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加大开发创造学培训的力度
江崇秋
??自从1993年我国"第一届全国创造学学术讲座会"以来,创造学在全国迅速发展,有几十所高等学校研究所研究并开设创造学的选修课。在全国总工会及中国继续教育协会的推动下,上海、天津、沈阳、宜昌等城市,推广创造学、开发创造力,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获得了大量的创造发明成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1992年北京市科技干部局,指定创造学为"八五"期间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北京市经委还要求工程师必须学习创造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为了赢得市场、提高效益、永不衰败,都想方设法在科技、管理、生产、经营及人才培养上,不断提出创新方案,进行实验和推广。但创新需要在创造学理论的指导下,掌握创造规律,运用创造技法,才能在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出发明创造的硕果,为企业的振兴和腾飞作出更大贡献。现就进一步推广创造学的培训,谈几点认识。
??一、 推广创造学培训的意义
??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动,创造性劳动造就了人类本身和现代文明社会,国家的兴衰、企业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开发息息相关。最近,联合国指出,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短差距,消除差距。近期,我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约1.2万名大中学生进行的创造品格和创造力调查发现,具有初步创造风格特征即自信心强、有强烈好奇心、能够质疑和意志坚强的,仅占被调查者的4.7%;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即探究能力、与新事物有关的想象力、收集信息能力的,仅占被调查者的14.9%。而多数人表现出的过于严谨、思维定势、大众心理、信息饱和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这说明,当前的大中学教育在培育学生的创造风格和创造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限,当他们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时,就不能适应企业竞争形势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造力是什么?创造力不是一种一般的能力,而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是人才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具备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能为国家和企业作出前人未能作出的创造性成果。
??有人说,过去没学习创造学,人们不也有很多发明创造吗?是的。有很多发明创造成果的确不是学习了创造学才发明创造出来的。因为创造学只不过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由人们总结出来的。而创造本身却有千万年的历史,显然是先有创造后有创造学。然而,创造学是对创造规律的总结,掌握了创造学,就会树立正确的创造观念和创造意识,并对企事业的管理、制度、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起指导作用,使你自觉地按创造规律开展工作而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创造学来指导,不按创造规律去创造,难免遭受挫折失败,或偶尔取得创造的成功,也是不自觉地按创造规律工作的结果,只能事倍功半。所以,有人把创造学称"聪明学"、"智慧学"。
??由此可见,学习和掌握创造学,能使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思维敏捷、方法精良、少走弯路。因此,有些精于审时度势的教育机构,已率先把创造学与某些专业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创造学与某些学科的交叉,开创了创造学教育培训的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总之,创造学是一门通用学科,可以与各行各业、各种学科和专业相结合。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如果学习和掌握创造学,就能较快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劳动组合、增强竞争能力,无论对国家、单位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推广创造学培训的要点
??1. 研究如何培育创造精神和创造品格
创造精神是创造的灵魂,它是对创造的认识、态度、精神状态及个性品质的综合。这些因素的优劣及正确与否,决定着创造精神的强弱。创造者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创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在创造中克服困难,达到创造的目的。创造精神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锻炼的一种素质。推广创造学培训,可以使员工进一步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为事业的献身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欲望,破除创造神秘说,消除侥幸心理,端正创造态度,坚持不懈地拼搏和奋斗,在创造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培养优秀的创造品格,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
??所谓创造品格,包含了意识、毅力、自信心、兴趣和情感等。具有了优秀的创造品格,能够使人萌发出坚定的事业心和为创新而献身的精神,就会在实践中永葆创新性和超越性的势头,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职教工作者和教师们应在激发员工创造精神的同时,加强研究培育员工创造品格的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在实践中锻炼的方案,把创造心理学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员工优秀创造品格的形成,员工们有了优秀的创造品格,又可进一步强化创造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创造性劳动的良性循环。
??2. 研究培育员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获得创造成果时的思维活动方式,是不同于常规思维的一种方式。常规思维活动方式的特点,一般具有习惯性、单向性、单一性和逻辑性等。而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多向发散性、非逻辑性、连动性和综合性等,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思考问题。总之,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最本质的差别在于常规思维通常都是逻辑思维,而创造性思维除了逻辑思维外,还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性思维。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逻辑推理只是用来验证已有的创造设想。"实践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
??逻辑性思维一般人们都较熟悉,通常由判断、推理、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方式来实现。非逻辑性思维的主要形式,通常是想象、联想、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与集中思维、立体思维等。这些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能使我们冲破思维障碍,开展创造活动。然而,这些思维方式是一般人们以往所不熟悉或没有掌握的方式,我们学习和培育这些思维方式的目的,就是要把已经熟悉的逻辑性思维方式和尚不熟悉的非逻辑性思维方式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并在此指导下,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训练,在生产、科研、管理、经营等领域创造出新成果。
