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903无线电通信综合测试仪 音频机械电位器校准手册
kcma2019/07/06原创 科创仪表 IP:四川
中文摘要
KC903项目已终止5年了,现将其中部分设计资料公开,供有关人士参考

为了降低版图复杂度,提高电磁兼容性能,KC903在音频部分采用了11支机械电位器取代预处理级电子电位器,为参数控制级电子电位器提供适当的音频电平,确保后者的控制区间正好用尽。

在仪器的音频电路校准中,在均衡调整之后,需要首先对机械电位器进行调整,随后才能进行电子电位器的标定。


一、机械电位器的作用:

W1、第三DDS的信号送入调制器的幅度。

W2、第三DDS的信号送入喇叭的幅度。第三DDS负责电平音(Level tone)、单音(经喇叭播放)以及一部分告警信号。

W3、第二DDS的信号送入调制器的幅度。该信号首先进入U6的第4脚(RH0)。

W4、第一DDS的信号送入调制器的幅度。该信号首先进入U6的第15脚(RH2)。

W5、第三DDS的信号送至机外输出端口的幅度。

W6、机外音频输入的总幅度。该信号经过U6的第18脚(RH3)送至调制器和示波器。至示波器的幅度,还可以由OP8A调整。

W7DAC输至调制器的幅度。该路信号与W6共用缓冲器,可被示波器、调幅器反馈ADC采集,故可用于判断机外音频输入缓冲器OP7A、示波器的好坏(详见自检逻辑设计书)。

W8、调频解调器的总幅度。调频解调器的信号经U3的第18脚(RH3),送入喇叭;经放大器OP8B进调制分析仪ADC5

W9、单边带解调器的总幅度。该解调器是选配件,故该电位器必须置中值,在安装选配件以后才会被调整。

W10、数字亚音(DCS)发生器送至调制器的幅度。

W11、调幅驱动器的增益。


下图可见若干机械电位器(金属封装,白色塑料调整旋钮)

IMG_1189.jpg

二、调整概述

进入音频电位器调整界面,选择选择被调整的电位器。此时软件将控制硬件产生一个适合调整的状态,用外部仪器测试KC903的某种输出和为KC903提供某种输入,在外部仪器和KC903内置仪器的监测下,用螺丝刀调整电位器,使参数达到规定的值。本节介绍总调整方法。

 

首先需要对W1进行调整,然后固定W1,调整W11,使调制均衡。调制均衡的意义是调频器、调幅器的性能一致。即:当调频器达到最大频偏时,调幅器应达到最大调制系数;当调幅器达到60%的调制度时,调频器也应达到60%的满频偏。由于只有调频器的驱动器增益可以受软件控制,所以,当调频器、调幅器性能一致时,要尽量使调频驱动器的增益控制电位器(U6的第7RH1)能够用尽。实现这一目标的原理是:使调频驱动器的增益调至较大位置,然后调整调幅驱动器增益调整电位器W11,使调制均衡。

 

调试外输入音频的灵敏度、示波器幅度:见“调整方法”第6条。

 

本机的设计最大频偏(1倍频)为qKHz。首选q=10KHz,如果达不到,选q=5KHz

三、调整方法

正如第二章所述,首先需要确保调频器和调幅器性能一致。此后,调制部分的所有调整都在调频器上进行,而调幅器的准确度只能依靠调制均衡来保证,不再另做保证。调整时,KC903的输出频率设置为750.025MHz,幅度-10dBm,调制频率1KHz,调FM总频偏控制电子电位器(U6R1)为标定值;输入频率置750.025MHz,解调带宽为宽带(25KHz);音频信号(如果需要),其频率为1KHz

除另有规定外,在一个步骤中调过的电位器,在别的步骤中均不能再动。一个步骤一旦被重置,则应将其之后的所有关联步骤全部重调。

 

1W1的调整

必须首先调整W1,因为W1是加法器上唯一的高输出阻抗回路。

条件:使第三DDS进入调制器(关闭其它的DDS,并使无关的电子开关均与使用中的调制器分断,下同),FM调制输出。第三DDS输出端的电子电位器(U3RH2)置第250级。FM调制驱动器增益控制电子电位器(U6RH1)置第200级。

测试:用频偏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W1,使频偏为qKHz

 

2W11的调整

条件:使第三DDS进入调幅器,AM调制输出。第三DDS输出端电子电位器(U3RH2)置第200级。

测试:用调幅度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幅度(m%),同时用接收机接收射频信号源的输出,并将其中频(10.7MHz)连接示波器,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波形。

调整:调整W11,使调幅度尽量大,但是波形又刚好没有显著的失真。最大调幅度应能达到90%,如果未达到就已显著失真,或调至最大仍无法达到90%,应查找原因(包括调频器)。然后,将调幅度调定在80%

