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劳动密集型,但是大厂和小厂之间对比反而出现大厂的硬件工程师工作性质更加枯燥更加流程化甚至流水线化,这个才是我想表达的。这些大厂的硬件工程师成本并不低,以大疆为例,大部分硬件工程师收入都在20甚至30K以上,这显然并不是“极低的人工成本”。大厂会出如此高的价格然后让硬件工程师只是去做一些整合供应商现有方案的事情,然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很多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又分给了其他工程师去做(高速仿真,电磁兼容以及PCB设计)。
用一句话表达我看到的事情,大厂以年薪几十万的成本雇佣一个个只是把芯片供应商手册的图纸转移到公司内部系统,然后一个个打上标注“XX电容距离XX引脚近”“等长XX”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手册里面已经明确说清楚的,工程师只是把这句话从手册搬移到公司内部系统)。真正复杂的事情反而是如何在公司产品结构约束下的PCB设计,电磁兼容,这些事情都交给专门的工程师去做。硬件工程师在忙什么呢?开会,写文档,复盘,和供应商沟通,和各种其他工程师沟通,作为一个纽带最终确认硬件设计需要整合哪些供应商的方案。
某种意义上,大厂这种叫硬件工程师而不是电子工程师确实更贴切这个岗位,因为硬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确实并不能称得上电路设计师,而是更接近电脑城里面根据客户需求组装不同计算机硬件的小哥,只不过这个是电路板层次的装机。
在招聘网站上,叫电子工程师的岗位薪资水平明显低于硬件工程师,但是叫电子工程师的岗位反而对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从模拟到数字,功率电子,单片机编程都要求会,要能够自己绘制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