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如今硬件工程师的尴尬处境
月下孤狼2024/12/21原创 科学技术学 IP:广东

虽然我过去非常喜欢对一些现象进行总结,提炼乃至升华为某种更普适性的规律,但是如今我已经对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失去兴趣,可能是年龄大了吧。本文只是从一位硬件工程师的角度,结合我个人的经历,谈谈我所看到的,我所想的,随便聊聊罢了,愉快轻松,一杯小酒下肚,碎碎念开始。


在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翻阅父母房间书架上各种技术类书籍,那时候特别喜欢有一个叫周仲的人写的《家用电子线路新编》,里面介绍了各种常见家用电器的电路。那时候,网络还没有特别普及,有拨号上网的人家都是少数,大部分人还在使用黑白屏的手机,我只能通过这样一本本80年代90年代的书籍了解电子线路,把家里面的电器拆开,对照书中的图,一点点推敲。我那时候经常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实验但是乐此不疲,比如把一个磁铁放在适配器的变压器附近看它跳舞(那时候的适配器大多里面还是工频变压器而不是反激开关电源),又或者找一节电池接在变压器上,碰上再断开,看绕组打火。也曾像大多数爱好者一样做过把金属物插入插座的事情,把自己吓一大跳。对那时候的我来说,能够设计家用电器的工程师是非常厉害而神圣的,但是限于自己的知识面和那时候的信息渠道,我也只能把这份热情藏于心底,父母并不是非常支持,虽然他们就是工程师,但是他们还是更多地认为小孩子应该把功课学好。


后来读中学以后,掌握了更多数学知识的我阅读父母书房的书籍更加轻松了,像《电磁学》那时的我看的津津有味,尽管不懂微积分,但是对里面描述的事情已经有非常模糊的认知。由于缺乏实验设备,那时候的我经常戴着耳机去“听”各种电子信号,现在想来那时还真是艰苦,呵~


中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在百度贴吧偶然逛到了“特斯拉吧”,认识了一个叫“魔羯大王驾到”的人,在网络上大家相谈甚欢,后来我去注册了QQ,第一批好友基本上就是特斯拉吧那一拨网友。那个暑假,我感慨于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毕竟在那之前,我更多是通过书籍和电视了解这个世界。(家里有电脑,性能非常差,之前也没有办理宽带,中考完家里办理了一个便宜的宽带)。通过网络,我知道了很多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很好玩的东西(比如拉弧),比如说用激光烧东西。


读高中以后,我发现学校附近就有卖电子元件的店铺,我掏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购买了一批元件,制作了ZVS电路拉弧(当时居然花了50元。。被坑了)。我拿着自己的成果和各种QQ群和贴吧的朋友交流,现在回想还真是一段快乐时光。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认识了山猫,black,猎鹰等人,那时候卢驭龙正参加中国达人秀, 那时候国内玩特斯拉线圈的人非常多,光 一个SSTC,从NE555驱动到TL494驱动都有很多人捣鼓,不像现在大家都只玩DRSSTC了。也是那时我注册了这个论坛,不过那时候更多是一个学习者的角度,经常问一些非常奇葩的问题。(那时候也经常在这个论坛和刘武青交流,哈哈),临近高考前甚至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抨击应试教育,现在看来挺中二,但是也感受到那时候的自己的热血。

https://www.kechuang.org/t/65176


尽管高中没好好学习,但是有幸于高三半学期突击,我至少考上了一个普通本科,这所学校在成都地区电子专业算是比较出色的,它就是B站老板陈睿的母校——CUIT。在进入CUIT以后,我惊喜于这所学校有一个叫科创实验室的学生实验室,里面的学生自发地设计和调试电路板。我当然毫不犹豫加入这个实验室,从这开始,我想讲的东西才真正开始。