 

3W3的调整

条件:使用第二DDS进入调制器,FM调制输出。第二DDS输出端电子电位器(U6的第4RH0)置第250级。FM调制驱动器增益控制电子电位器(U6RH1)置第200级。

测试:用频偏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整W3,使频偏为qKHz

 

4W4的调整

条件:使用第一DDS进入调制器,FM调制输出。第三DDS输出端电子电位器(U6的第15RH2)置250级。FM调制驱动器增益控制电子电位器(U6RH1)置第200级。

测试:用频偏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整W4,使频偏为qKHz

 

5W5的调整

W5控制着音频信号源输出到机外的幅度,音频信号源全部由第三DDS承担。

条件:使第三DDS接通机外输出,第三DDS的输出电子电位器(U3的第15RH2)置第250级。给机外音频输出端口接入600Ω负载电阻。

测试:用示波器测试负载电阻两端的波形。

调整:调W5,使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观察其是否有明显失真,如果有明显失真,应查明原因。

 

6W2的调整

必须尽早调整W2,因为W2是扬声器加法器上唯一的高输出阻抗通路。在开启W2通道时,应确保FM解调完全关闭,并使宽带检波器的输出被电子开关的第5组关断。

条件:使第三DDS接通扬声器,开启声音,第三DDS输出端的电位器(U3RH2)置第250级。

测试:用示波器测量扬声器(8Ω)两端的波形(通过耳机接口。在插入插塞以后,该接口会自动分断机内扬声器)。

调整:调W2,使其幅度大于2.5Vp-p,且刚好又没有出现削顶失真(通常范围在2.5V~3.0V之间,典型值2.8V)。如果幅度无法达到2.5V,或达到2.5V之前就出现削顶失真,应检查原因。

 

7W6的调整

条件:射频信号源置FM输出、机外调制源,置机外输入总幅度电子电位器(U6的第18RH3)为第50级。以输出阻抗小于1kΩ之标准音频信号源,从机外音频输入端口送入幅度为250mV的正弦信号。

测试:用频偏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整W6,使频偏为qKHz

上述调整全部完成后,对KC903的示波器(外部输入)进行校准。保持原有条件,调整OP8A的增益,使示波器(ADC06)检测到2.5V峰峰值(大约为3100D)。此时OP8A的增益(电阻R40,R41)记录为定型参数。

注:系统设置中的麦克风灵敏度设置项,默认机外输入总幅度电子电位器(U6的第18RH3)应置250(该参数在启用外置麦克风时才使用,用户可在系统菜单中调整)。此时对应的麦克风灵敏度为50mV

 

8W7的调整

条件:射频信号源置FM输出,机内DAC提供调制(由DAC产生大约1KHz的正弦波),幅度为2.5Vp-p。置机外输入总幅度电子电位器(U6的第18RH3)为第250级。拔下机外输入端口的插头。

测试:用频偏表测试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整W7,使频偏为qKHz。如果发现W6W7相互影响,可以返回调整W6,完成后再按前述标准调整W7至少一次。

 

9W8的调整

条件:将KC903调整到调频解调模式,频率为750.025MHz,打开扬声器,使解调音量电子电位器(U318RH3)置第200级。FM解调芯片的音量开启到无显著失真的最大位置(在定型前规定),从场强端子输入750.025MHz,调制频偏5KHz,调制信号为1KHz正弦,强度-45dBm的信号。接收衰减器按相应强度输入时应当的值设定(在定型前确定)。

测试:用示波器观察喇叭两端的FM解调信号的波形和电压。

调整:调整W8,使电压Vp-p大于2.5V,但又没有显著失真。如果未达2.5V即已显著失真,或无法达到2.5V,应查明原因。

 

10*W9的调整

条件:将KC903调整到KCDEMO选件解调模式(在后期的软件中可增加专门的W9调试模式),按KCDEMO的测试规范设置其参数,并送入规定的参考信号。打开扬声器,使解调音量电子电位器(U318RH3)置第200级。

测试:用示波器观察喇叭两端的解调波形电压。

调整:调整W9,使电压Vp-p大于2.5V,但又没有显著失真。如果未达2.5V即已显著失真,或无法达到2.5V,应查明原因。

 

11W10的调整

条件:设置到调频输出,将DCS输出电子电位器(U3的第4RH0)调到250级。让CPU产生134.4Hz的方波并经U2整形输出。

测试:用频偏表监测输出的调制频偏。

调整:调W10,使频偏为qKHz

[全文完 2014.2.18]


来自:仪器与装备 / 仪器仪表
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kcma
小编 机友 笔友
文章
46
回复
12
学术分
0
2017/03/25注册,28天0时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