??3. 培育和训练员工的创造技法
??创造技法就是把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演变成可操作规程的具体创造法则。目前世界上创造技法多达三百余种,主要是一些非程式化的方法。比较典型的技法都是根据创造原理及前人的创造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普遍适用的创造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技法,对于破除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十分有效,是取得创造成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
??我们学习和培育创造技法,能够帮助员工提高创造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创造意识,改进学习知识的方法,增加对付逆境的办法,拓宽思路、善于创造、实现高品位的人生价值。使员工中的创造者队伍逐步成长、壮大,促进企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4. 培育员工适应和转化创造环境的能力
??人们从事创造活动时,其周围的具体条件和境况,往往对创造者的创造有较大影响。环境有时能起促进作用,有时则起阻碍作用。在创造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创造成果,都是在创造环境比较优越的情况下成功的,但也有相当的创造成果是在创造环境很困难的情况下成功的。如发明家爱迪生就是在很贫困的条件下,自己边自学,边搞科学创造,在逆境中奋起,逐步成才,成为大发明家的。
??我们推广创造学的培训,就是要培育员工的创造者品格,培养他们能够迎接各种挑战,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做创造的自由人。一位哲学家说过,"凡是为环境所束缚、所规定、所摆布,而自己本身没有表现出创造性活动的人,是没有自由的。为自然威胁所束缚,而不能从环境所划定的界限跨出一步的人;在周围社会压力下,不能根据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生活的人,都是没有自由的"。作为一个创造者,就要有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越环境的技艺和冲破环境束缚的勇气。在顺境中不骄矜,在逆境中不躁动,能够适应各种创造环境,善于把创造的逆境转化为动力和顺境。
??因此,培育员工适应各种环境的优良心理素质,是创造学培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培训,使创造者对创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及社会认同的滞后性有充分的认识,要经得起社会和同行们的评头论足和非议。创造者不但要能成功地创造成果,更要能够说服尚不甚理解的领导者给以支持,引导同行和群众给以协助,创造者有了适应各种环境的优良心理素质和品格,就会在实践中以平静的心态,锲而不舍的追求,不断地优化自我,不断创出新成果。
??三、创造学培训的管理与教学
??1.大力宣传学习创造学的意义和作用
??创造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形成。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才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时间较短,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还有许多地区和企业缺乏力度,有相当多的人对创造学还比较陌生,对创造规律和创造技术知之甚少。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知识创新活动。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培育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998年6月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上强调,知识创新非常重要,要整体规划,重点突破,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同年6月13日中国科学"知识创新工程"正式启动。
??我们应利用会议、报道、书刊、杂志等,大力宣传创造学的发生、发展、作用和意义,破除对创造的畏难情绪和神秘感,掀起人人都来学习创造学的热潮,结合工作实际,投入到知识创新活动中。
??2.企事业领导是创造学培训的重点对象
??企业经营的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性决策,能使企业超常规的腾飞。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的司令部、指挥所。企业领导具有优秀的创造品格和创造能力,必然能带出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如果没有一流的指挥员,就很难出现一流的人才。企业有了一流的专家和智囊团,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审时度势地推出新思路、新方案、新策略,就能出奇制胜,使企业不断在成功之路上阔步前进。因此,对一个企业而言,推广创造学培训,企业的领导成员是首当其冲的重点对象。
??3.开拓"创造教育学"新领域,探索培训新途径
??创造学是一门横断科学,目前教育界正在探索"创造教育学"新领域。如中国矿业大学把创造学与地质学结合,开创了"地质创造学",有人还把创造学与企业经营学结合,开创了"创造性经营学"等。如果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教师们能以创新精神,从创新角度把自己本行业有关的专业学科与创造学交叉,必将促进本行业、本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涉及到科学技术、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生产管理与产品等。因此,探索"创造教育学"体系,在各行各业中推广"创造教育学"的培训,发扬创造精神,培育创新人才,一定会为国民经济的振兴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4.普及创造学理论,注重创新工程实践
??创造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通用科学,其创造精神需在实践中锤炼强化,创造品格需在实践中磨练升华,创造技艺需在实践中精选优化。总之,在创造学的培训中,除普及理论教学外,实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培训机构应精心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方法,把创造学的理论与本行业、本专业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把一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及时传播给员工、启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尤其是要通过创造成功的典型案例,或到创新现场去学习创造经验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广开思路,提高创新设想,在工作中实验、改进、提高、走上创新之路。
??5.教、科、产相结合,配合创新项目开展培训
推广创造学培训,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创造规律,学会创造技法,提高创造品格,培育创造人才。但创新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同时又需要接受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的考验。创新、人才、生产三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是灵魂、人才是基础、产品是归宿"。因此,从事发明创造和知识创新,必须要教、科、产三者有机结合,有的放矢,才能获得成功。
??培训机构应该深入科研和生产单位,了解其需要开拓和创新的动向,根据学科和专业的要求,开创某些专业与创造学交叉的新领域的培训。这对于培训部门来说,也是一种创新,能够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知识创新与创造活动,为企业的人才资源和创造力的开发作出新贡献。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