600元就差不多了。
上面这个还仅仅是微观因素,如果谈起宏观因素,那就更凶险。至少目前敝人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解套办法。没准政府正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逐渐出台一系列奇葩但老百姓看不懂的政策,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s:274]。但是我想这个是靠不住的,KCer要有自己努力应对的准备,才能避免近几年的阵痛。
从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出许多社会现象。
去年底我跑了一趟大山里的某国家级贫困县,在许多生产队(历史原因沿袭下来的比村更小的行政区域),没有小汽车的人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达到了楼房、鱼塘、菜园子,水泥路、大家电、小汽车的生活水平。但近在咫尺的另一些生产队,虽然地理环境差不多,却穷得叮当响,到了需要救助的地步。
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富裕的队,村民较早的向城市流动务工,占据了一些利润相对较高的行业并形成了团体优势。另外往往在多年前,主要干部的号召能力强、视野开阔有魄力;这种干部的上下疏通能力较强,一有扶贫款或者国家什么补贴到县里,他们总是能想办法给自己生产队搞到一些,比如修路的补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穷的队,看起来读书人出得多,许多子弟读了大学都在城市定居了,没有多少资金返流回家乡。
不得不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走低。现在几乎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低点。而毕业生收入水平,像成都这种城市,二本院校毕业后工作两年,平均工资大约3K5,专科大约3K,一本大约4K5。上述数据不包含电力、移动等国家垄断企业正式员工,也不包括特例。相对来说电子行业的收入是比较高的,比平均工资高约20%。在行业中有显著影响力的专业,要再高一点。即便这种比农民工低得多的工资,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大量的人员找不到工作,但企业也压不低薪资(再低就没法活了)。
就业形势走低在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扭转,除了经济形势本身不好之外,有下面一些原因:
1、经济的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少,许多企业只需要很少一点人。而我们的教育滞后于这种新经济变革至少5年以上,导致培养出大量的企业不需要,而自己又没有立足能力的毕业生,使得普通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高水平人才又紧缺价高。这种结构性矛盾必然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造成严重危机。
2、民营企业负担过重,千方百计降低人力成本。国有垄断经济过度膨胀,使经济资源不正常集中,进一步推高社会平均成本。这是制造业危机的微观条件,另外还有宏观条件。这些条件都在挤压普通企业的生存空间,而新经济模式虽然呼之欲出,毕竟全社会都还没准备好,必然有几年到十年的转型时期会面临阵痛。
3、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理解,参与经济体系的适应能力,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的就业、创业之外,无法理解正在进行的变革,不敢参与新经济模式,同时也没有能力适应和利用变革产生的新机遇。每年上千万新人,除了政府扩招公职人员、扩招研究生、博士生……之外,似乎很难在两三年内找到什么新方法来消化,适龄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
4、生活成本太高,关于这些成本的升高,恰好又不是因为人力成本升高等微观因素所导致,而是因为一些宏观因素,例如资源(如土地、能源)、货币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因此升高的成本并不能通过正常的经济流动返还给就业人员。无论有多少人就不了业,也不可能因为就业竞争而出现600元的月薪,因为600元活不下去,社会观念也不允许(要是允许的话,就会有几百万大学生去当民工,就不会有8K的民工工资)。于是就业市场丧失了价格调节机能,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用人较多的企业纷纷迁出中国,比如跑到非洲去、东南亚去,这些地方600元就差不多了。
上面这个还仅仅是微观因素,如果谈起宏观因素,那就更凶险。至少目前敝人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解套办法。没准政府正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逐渐出台一系列奇葩但老百姓看不懂的政策,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s:274]。但是我想这个是靠不住的,KCer要有自己努力应对的准备,才能避免近几年的阵痛。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