我当时非常困惑,为什么这个实验室的学长学姐非常执着于EDA工具的熟练使用以及一些刻板的硬件设计规范,有些认知甚至是错误的,如所有的电路板都必须铺大面积地。从我的视角看过去,大部分实验室成员都在非常勤奋地训练这些应该只能称为技能的东西,而对电路运行原理不能说完全不关心吧,但是确实也不能称得上在意。我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困惑,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努力,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设计电路,画PCB,然后用盐酸双氧水腐蚀(那个年代,还没有嘉立创免费打样,大家都是用热转印法制作PCB)。但是,不管怎么说,身边有一群能聊共同话题的人,我是非常开心的,尽管不能理解他们狂热的理由,但是从结果上看,大家都是在制作电路板,需要个啥元件大家都能相互支援。当我读大二以后,我也开始带我自己的学弟,我打算按照我的想法去教导,我认为不懂原理是不行的,但是我很快发现学弟完全不感兴趣原理,也不再强求。与此同时,那时候在技术爱好上,也就是在科创论坛这个圈子,我也和其他爱好者产生巨大分歧,我认为搞特斯拉线圈必须完全懂原理,啥都不懂就做是不行的,当然,就和在学校发生的一样,没有多少人回应我,那么我也就不管了,自己做自己的~后来我读了大三,如愿以偿当上了实验室的技术部部长,我终于掌管了实验室的技术培训话语权!!我开始疯狂地开设各种理论类培训,如开关电源伏秒平衡,变压器如何设计等等。虽然学弟学妹被迫参加我的培训,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尽管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制作性能非常优良的装置,但是很难接受这样的培训,最终我也是放弃了,最终我也给学弟学妹展开的是和我的学长做的一样性质的培训,也就是熟练使用EDA工具。我所在的学生实验室有相当多同学毕业后去了非常不错的公司,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动摇了,也许是我太固执了。


大四那年,我受同学介绍进入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做无人机的那个公司。我怀揣着对硬件工程师的无限向往进入这家公司,我那时候心想,这里的工程师应该大部分都是喜欢推敲原理的吧,应该不是只满足于把东西做出来吧。但是和前面的故事一样,我又一次很快地发现,大部分硬件工程师忙碌于赶deadline,忙碌于各种会议,忙碌于各种流程,几乎没有时间仔细推敲一个电路。每个人都非常累,大部分工程师都十点半以后才下班,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却并不是消耗在硬件设计上。我的领导知道我喜欢捣鼓原理,所以给我找了一些能够花费更多时间在研究上的研究性质的项目做,但是我感觉非常孤独,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通用硬件方向的 硬件工程师的技术栈是非常窄的,局限于单片机或者一些高性能SOC的系统板数字系统设计,大部分人涉及到的需要计算的地方就是计算下DCDC的分压电阻,或者上电时序电路的延迟RC时间,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需要数学的地方。部门不断有从华为这些大厂跳槽过来的高级工程师,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越是高级的工程师,他们的思维越被固化。众所周知,这样的大型公司,硬件工程师是不需要自己画PCB的,大部分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快速把供应商的资料整合成原理图,然后交给PCB工程师画成单板,然后快速调试。这里面真正涉及硬件设计的部分是非常少的,甚至说如果一个项目你真的设计了一个自己的原创电路,审批领导反而会认为这个可能有风险,希望你能够用更常规但是可能成本更高的方案去解决。我在大疆公司认识了一个朋友,这里称呼他为同事A吧。同事A是来自TPLINK的高级工程师,每日工作到深夜。他经常找我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可能在即使是这个论坛的爱好者看来都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一个作为电源开关的高侧MOS驱动如何设计,又或者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方波振荡器等等。同事A和我关系不错,他擅长高速电路(至少领导是这样说的),但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和他有过非常多的讨论,因为在我看来,他做的事情只是在原理图上备注了XX电容距离XX引脚近,而实际上公司的PCB工程师即使你不备注这个,他们也知道去耦电容应该距离引脚近。而信号完整性仿真和电磁兼容并不是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公司有专门的人在干。那么,我和他说出我的疑惑“你干的事情只是标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所放置的电阻电容也是常规操作”,他只是和我说,别在意这些细节,能赚到钱就不错了。当然,我也只敢和他说出我的疑问,毕竟他和我关系好,我平时帮他也比较多。


