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
目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目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引用第9楼hambaby于2011-09-02 18:42发表的 :
1970年代的ETO Alpha70V功率放大器,使用3CV1500真空管,蒸发冷却。
.......
引用第11楼愤怒的企鹅于2011-09-02 19:07发表的 回 8楼(霹雳游侠) 的帖子 :
有试着用无桨叶涡轮作为压缩装置吗?
引用第11楼愤怒的企鹅于2011-09-02 19:07发表的 回 8楼(霹雳游侠) 的帖子 :
有试着用无桨叶涡轮作为压缩装置吗?
引用第11楼愤怒的企鹅于2011-09-02 19:07发表的 回 8楼(霹雳游侠) 的帖子 :
有试着用无桨叶涡轮作为压缩装置吗?
引用第16楼keanu131于2011-09-03 10:43发表的 回 15楼(愤怒的企鹅) 的帖子 :
1. 6L+1 电路不允许直接接触制冷介质
2. 混合相变模式实现难度极大 相分离 压力平衡 相变过程控制 这些问题据我所知现在制冷领域做不了 也没人敢这么做
3. 该方式直接使用小体积大热流的元件芯片作为热传递台阶 即使在与制冷剂良好接触情况下 其热阻下降不明显 而传热面积的减小显著降低了与冷源间交换的能力
4. 制冷剂在热源(芯片)附近进行相变会有严重的后果,且蒸发不良
.......
引用第18楼愤怒的企鹅于2011-09-03 12:52发表的 Re:回 15楼(愤怒的企鹅) 的帖子 :
1合理散布,利用文丘里管使制冷介质分散的接触到电路上,或者如果真的无法实现全接触也可以使用导热效果好的绝缘物质来传递热
2无桨叶涡轮的能力是利用摩擦力制造压强差,可以说这一招对气液都是通用的可以说无论相变多复杂,只要不产生固体就没有问题
3全接触的目的本来就是使热量尽可能的分散并转移,使用介电系数大的物质对于电路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无法实现全接触看此次回复第一条
4貌似重复了,设计过程中元件要尽量浸透制冷介质,保持相变区域与元件不接触
.......
2333333,翻起自己十年前的老贴,现在水冷机箱,啧啧,时代变得真快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