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之: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提到中国传统文化,而却不言及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恐怕连老外都会对你所说的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儒家文化由来已久,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一种文化,流传了这么长的时间,而又经久不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在研究它,探索它,企图揭开它每一层神秘的面纱,恐怕这在世界文化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提到儒家,我想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要说一说孔老夫子的。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一次看报时,我意外发现了一篇名为《不知孔子字仲尼》的文章,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同时也讽刺了有好多大学生“不知孔子字仲尼”的事实。就这样我知道了孔子,而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了解孔子,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不知孔子字仲尼”的笑话了。
要了解一种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他的起源。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下面我想谈一谈儒家文化的发展。
先秦儒家是儒学的发轫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
孔子思想有两点重要的内容:礼、仁。所谓礼即周礼,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具体内容体现为在 社 -会 规范和道德规范两方面,包括各种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由后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这一思想的的确确是为后世的统治者们所用,因此这一思想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所谓仁,即是孔子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约束人们 社 -会 实践的行为准则。如果说礼是一种 社 -会 行为规范,那么仁就是执行 社 -会 规范的人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属性。孔子曾言之:“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他老人家是把人的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上。其实这也和我们所了解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一直以来,儒家就是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只有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可称之为圣人啊!
孟子是孔子的门徒,他自称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亚圣”。他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的天赋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曾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业;羞恶之心,义直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只有是四端也,犹具有四体也。”孟子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仁政”学说。仁政就是要让统治者把内心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体现到其具体的统治措施中去。他认为实行仁政就是养老爱幼等道德由近及远的推广到全体 社 -会 成员身上。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与掌。”孟子的思想对儒家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世人常把儒家文化称为:“孔孟之道”。而《孟子》又与《论语》、《大学》、《中庸》统称为“四书”。
荀子的思想在儒学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反对“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天生就有“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的本性。另外他在政治上主张“隆礼重法”,即把“礼”、“法”二者并重。此外,荀子还说:“天能生万物,不能载物;地能载物,不能治人。”即“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
从孔子、孟子直到荀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先秦儒家的一种发展情况,可是此时儒家也只不过是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流派而已,到了汉代,因为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 社 -会 的正统思想。只不过是到了后来,儒家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而已。
而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剧,随着现代化的日新月异,儒家文化也增加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在中西文化融合而又冲突的过程中,即产生了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学,仍然延续儒家的道义,把复兴儒学作为一种责任,但是已经开始兼取中西民主和科学精神,用儒家的思想融合西学,以此谋求中华现代化的进程。这的确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一种文化总归是要前进的。文化是要适应于时代的,要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才能万古长青。而儒学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级文化,更该如此。时代在进步,就要为儒家文化增添新的内容和含义,使它适应 社 -会 的发展。(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陈秀敏)
杜维明认为:儒家文化推动东亚 社 -会 发展
新华网杭州10月28日电(记者姜瑞)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日前在杭州提出,目前在西方之外现代化发展唯一较为成功的例子是东亚 社 -会 ,是儒家文化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杜维明是新儒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他25日在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作上述表示。
杜维明说,东亚 社 -会 指的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华人 社 -会 。东亚是目前除西方 社 -会 之外现代化发展最为成功的区域,这一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儒学和儒家传统文化对于推动该地区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从语言到思维方式,各方面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就出现了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潮。他希望在21世纪能出现一种新的对 话,期待着一些扎根在东亚、特别是在中国的理念、做法和经验能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
作为刚刚成立的“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杜维明表示,儒学的面目现在已经更新,已不再是以封建 社 -会 、小农经济、家族制度和权威政治为主要制度设置的思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儒学已经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这一中心的成立就是希望以儒商和东亚文明作为切入点,把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与浙大所需要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对东方文化和儒学进行深入研究。
据介绍,“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致力于发掘儒家精神是如何通过儒商走向经世致用,从而形成注重学习以实现创新的东亚企业精神,并以理解儒家的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化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