我在大疆公司工作了接近六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接触了来自华为,ZTE,TPLINK,OPPO等公司跳槽来的硬件工程师,但是我所看到的事情就是,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越来越尴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公司的细分部门的具体业务是非常单一的,实际上在这种背景下,硬件工程师画原理图这个工作并不是一个非常占据精力的事情,应该 要让硬件工程师去深入思考去精益求精。但是各大公司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分工过于细,把PCB设计这个硬件工程非常核心的工作交给专门的PCB工程师去做,把信号完整性仿真这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交给专门的仿真工程师去做,把评估系统热设计这个硬件工程师非常核心的技能也交给专门的热设计工程师做。。。一个不需要画PCB,不需要分析热,不需要做仿真,不需要写程序,甚至不需要去做高速硬件测试(这部分测试有专门的测试工程师做)的岗位。在这种背景下,硬件工程师不再是一个电路设计师,而是一个方案整合人员,一个作为软件,机械结构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桥梁,甚至沟通能力都比技术能力更重要的岗位。


在我离开大疆之前,大疆的硬件设计从系统层次角度已经非常先进,大部分设计都是使用被反复验证果的成熟CBB(COMMON BUILDING BLOCK)实现,对于大部分需求,硬件工程师不再需要去计算分压电阻,不再需要去计算RC时间。硬件开发的可靠性,时效性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公司的层面上,这无疑是高效的,先进的,但是从硬件工程师的角度,仅存的一些电路设计工作也不再需要,时间长了,电路设计能力可能会退化。


虽然以大疆为例子,但是实际上说的是目前相当普遍的一种情况,因为我以大疆为例子,但是实际上讲的硬件工程师很多都是来自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这并不是大疆的问题,也是华为的问题,是TPLINK的问题,是OPPO 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硬件工程师越来越不需要电路设计,硬件工程师越来越不像电路工程师,很多当年《家用电子线路新编》里面的简单分立电路,现在大部分科技公司的高级硬件工程师是看不懂的。如只用三极管构成的单稳态电路,无稳态电路,AGC电路,振荡和混频共用一个晶体管的电路等等。由于分工的高度细化,大部分硬件工程师失去了本来属于他们的业务,如绘制PCB或者编写程序,分析热,仿真等等。


如果业务是高度灵活多变的,这种细化分工我认为无可厚非,但是事实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不仅仅让硬件工程师需要承担的业务类型变少,还让硬件工程师需要设计的电路类型单一化。以大疆为例,设计电机驱动的工程师一直就是设计电机驱动,但是他又不画PCB,电机驱动的控制代码也不是他写。如果这个人不仅仅设计电机驱动,还设计其他东西,那么我都认为他只画原理图是没问题的。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个硬件工程师都成了原子化的模块负责人,成为了被特化的实现某一特定需求的角色。


其实不仅仅是我这样想,很多工程师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大家只能顺应分工明确,业务单一的潮流,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不想做,而是不需要自己去做。不仅仅是硬件工程师,像软件和算法工程师在大部分大型科技公司也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岗位,这个是非常不利于个人能力成长的,让一个人专注于实现代码,让另一个人只搞数学模型。


我的路子并不是时代的潮流,然而我的学校实验室当年那批反复练习EDA工具熟练度的同学们,他们其实路子也错了,现在大型科技公司里面,硬件工程师并不需要特别熟练使用EDA工具,大部分业务根本用不到工具的高级功能。他们以为进入公司需要这种技能,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


另外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大部分从事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的人员,其大学专业并不是电子信息类或者通讯类,而是集中在电气,自动化,机械,化工,材料等学科。非常反常识,至少我接触的大部分硬件工程师都不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的。。。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硬件工程师,他们并没有接受系统的电子技术培训,他们只学过模电数电,却没学过像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电磁波一类的课程。


当然,如果我是企业老板,我也会认为应该分工更细,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但是,作为硬件工程师,我对目前大环境下硬件工程师的尴尬处境只能叹息。有人说屁股决定脑袋,是的,所以我写了这篇东西。


