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市场搞创新的刘文汉
60年代.世界市场上假发大流行,香港的假发制造业奇兵突起,—跃成为香港“四大出口业”之一。由几千名香港工人组成的300多家假发制造工厂,把中国传统的工艺同现代化的科学生产方法相结合,每年制造多达20万副的不同款式的假发。1970年.假发的出口额突破lO亿港元大关,成为维持香港繁荣的重要行业。香港制造假发的开山鼻祖就是刘文汉。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50年代后期的十几年中.许许多多的香港人在经济缓慢的恢复中奋斗着、挣扎着。同时也在等待和寻找创造奇迹、发家致富的时机。那时的刘文汉是个汽车零件经销商,虽已过不惑之年,却仍无大的建树。他也在默默地思索.探求开创自己事业的良机。
机会终于来了。1958年,刘文汉再次到国外进行考察经商业务的旅行。有一天.他在与两个美国商人共进午餐时,席间淡到什么商品有可能在美国风靡一时,一个美国商人脱口说了一句:“假发呵!”刘文汉略一思索,指着自己的头发问:“你是说假发套?”。“当然!”那个美国商人肯定地答道.并且拉开公事包取出一副黑色的长假发给大家看。接着,他解释说.现在假发开始成了“抢手货”。不知什么原因许多人争着买,但生产的厂家却不多。他还表示.如能找到合适的货源。他愿意购进13种不同颜色和式样的假发。
机会往往象流星,稍纵即逝。但是,刘文汉却敏锐地抓住了这次交谈带来的信息。虽然他那时对于假发制造的知识还几乎等于零.但他已精明的估计到,“假发”制造业可能会大有发展前途。
刘汉汉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调查,证实那个美国商人说得一点不假.美国市场上对假发的需求量的确十分可观。
当时美国国内的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此起彼伏。在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以长发披肩为标志的被称为“嬉皮士”的颓废青年。他们用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你说男人应当留短发吧.他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披起女人式的长发来。可是,头发哪能一夜之间长成披肩发呢?于是,戴假发就成了他们的一种时髦,并很快形成为一股浪潮。
从美国回到香港后,刘文汉进一步了解到,香港市场上也有人用印尼、印度等地进口的廉价真发,制做假发套出售,那主要是为了满足演员和少数脱发者的需要,生产成本很低.每个不过一二百港元,但却可以卖到四五百港元,利润是很可观的。但是.香港原来生产的假发,质量不高.根本无法与法国出口的名牌货相比。而且式样、颜色也不符合美国人的要求。
尽管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原料和高额的利润都令人神往,但刘文汉在香港却找不到制造假发的行家,甚至连比较满意的样品也找不到。这使他十分焦急。
刘文汉继续研究和探索着。他感到.假发原料没有问题,成本不高。但做起来相当费工,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商品。只有在香港这样劳动力便宜,税收低的地方生产.才有竞争力。只要能找到本地的能工巧匠,加上自己的销售经验。一定可以打开销路。于是,他把精力集中在寻找会做假发的人才上了。
正当刘文汉搜寻人才而不获,陷入苦闷之际.一个朋友在闲谈中提到,在油麻地后街有个老师傅,是专门为演员制作假发须道具的,但具体住址不详。刘文汉得刊这个消息后欣喜异常。
几天过去了,刘文汉在茫茫人海中,走千家访万户.来回奔波,已是劳累不堪了。他终于在一个小巷里找到这个制作假发的老师傅。刘文汉把他奉为上宾,热情款待。
这个假发师傅听完刘文汉讲述的设想后.还没有弄清楚他到底要做多大的生意.于是问道:“我不清楚你说的销往美国的生意能赚多少钱?你1个月究竟想要卖几副假发?”
“至少500副。”刘文汉毫不犹豫的说。原来他根据美国市场的需求量和假发的利润,早已进行过计算:假发每付利润为200港元,以每月100副计算,1年不过24万港元.只是个小生意,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如果每月能生产出500副,那情况就会大为不同了。
但是,每月500副的数字却使假发师傅大吃—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说:“刘先生。像没有搞错吧?做假发可不是做螺丝钉。每—个假发都要—针一线地编织,要精工细做,差不多要花3个月时问才能做成。l个月哪能做500副啊?!”
刘文汉早已胸有成竹,笑着说:“真有那么复杂吗?我要看看你怎么做的才信。”于是.他仔细地参观了假发制作的全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认真地看了一遍。边看边问,心里暗暗地琢磨着,窍门终于被他发现了。
刘文汉对机械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相当内行。他参观了手工制做假发的小工厂后,发现有些工序还比较简单,但有几道工序十分繁杂,颇费时间和人工。怎么才能加快生产速度呢?这个问题马上在他的脑海中转开了。
按照他在岭南大学经济系学习时懂得的“术捅理论”.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些长木板.而关键在于那些短木板。也就是说。只要把那些短木板加长.水就能多盛了。同样,决定假发制造速度的是那几道费时间的慢工序.只要改进慢工序.提高工效.就可以大大加快速度.提高假发的制作量。要改进慢工序,只有靠现代科学,靠机械化生产和新技术.还要尽可能地采用新材料。
刘文汉很快设计和制造出了生产假发的专用机器。他还从假发师傅的小工厂里雇请了一位女工.由她来亲自培训用机器试制假发。不到3个月的时闻.已有几十名工人掌握了机器操作,学会了新式的假发生产方法。开始机器生产出来的假发并不理想.但刘文汉并不灰心.他从世界各地购进了各种名牌假发作为样品.悉心研究.不断改进.终于用他设计的机器生产出了合格的假发。
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生产的假发能否打进市场,刘文汉带着第一批假发样品,去香港连卡佛公司推销。这家公司的高级经理仔细地检查了送去的样品,认为质地优良.即问刘文汉假发的产地在哪里。刘文汉回答说;“就是香港本地产品。”那位经理根本不相信,以为刘文汉是在与他开玩笑。他摆出行家的口吻问道:“刘先生.你大概搞错了吧。据我所知.这样的高级假发只有欧洲能够生产,香港根本就没有一家现代化的假发制造厂。”
“过去的确没有.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工厂。”刘文汉响亮地回答道。
连卡佛公司对刘文汉提供的假发质地十分满意.很快就签定了订购合同:每月100副,每副价格500港元.价格仅为法国同类产品的l/3。刘文汉首战告捷。没过多久.又签订了上千份的订界其他国家.成为与法国名牌假发并驾齐驱的畅销货。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刘文汉在经营假发赚了一大笔钱后.经过市场的观察.决定开发新的领域——酿酒业。他认为.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好·人口少.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对于自己的事业来说是个良好的发展地区。于是.他结束了在香港经营的假发制造业,移居到了澳大利亚。
到达澳大利亚后,刘文汉很快买下了悉尼附近的一个葡萄园。不久又用1400多万港元、收购了一家酿酒厂。从此.做了一个酿酒商。
进入70年代后.美国的“假发热”迅速开始降温,欧洲市场对假发的需求量也一落千丈。鼎盛一时的香港假发制造业受到冲击.许多假发生产厂家先后倒闭。而刘文汉这个“假发业之父”因早已转营他业,没有受到冲击。这不能不说他确有先见之明。
现在,刘文汉拥有的大型酿酒厂.在澳大利亚已名列第八位。每年生产葡萄酒200万瓶以上.不仅在香港市场十分抢手,而且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他是西方世界唯一拥有葡萄酿酒厂的华人。他生产的”餐酒”已成国际市场上名声大振的佐餐佳酿之一。
扫描自《技术创新品牌战略》,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出版。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