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布一些低温漂电阻的温漂特性测量结果。这些电阻都是之前收集的,有些是从厂家和相关网站购买的,不过绝大多数来源于小咸鱼。这里先发一下这些电阻的合照。
第一个是Fluke的金封线绕电阻,卖家说是Fluke 5540的拆机件,阻值为18kΩ。Fluke的金封线绕电阻一般会标定温度系数,最早的版本精确到0.5ppm/℃,后来升级到0.1ppm/℃,这次测试的是后面那种。无论如何,Fluke的新产品已经换成了低温漂金属膜电阻阵列(也可能是金属箔电阻阵列,这个太难判断了),金封线绕工艺已经被淘汰了。下面是这个电阻的实物图,还是很容易跟早期版本区分开的。
这两个电阻的标志是P0.3和N0.0,表示厂家测试到的温漂系数为+0.3ppm/℃和-0.0ppm/℃。对于P0.3的电阻,我测试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我测到的温漂约为3ppm/℃,可能是测试有问题,也可能是P0.3指的是+3ppm/℃。
左上的第一张图是电阻阻值相对于平均值的漂移,横轴是测量次数,我设置成700次。右上的第二张图是温度的测量结果,横轴是对应电阻的测量次数。下面第三张图的横轴是温度,纵轴是电阻相漂移,可以根据曲线斜率计算温度系数。由于温度分辨率只有1℃,所以温漂曲线并不平滑,只能估计大致的趋势,但计算温漂系数已经足够了。
对于N0.0的电阻,我测试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次的温漂基本是0ppm/℃,跟上一个电阻差别明显。看来Fluke确实很有水平。有个小细节,我把第一张图里的阻值相对漂移换成了阻值实际值,下面的图片也会不定时出现这个。
第二个测试的电阻是Vishay公司的VHA412Z金属箔电阻,跟著名的Vishay VHP202Z是同一系列的。这个电阻用了Vishay公司温漂系数最低的Z系列金属箔材料,阻值为1kΩ,手册中标称的温漂为±0.2±2ppm/℃。这个温漂的标称方式着实令人费解,我理解成大多数电阻温漂±0.2ppm/℃,少量缺陷品会达到±2ppm/℃。下图是这个电阻的实物图,我觉得长得很像绕线电阻,不过算了。
这个电阻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计算下来略小于1ppm/℃,倒是好好遵守了产品手册的约定。不过这个曲线的形状有点怪,不是金属或合金常见的抛物线型,或许是因为测试问题,也可能跟电阻有关。VHA412Z可能是两只温漂相互抵消的金属箔电阻串联得到的,特性有点差异也能理解,但我舍不得拆开,所以没法证明这一点。
第三个电阻是Vishay公司的VHA414电阻,跟Vishay VHP202是同一个系列。电阻的阻值是500K,对测试系统来说有点大,可能测不到准确的温漂曲线。卖家没有讲清楚电阻来历,只知道是拆机件,这里也只能接受了。该电阻的温漂标称值是±2±2.5ppm/℃,算是比较好的金属箔电阻。该电阻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这个电阻阻值太大不好测,所以我分别测了升温和降温的温漂曲线(其他的电阻只测了升温过程的温漂曲线),测试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测试结果约为2ppm/℃,不过电阻值波动比较大,第一组的升温测试还有热滞现象,感觉不太理想。
第四组电阻是国产的RJ711H金封金属箔电阻。卖家没讲电阻的情况,相关资料也不太好查,不过知道电阻阻值是10.1kΩ,温漂大致上是5ppm/℃。最重要的是,这是国产的金封金属箔电阻,虽然睿思也有这个,但他们好像引入了Vishay的技术,我不太确定算不算国产。我买了5只电阻,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前四只电阻只测了升温的温漂曲线,前3只温漂约为0.5ppm/℃,着实是惊吓到我了。第四只算出来的温漂约为1ppm/℃,但是温漂曲线有点古怪,可能是我的测试有问题。
第5只RJ711H做了升温测试和降温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升温过程测到的温漂约为1ppm/℃,降温的温漂约为0.75ppm/℃。这应该是加热器内温度不均匀导致的,因为我是先做的升温再做的降温,第一次无法保证温度均匀性,第二次还是很有把握的。
第五个电阻是HP公司(现在叫Keysight公司)的金封线绕电阻,阻值为30kΩ,标注的温漂是±1ppm/℃,似乎是HP公司的剩余库存。这个电阻只在HP公司很早期的万用表中有出现过(似乎还不包括3458八位半万用表),所以我也没太期待温漂指标。这个电阻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该电阻的温漂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大概略小于3ppm/℃。这不是一个抛物线型温漂曲线,估计还是测试问题,比如温度不均匀之类的情况。
第六个是Alpha Electronics(AE)公司的HCZ系列金封金属箔电阻,阻值为100kΩ,手册中标注的温漂是±1ppm/℃。这个电阻的来历还算正规,所以应该没啥安全问题。电阻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PS:原谅我用张长图,我不太会编辑网站上图片的尺寸。
这个电阻的温漂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我认为应该略小于0.5ppm/℃。这个电阻跟Vishay VHA414一样,阻值较大导致测量不准确,计算的温漂不太可靠。
在金属箔电阻和线绕电阻后,接下来是低温漂金属膜电阻。国内生产的低温漂金属膜电阻主要是UPR系列和EE系列,应该是引入了奥地利EBG公司的技术(因为产品型号很相似)。下面是UPR电阻的实物图,电阻阻值是15kΩ,厂家规定的温漂等级为C11,对应±1ppm/℃的温漂。
该电阻的温漂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时间有限只测了1只),结果应该在3ppm/℃左右。这个温漂跟金属箔电阻差不多,足以在很多场合下替代金属箔电阻(不过老化指标好像还不行,至少没有相关报道)。据我所知,在电阻网络这方面,低温漂金属膜电阻已经全面取代金属箔电阻了,这方面有不少拆机图和产品指标能作为证据。
我找到的EE系列低温漂金属膜电阻的外形如下图所示。这个电阻阻值是10kΩ,温漂等级是C7,对应5ppm/℃的温漂系数。这个电阻是从原产厂家购买的(当然不是指EBG公司),应该比较可靠。
这个电阻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应的温漂系数约为3ppm/℃。令我费解的是,这个电阻的温漂曲线是一条直线,可能这是低温漂金属膜电阻的固有特性,或者我没能加热到抛物线顶点的温度。
接下来是一些彩蛋,主要是国产的RX70塑封线绕电阻的温漂测试结果。这里用到的电阻都是80年代之前生产的,不包括现代的RX70线绕电阻。第一只RX70电阻的实物图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RX11-6是RX70的早期型号),阻值为10kΩ,没有标注温度系数,测试值约为1.4ppm/℃。
第二只RX70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阻值为20kΩ,同样不标注温度系数,测试结果约为3ppm/℃。
第三只RX70电阻的实际名称是RX11-3,阻值为500kΩ,温漂系数。。。。。其实已经不用算了,测试表明这根本就不是低温漂电阻,看来是冒牌货。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