我很想听听各位的观点,我个人是建议非常感兴趣电子技术的孩子们,可以考虑大学报考芯片微电子类的专业,而不是电子类专业,因为板级硬件设计在几年后可能会被AI极大冲击,那时候可能PCB工程师这个岗位都被具有高度智能的自动布局布线AI大大削减工作量。产品可靠性越来越好,产品研发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工程师的成就感会越来越低。






[修改于 2天2时前 - 2024/12/22 00:49:05]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12
6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zorro
2天0时前 IP:广东
940591

不光是硬件工程师,每个毕业进大公司打螺丝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疑问。这些是如今的企业管理风格决定的,一切按照低风险,高效率的方式运作。


我有一位像你一样爱钻研的同事,遇到不错的老板,给他单独岗位做预研项目,即开发新平台,做SPICE仿真,探索新颖的变压器结构,评估新的控制方案,甚至写firmware和自动测试系统。他是很幸运的,但很少有公司会这么做。


所谓电子信息类,通讯类,电气,自动化,机械,化工,材料,本科课程的知识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毕业几年后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仅限于简历上几个字。不用拘泥于专业的萝卜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到哪里都是有竞争力的。


如果你觉得在大厂没有得到足够提升,不是自己想要的发展方向,可以尝试去上游发展。既然做终端制造都是整合供应商的方案,那去供应商Infineon,ST,ADI,TI,Broadcom看看,哪怕从FAE做起(RD只招master以上)。你就会发现完全不缺乏技术拔尖,爱钻研的同事。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三水合番
1天16时前 IP:中国
940593

我觉得很多疑问的原因是,楼主太聪明了,但又没意识到自己比周围人聪明很多

尽管高中没好好学习,但是有幸于高三半学期突击,我至少考上了一个普通本科

同一所大学里,大家的高考成绩显然是差不多的。你没好好学习,说明刻苦玩命方面你比周围其他人差。那么自然地,作为补偿,你的智力显然得比周围人高。否则,你应该会去一所分数线更低的学校。

既然你比其他人聪明,那么你觉得周围人在做没意义的事情,这就很正常嘛。因为你聪明,所以你对“有意义”的标准比其他人高。让周围人按你的标准做有意义的事情,他们是没这个能力的。


大四那年,我受同学介绍进入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做无人机的那个公司。

类似的,你找工作的时候,估计也没刻苦玩命的去找。所以没有去到那种标准高到“你的能力刚好不能胜任”的岗位上。那么出于和前文同样的原因,你自然会觉得你自己和同事的岗位很没意义。


引用
评论(1)
7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armonkey
1天13时前 修改于 1天12时前 IP:广东
940601

你说的这些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中国的电子行业就是廉价低端山寨,压倒性优势体现在极低的人工价格。根本不需要懂原理,只要重复操作即可。

设计芯片的时候已经确定了板卡的规格,外围电路该怎么接都已经定好了,演示样机都有了。工程师也就是这里抄点,那里抄点,体积小点,再换几个便宜器件。根本不需要思考如何把需求变成解决方案。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1天12时前 修改于 1天4时前 IP:四川
940606

1,楼主的采样范围太小,“大厂”在技术人员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极低的,它的组织模式也是极特殊的。大型研发组织的必要功能之一是降低对开发人员全局性的要求,依靠制度和分工保证产出率,是干工程而非干科研。楼主既往发言喜欢深邃的思考,然而这种思考恰好用错了方向,越聪明往往错得越离谱。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牛皮哄哄,但很难在变革性的技术中做出什么贡献。楼主经常表达对周围(包括网上的周围)人物的不满,恰恰是因为喜欢跟这些人搅在一起(或许更能刷到优越感/成就感/正义感?)。

2、电子工业是一个早已普通化的领域,它的分工是商业博弈的产物。楼主提到微电子能更多关注原理,事实上真正的从业者中大多数也是会用芯片厂的PDK就行了。至于研究楼主认为的那些原理,对于芯片设计公司来说,人口占比恐怕也不到5%。大概在各大学研究机构,会有几个导师带一群博士搞一搞,不过现在学术圈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感兴趣能自发的进不去,进去的是智商高但不感兴趣的,跟楼主描述的那些人其实是一路人)。

