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明之锁
虎哥2018/11/20正能量研究 IP:四川

关于现存所有人类都是大约6万年前从非洲走出,逐渐迁徙到世界各地的事实,在中国以外的许多地方已经逐渐成为常识。

紧接着问题就来了:不论是美洲土著,人类的大本营非洲,还是复活节岛上的原始岛民,他们与其他人都是同宗同源,为什么文明会相差那么大?

有人说,隔绝,没有交流,就会落后。这是一个原因。但是,古代的交流是缓慢的,它的作用是不是具有决定性,还真不一定。就规模来说,欧洲和非洲,并没有数量级上的不同,古印度和古中国都诞生了文明,为何会在某些时候比欧洲“落后”得多?

这些话题可以讨论很久,但是它们属于关系到“民族感情”、“信仰”之类范畴,没有客观标准。这种类型的争执绝大多数都是没用的——不能带来进步,可能倒车甚至大倒车。

近年来有几个观点比较重要。

对于美洲文明被锁死在原始部落社会,科学家找到了一些客观的解释。比如,整个美洲没有大型牲畜。没有大型牲畜,就没有畜力,没有农业的创新,没有交通的发展。常识认为,以畜力为动力,是文明初期发展必经的阶段。所以,现有的一个观点是,没有畜力,让美洲文明被锁死在原始部落社会

关于美洲的另一个认识是人类基因缺少多样性,因为当初走到美洲去的人太少了,而短短几千年时间又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变异,因此无法抵御某些疾病。当天花进入美洲以后,瞬间导致了90%的人口死亡。其实我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更可能搞反了因果:是因为美洲没有天花,所以才会缺乏抗天花的基因。而有天花的地方,鬼知道第一次流行是在几千年前,而那一次死了多少人?说不定也是90%,只是后人都是剩下的10%生的。总之,基因的多样性看起来不是美洲文明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复活节岛的居民是从东南亚沿岛链移民的,基因测序的证据已经逐步揭示了移民的路线和时机。如果暂时不看“规模”,有观点认为,复活节岛文明被锁死在原始部落状态,其重要原因是,岛上没有便于取得的金属(土中就有铝,但铝无法在常见的碳火中还原,在古代比黄金还珍贵)。没有金属就无法发展精细技术,金属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必须要素

1542649720400.jpg

关于中华文明曾经的落后,既是祸,也是福。福是在于中华有很大的规模,不是像欧洲那样因为地理因素被分割成若干小城邦,因而得以最早发展起适应大规模社会的古典统治技术,从而缔造了古代的辉煌。祸也来自于这一点,以至于文化长期落入古典统治术的陷阱而无法自拔,直到——被科学和现代国家砸开大门。科学本是整个地球上一支很小的力量,星星之火随时有熄灭的风险。科学没有形成燎原之势的年代,人类文明几千年如一日,在不停的繁荣与毁灭中自我兜圈子。科学对抗的是什么?对抗的正是人的高级脑力活动对于认识世界而言的先天缺陷:不可靠的直觉,从众,把相关性当因果性,玄学,如果强权、暴力能够奏效,就不讲逻辑,崇尚权力又容易被权力驾驭,发明了主义和宗教,总觉得需要信仰一点什么才有意义——如果承认这些幺蛾子是人的生物学本能,那么,正是人类的生物学本能中反文明的一面未被有效拮抗,将中华文明一度锁死在“腐朽愚昧”的状态

幸好,科学来了。

然而,科学也只能算是来了。

古希腊开创了科学,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代解决了认识周遭世界的理论和方法,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解决了认识整个宇宙的框架。从此以后,再没有具有根本阶段意义的进展。近几十年,更像是木工发明以后的亭台楼阁,青铜发明以后的精雕细琢,铁器发明以后的机巧玲珑——现代技术又进入雕梁画栋的状态,而且除了生物技术之外,已经非常接近极限了。正如50年前,大学教授告诉学生,再过50年,人类将实现可控核骤变,太空旅行就像坐公交。50年过去了,大学教授还是这么说,太空旅行更是连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到过的地方都没有超越。

看来,人类文明就要被锁死在这歌舞升平的状态了。这种状态一旦久了,跨国家尺度的社会就会固化,沉疴越来越多,然后就会打打仗什么的,历史上总是这样。

令现代人颇为不习惯的,是生活在这三十年经历了剧变,而慢下来,不变起来,焦虑就会蔓延。发展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没有大发展,原来拖一拖就过去的问题,就会拖不过去。这可能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所要面对的首要困境。

回到主题,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吗,是什么锁死了人类文明呢?

我举些简单的例子作为开头。

人的精力旺盛的寿命大约是60多年,生物学寿命平均来看,在80年的样子。但寿命是地球的环境和特别的进化路径所决定的。在隔壁的某个星球,也许智能生物的“青春”寿命已经提升到一千年。尽管他们可能依然觉得还不够长,但是长的寿命必然有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并且,对于动辄耗时上百年的星际旅行来说,就变得不算太长。可以假设,寿命是锁死人类文明的一个因素

地球上缺少一些性能良好的金属,比如铼。但某些星球上可能有很多这种东西,甚至主力矿物就是铼矿。小行星上就有不少稀有金属,因此才会出现太空采矿业的创业公司。丰富的高性能金属,会塑造出不同的技术观念,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占尽先机。推广开来,某些资源的欠缺,是锁死人类文明的因素

智力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因素。不过,如果智力仅依靠生物进化的话,大概率上不会比人类领先太多——当进化出人类的智力水平,就会开始出现社会,出现医疗,从而使得对智力的自然选择变得更加缓慢,因此智力会被锁死在某个合适的区间——除非,他们的主流文化是笨的直接灭了吃肉——大概率上不会有这种文化。但是并不排除会聪明一点点,比如学习速度比人类快10倍,或者有我们不曾习惯的协作方式。另外,到了某个阶段,自己改造自己的生物特性就变得顺理成章,也许这些智能生物没有人类的这些条条框框,克隆?干!基因改造?干!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和对科技“滥用”的恐惧可能成为锁死人类文明的一个因素

嗯,还有一个可能,世界真的就如此这般了。就像开尔文男爵在一百一十八年前所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这次,会不会还有两朵乌云呢?

[修改于 6年0个月前 - 2018/11/24 13:49:10]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26
11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虎哥 作者
6年1个月前 修改于 6年1个月前 IP:四川
852438

这文居然没人回,看来太玄乎了。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6年0个月前 IP:四川
852447
引用diy患者发表于3楼的内容
1.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不是澳洲土著,这个民族起源于亚洲。必须要等农业发展起来之后才可能...

谢谢指正,是我记错了,已经改正在原文中。

近一百年,对于改造自然,大家是比较自信的,如果遇到阻隔,总觉得是技术没到位或者科学没到位,充满了希望。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6年0个月前 修改于 6年0个月前 IP:四川
852493

正说呢,就出来新闻了。这种事情还是在中国、苏联这类背景下比较容易做。据说前苏联搞人猿混交放出了HIV这个魔鬼,然后西朝鲜再来收拾,莫名喜感。

“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摘自人民网)”

不过这对于现存的人类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会挫伤制药公司研制药物的积极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虎哥作者
6年0个月前 IP:四川
852551

我在那个回复中的逻辑是,如果某个疾病有基于基因优化的彻底消灭办法,制药公司就会更多的投入基因优化,对治疗药物的开发投资兴趣就会降低,因为需要买这个药的人会越来越少。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至少要等到基因优化成为常态以后。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51
回复
13396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20分32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