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XXXXX/article_6410693370_XXXXXXXXXXXXXXXXXXXXXml
扁鹊治病为何立下规矩: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扁鹊治病为何立下规矩: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扁鹊治病为何立下规矩: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扁鹊虽然在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诊断与治病方法。但是,在他当时的生活年代,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巫术与迷信却十分盛行。
他所游历的数国中,大多均设置一批“祝由、司巫”部门及官吏,供养了一批巫师专门 从事所谓的“逐疫、驱疠”等迷信活动,而医术却反倒成了它的附庸。
因此,常使一些愚昧无知的百姓相信它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最终丧失了性命。
在扁鹊的行医过 程中,也曾经历过一次巫与医的较量,虽然在这次医疗事例中巫术占了上风,但在扁鹊的思想上却敲响了警钟,并作为以后的行医原则而时时告诫自己。
那是在一天深夜,扁鹊与弟子忙完了白天的诊疗与学习,均已安歇在床。
忽听门外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甚是急促,紧接着“嘭嘭……”的敲门声似雨点般的急骤, 子阳被惊醒,揉着惺忪睡眼前去开门。
只见门外一位40开外的中年男子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对子阳说:“李家庄李大哥的儿子病得很重,看来快不行 了,你们能不能去一趟,救他孩子一命?”
说完就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擦起汗来。扁鹊在一旁闻听后忙问:“病多久了?”“已经……已经两天了。”中年男子喘着 粗气,断续回答着。
“请医生看过没有?”扁鹊继续询问。
“听说请了位巫师,在他家又是挥剑,又是喷水,焚烧什么来着。”
扁鹊再也顾不得多问,急忙拉着子阳,对中年男子只说句“快快带我前去”,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来到病人家中,只见满屋子烟雾缭绕,地上撒满了焚烧过的碎布与黄纸片,案桌香炉上插着的几支残香,有气无力地冒着几缕袅袅青烟,空荡荡的屋角,在一张只 铺着一层草席的床上,躺着一个约七八岁的男孩。
但见他双眼紧闭,脸色青白,鼻翼翕动,呼吸急促,嘴唇紧闭,四肢不时抽搐。
孩子的父亲却在一旁,以一双呆滞的眼睛痴痴地望着扁鹊,扁鹊已顾不上与他寒暄,急忙俯下身去摸了摸孩子那滚烫的身体,听了听患儿的胸、背部,然后就仔细诊察孩子的左右手脉搏,思考片刻,
便对患儿的父亲说:“小儿的病初起为外感风寒,因医治不及时,现在已经邪热阻肺(即现代医学的小儿肺炎),应立即给予清热肃肺才是。”
说罢打开诊包,取出 纸笔欲开处方。
谁知患儿的父亲此时却如酒醉方醒似的予以阻拦说:“吾儿的确病得很重,当请良医治疗,但依我看先生并非是良医,您也治不好这孩子的病。”
扁鹊听得此言不禁愕然,“大哥此言差矣!难道……”
话音未落,只见患儿父亲先前请来的巫师,正踱着方步闭着眼,口中念念有词地走进门来。
扁鹊见状,“哦!原来这就是他所请的良医。”于是急忙拉了拉子阳的衣角,暗示退至屋角,他要亲眼目睹巫师是怎样给患儿治病的。
但见巫师披头散发,身穿红绿相杂的法衣,挥舞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一边手舞足蹈地乱蹦一气,一边忽高忽低的叫嚷着:“天灵灵,地灵灵,妖魔鬼怪快离开……”。舞毕又是喷水、又是烧符地瞎折腾一番,还美其名曰“驱鬼逐疠,小儿病愈”。
大概两个时辰的光景,东方已泛鱼肚白,巫师大概是累了,拿了患儿父亲给的钱急匆匆地走了。
再看患儿脸色已由青紫转成苍白,六脉全无,早已命归西天了。
父亲见状,抱着儿子尚未僵硬的尸体,号啕大哭起来。
扁鹊看事已至此,不禁也黯然泪下,他与子阳只得默默地退出门外。
在回来的路上,师徒二人心情沉重,许久都没有说话,心想:巫术害人不浅,却仍有那么多人相信它,以至白白丢掉性命仍执迷不悟地认为:这是天意,是上天的 安排,多么可悲啊!
从此,扁鹊为自己今后治病立下一条规矩,那就是“信巫不信医者,一不治也”。
XXXXXXXXXXXXXXXXXXXXXX/html/XXXXXXXXXXXXXXXXXXml
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原文及翻译
|
|
揭傒斯 原文: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天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译文: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都这样,现在就更厉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时间长短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见效,就排斥掉。至于巫师,反复十数次不见效,不后悔,而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痛加责备自己,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责怪巫师一句。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永远归于医生。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所以医生想急于求利,被人信任,又必定假借邪魅的姿容以为容貌,即使上等智慧的人很少不迷惑。甚至沅湘之间用活人来祭祀邪魅,谋求利益,被施以重刑厚罚不怨恨,巫师的祸害盘根错结深固不解。从医之道既然长久不能胜过巫师,及时有优秀的医生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以成就自己的名声,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所以或者间隔几个郡求一个好医生都找不到。呜呼,先王之道不明白吗?为何巫师的祸害到这种地步!人能终享天年,不是侥幸嘛。 我乡里有个徐若虚先生,徐姓是郡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考中进士,不愿做官,回乡行医。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过了数十年,他的学问大有成就,著《易简归一》几十卷。 辨别疑难补正缺漏,广博简约,明细观察,彻底了解,通晓细微,融入敏锐的感知,都说是古人再声。他通过把脉治病,不凭借症状,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不苛责报酬。相信就治疗,没有不见效。不能治疗,必定预先知道。惟一用巫师就离去了,顾不得自以为是,我乡里的巫师,渐渐不能专享功劳。我行走数千里没有谁能赶得上,偶尔遇到一个,又只是钻研一门,擅长一个方面罢了,没有兼善的人。来到旴江,得到汤伯高,完备明澈沉静深奥,不自我夸耀,非常像徐若虚。我正忧虑巫师的祸害,医生的道术不高明,坐视老百姓夭折而不能救治,爱汤伯高的学问像徐若虚先生,而且尝试总是有效,所以一并写下巫师与医生的行为的利害与虚弱许的本末赠给汤伯高。嗟夫,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信的人都是我乡里的人,巫师还能长久胜利吗?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郭氏,号南寄,也有名。
|
古代医术和鬼神巫术基本上是互不接纳的,古代的鬼神巫术,除了算命之外,其它的都很难找到中医的影子,而古代中医宁肯引进外来的西洋参、放血疗法,也不接纳土生土长的鬼神巫术。
所有大的医家流派都有自己的成书,他们都尊从同样的基础理论,各种公开的药方、技法、案例等等也都有明确的记载,同名的药方、技法都大同小异(包括配方、实施方法、适用症等),而古代的但凡是合格的中医大夫,几乎都是必然要先跟师傅积累大量的行医经验,而到行医的时候,治好了病自然可以居功,但是治不好病也没锅可甩。
而关于各种鬼神巫术的记载,好像都跑到风水学这个大杂烩里面去了,施行巫术的人把相关的书读过一遍或者甚至把整个流程模仿下来就行了,成功了居功自傲,没成功随便找个锅就能甩,如果本质和中医相同,也不可能找不到足够的“治病案例”。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