3、随着AI的发展和普及,将来或许不但不怎么关心原理,甚至连实现技术都不怎么关心了。“关心”的意思是自发的把个人技能训练到熟练进行解析推导的程度,然后从原理出发从头推敲。实际上在计算仿真普及以后,在工程领域就不怎么关心原理了,对原理的重视基本上算是科研的范畴。

4、但并不是说原理不重要。电子工业极为庞大,即便只有很少的人关心原理,其总的人口基数恐怕还是有所增加的。也不是说目前这种态势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思考为何此时此地不需要关心原理(反过来讲,为什么关心原理不能得到足够的激励),似乎并不需要设想把非爱好者赶鸭子上架。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3DA502
1天7时前 IP:河南
940628

我干的是FAE,和很多的软硬件工程师打过交道。硬件工作变成模块拼装是行业发展趋势,硬件工作的门槛不会因为工作简单而降低,点亮LED和搭建fpga平台难度是差不多的,不过会修显示器,或者无中生有的组合出新东西,要求就极高。

做芯片开发的那帮人,只是熟悉了一套EDA工具流程,电路板相关的很多都不懂是正常现象。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我判断一个工程师水平,只是看是否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有极个别人是日新月异,从硬件,到逻辑HDL,再到linux系统开发,以及推理平台系统。其他大部分人可能就困在某个模块平台,有一部分是困在某个入门阶段,菜到家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ernerPleischner
1天5时前 IP:广东
940635

一般的IC设计公司不也是IP套IP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月下孤狼作者
1天5时前 IP:广东
940636
引用zorro发表于1楼的内容
不光是硬件工程师,每个毕业进大公司打螺丝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疑问。这些是如今的企业管理风格决定的,一切

是的,越大的公司里面的工程师负责的事情越单一。其实并不是说大厂的工程师不喜欢钻研,我在大疆遇到很多喜欢钻研的朋友,但是这种钻研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在很多项目上还是要用公司的成熟方案,因为公司要保证可靠性。为什么我特别强调硬件工程师呢,因为在这种大公司,在软件算法层次做创新却相对来说被算法部门鼓励,但是硬件部门则相对创新更在意可靠性,质量和研发效率。这部门我在文章没说,那就是板级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甚至相对机械结构来说都不那么被鼓励创新。因为很多机械结构方面的创新和突破都是用户一眼就能看到的亮点,但板级电路的创新更多是涉及一些成本优化。而且大多数时候,硬件工程师能做的成本优化都是一些比较小的优化,因为昂贵的主控芯片都是一开始就定好的,硬件工程师一般就是在外围做一些小改动,这部分并不是成本大头。


我目前是在一家相对大疆小很多的初创公司上班,能够决定的事情相对大疆多不少,但是我也肉眼可见随着公司的发展,这里的硬件工程师也越来越需要负责的事情变少,PCB交给专门的工程师画(一开始都是自己画)。新加入的工程师已经没办法体验创业初期的乐趣了。


关于除了硬件工程师以外的硬件相关岗位,如EMC工程师,信号完整性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性质也不被鼓励创新,而且他们的工作过程中提出来的很多新颖的解决方法往往会在和硬件工程师的切磋中被否认,最终在大部分时候,这些工程师也是使用领域内最成熟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硬件工程师的一个整体,包括PCB设计和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甚至包括一些比较底层的代码实现,我个人认为即使这个工程师做的产品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东西,他也是会有很高成就感的。


反之,一个有硬件工程师虽然参与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设计,但是分配给他的任务本身却非常简单,这么他的成就感就非常低。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月下孤狼作者
1天5时前 IP:广东
940638
引用warmonkey发表于3楼的内容
你说的这些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中国的电子行业就是廉价低端山寨,压倒性优势体现在极低的人工价

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劳动密集型,但是大厂和小厂之间对比反而出现大厂的硬件工程师工作性质更加枯燥更加流程化甚至流水线化,这个才是我想表达的。这些大厂的硬件工程师成本并不低,以大疆为例,大部分硬件工程师收入都在20甚至30K以上,这显然并不是“极低的人工成本”。大厂会出如此高的价格然后让硬件工程师只是去做一些整合供应商现有方案的事情,然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很多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又分给了其他工程师去做(高速仿真,电磁兼容以及PCB设计)。


