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那边的试验结果非常让人遗憾,给当事人造成的挫折感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平复,这是一个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感到痛心的事实。
冷静下来细想,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技术、加工、经费等多种限制,导致了片面追求低成本的决策,这势必降低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牺牲可靠性的方法去一赌产品的高性能,无异于缘木求鱼;以低投入的代价去实现产品的高可靠性,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大家都知道火箭本来就是个高风险的产品,由于个人设计和制造经验不足,必定会在结构件加工、药柱制造等工艺技术上存在许多无法预料和排除的缺陷,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提高设计裕度这一途径。广州那边恰恰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论坛上的讨论,我觉得其中有一条建议很好,那就是整合各地的资源,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来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
以本人为例,我在结构强度设计、密封设计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在数控加工、线切割、模具设计和制造、石墨、玻璃钢、密封圈制造等非金属加工有技术、材料和设备上的优势,也能对壳体等结构件进行水压、气压考核。但是在普通构件的车加工、铣床加工面临着资源不足的现实。我希望通过彼此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效能。
建议加快推进设计的标准化,对发动机的规格、尺寸、结构、接口和材料等进行合理、有效地规范,对装药配比、制作流程进行统一,避免各地重复劳动,降低损耗。
对于设计标准化方面,首先保证足够高的安全裕度,发动机承压能力要到16MPa以上,其次壳体内壁、喷管要做隔热设计,防止长时间工作时烧穿。对此,我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帮助,并且郑重承诺:凡是科创需要的一切设计、材料和零件我都可以免费提供。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在经历失败的阴影之后不久再次看到科创火箭的飞升。
片言只语,未经详细斟酌,疏漏之处,期待一起探讨。
科创用户 沉默
2011年12月22日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