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加载中
表情图片
评为精选
鼓励
加载中...
分享
加载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修改排序
加载中...
(百度百科)原子簇
雪瑷微瑕2008/11/28化学 IP:河南
  原子簇化学是当前化学中最饶有兴趣而又极其活跃的领域之一。
  Clusters 一词最早由Cotton F. A.于1966年提出,卢嘉锡教授将 clusters 译为原子簇,将 cluster compound 译为原子簇化合物,而把 transition metal cluster 译为过渡金属簇合物。这些译名贴切恰当,被广泛采用。原子簇有多种定义,比较全面的是由徐光宪、江元生等人提出的定义:凡以3个或3个以上原子直接键合构成的多面体或笼为核心,连接外围原子或基团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称原子簇。[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催化功能、生物金属原子簇、超导及新型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需要,促使金属原子簇化学快速发展。建立了一些合成方法,并且用结构化学和谱学等实验手段了解了一些金属簇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求成簇机理,从理论上研究其成键能力和结构规律。目前己有多种学说,如Lipscomb的硼烷三中心键模型,Sidgwick等的有效原子数 (EAN)规则,
  Wade的多面体骨架成键电子对理论,Cotton的金属-金属多重键理论,Lauher的金属原子簇的簇价轨道 (CVMO)理论,Mingos的多面体簇骼电子对理论,张文卿的金属原子簇拓扑电子计算理论,唐敖庆的成键与非键轨 道数的 (9n-L)规则,卢嘉锡的类立方烷结构规则,徐光宪的n×cл结构和成键规则及张乾二的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金属原子簇的内在结构规律。但这些规律均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来概括和解释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实验结果。在这一领域内,仅1976年W.N.Lipscomb因其有机硼化合物结构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挑战和机遇并存,有待化学家们继续去努力和解决。
  原子簇可分为两大类。
  主族原子簇化合物,其核心原子属于主族元素,如碳、硼等,外围原子多是氢、卤素、烷基等。
  过渡金属簇合物,配体多是π接收体(CO,NO等),也可是π给予体(Cl,OR,S等)。核心不连接任何外围原子或基团的原子簇,又称团簇,如P4,As4,S6,Sn4As2及C60等。
来自:数理化 / 化学
1
新版本公告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雪瑷微瑕
学者 笔友
文章
41
回复
177
学术分
1
2008/11/01注册,1年10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