用一句话表达我看到的事情,大厂以年薪几十万的成本雇佣一个个只是把芯片供应商手册的图纸转移到公司内部系统,然后一个个打上标注“XX电容距离XX引脚近”“等长XX”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手册里面已经明确说清楚的,工程师只是把这句话从手册搬移到公司内部系统)。真正复杂的事情反而是如何在公司产品结构约束下的PCB设计,电磁兼容,这些事情都交给专门的工程师去做。硬件工程师在忙什么呢?开会,写文档,复盘,和供应商沟通,和各种其他工程师沟通,作为一个纽带最终确认硬件设计需要整合哪些供应商的方案。


某种意义上,大厂这种叫硬件工程师而不是电子工程师确实更贴切这个岗位,因为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确实并不能称得上电路设计师,而是更接近电脑城里面根据客户需求组装不同计算机硬件的小哥,只不过这个是电路板层次的装机。


在招聘网站上,叫电子工程师的岗位薪资水平明显低于硬件工程师,但是叫电子工程师的岗位反而对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从模拟到数字,功率电子,单片机编程都要求会,要能够自己绘制PCB。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月下孤狼作者
1天4时前 IP:广东
940641
引用虎哥发表于4楼的内容
1,楼主的采样范围太小,“大厂”在技术人员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极低的,它的组织模式也是极特殊的。大型研

感谢回复,列举几点非常详细说明了你的看法,我一一回复~


1.像我文章开头写的那样,我确实以前非常追求把什么东西都非得总结个规律出来。甚至三四年前我还从一个酸菜鱼问题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字,试图形成某种观点。关于这篇文章,我想描述结合我的经历描述我看到的 一种现象,我本身并不具备代表性,如你所说大厂从业人员占比也非常少。但是,我这种经历恰恰就是我能够在这个时间点(而不是十年后)就写这篇文章的关键。因为我从大厂跳槽去一个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以后,肉眼可见这家初创公司里面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从一开始的对员工能力要求高,对电路认知要求高,要求能画PCB能够独立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热设计。到现在的,这家公司的硬件工程师也是只需要画原理图就行了。当然,对这家公司的硬件工程师来说,他们是觉得现在舒服多了,但是人是有惰性的,公司不需要他们承担更多的工作,他们在这些事情上思考就大大减少,这些事情交给专门的工程师去做。


所以说,尽管2024年依然大部分公司的硬件工程师还是全能手,但是过十年还能够活下来的公司大概率都是完成了硬件开发流程的系统化改革,最终的结果就是,那时候大部分公司的硬件工程师都将只需要画原理图。所以尽管我的经历并不具备当下的代表性,但是却具有前瞻性。


另外关于你说的“楼主经常发泄对周围人物的不满,恰恰是因为喜欢跟这些人搅在一起(或许更能刷到优越感/成就感/正义感?)”,其实我这篇文章并没有发表对任何工程师的不满,我只是描述一种现象,就是大公司不需要硬件工程师做太复杂的事情,但是不代表这些工程师他们没办法做太复杂的事情。但是可以确定的事情是,随着时间推移,工程师们本身也会被这种大环境所固化,即使他们最开始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最终他们会高度认同这种大环境,最终就像我说的“越是高级工程师思维越固化”。我喜欢和这些人搅在一起,其实并不能说是优越感不优越感,因为和我一起共事的很多人他们不论是学历还是曾经在学校做过的项目都比我优秀很多,只是他们满足于硬件工程师这个舒适圈,不愿意去主动推进创新。(在大公司推进硬件电路模块创新阻力很大,但是我还是努力去推动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更多人认识我)。


2.关于芯片行业大部分人也不那么关心原理这个事情,由于我不是那个领域的确实不太清楚。人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充满——期待?


3.其实关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岗位不再需要了解原理这个事情,我是非常矛盾的,因为一方面这恰恰是技术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作为技术人这有点悲哀。


4.还是关于原理问题,现在不仅仅是企业不太要求工程师懂原理,学校对原理的教学也相对以前删除了很多内容。现在的模电教材相对以前的教材(如张肃文的《低频电子线路》)内容上少很多,基本上就是简单介绍下半导体,然后就是二极管,三极管介绍,介绍下共射放大器的详细计算,之后就是运放了。关于运放也是上来就灌输下虚短虚断(却缺乏详细分析去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然后就是各种应用电路,然后这门课基本上就完结了。很多大学生都知道共基放大器带宽高于共射,但是却说不清楚为什么,教材上也只是把这个作为结论。关于这个问题我后面有空专门写一个文章,关于国内模电教学问题。我面试过很多大学生,发现他们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但是这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教学的问题。悲哀的是,即使有一个大学生能够自己找书去学习,他也会深陷教材的海洋,毕竟如今大部分教材都是抄来抄去的,他很难找到一本详细的教材——更可悲的是,详细的教材都是很老的书,很多都停止出版了,甚至网上都没有电子版本。


网上的人评价什么书好,都不是从内容详尽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他们学习起来上手快不快出发。


5.关于硬件工程师这个话题我还有太多想说的,但是实在是没办法展开,抛砖引玉下。现在B站上面向职业人员的硬件培训课程越来越多,像张三电子实战,还有各种电子培训UP,但是我看过他们的视频以后对行业更悲观了,因为他们的教学完全就是直接把经验灌输给学习者,把模型简化再简化去教学。我对我拼多多购买的电子产品里面非常不合理的设计一点也不惊讶,估计都是参加这种培训班的速成硬件工程师设计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1天3时前 IP:四川
940643
引用月下孤狼发表于9楼的内容
感谢回复,列举几点非常详细说明了你的看法,我一一回复~1.像我文章开头写的那样,我确实以前非常追求把

起初,看到文章中出现“困惑”、“问题”等字眼,以为楼主是想探讨这一问题乃至找到解决方案。

后来读了楼主的其他回复,大概感觉是想做个观察记录,发表几句感慨,那么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楼主的描述的确是一个观测事实。在楼主回复之前,我也修订了我的回复,以顺应这种观测性的话题。

我觉得论坛功能还可以再优化一下,比如可以在弹窗中写回复,而不是一定要跑到最下面来写,这样便于边看边写。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13时26分前 IP:广东
940650

老夫在大厂呆过。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喜欢探究原理的人,就像我(以及很多KCer),那么你会得到很多同事同行的高度认可。虽然干活时你可以偷懒,也可以不拘小节搞砸很多东西,但是,因为你在他们关注的大多数问题上有超越普通工程师的深入观察和分析,你会被捧为科学家工程师,捉虫大拿,很多关键节点都有你发言评论预测的空间,你可以很舒服地活在大厂,不用为了无聊之事加班,即使加班也是为了攻克难题或好奇一些设计/实验的结果,比普通工程师潇洒自在得多。因为你的群众口碑很好,即使你吊儿郎当,boss考虑到群众意见,也不会开你,更何况关键时候往往指望你去救火,更是舍不得开你。你可以很舒服地一边呆着一边做自己想干之事。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同事,我也是其中之一。某位此类同事总结,他真正为公司干活的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一二十。

楼主确实是一楼所描述的人的话,分享一本书。The art of electronics及其X版。分享它只是因为我最近在啃它。


引用
评论
4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
7时58分前 修改于 7时49分前 IP:四川
940653
引用量子隧道发表于11楼的内容
老夫在大厂呆过。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喜欢探究原理的人,就像我(以及很多KCer),那么你会

我才毕业那几年差不多就是这种存在,甚至每天只用在办公室呆两个钟头,领导和同事都当做没看见,前提是我可以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只要出手就有靠谱的结果,时不时还能给单位挣荣誉,并且又没有升迁之类欲望,属于人畜无害的那种。单位换了几次领导,都对我客客气气的。

我觉得楼主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要是当逍遥派其实挺快活的。


引用
评论(1)
4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月下孤狼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21
回复
337
学术分
1
2011/11/19注册,3时54分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