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FET管/BJT管和运放电路设计方案分享
中文摘要
本文整理了我对低噪声JFET管、BJT管的调研结果,以及一些设计方案的测试结果,包括静态工作点设计、电路噪声分析、失调电压调零等具体操作。这里将结果分享出来,以便同行查阅。
文中关于失调电压的分析存在较大缺陷,其他分析也有不完整的地方,欢迎同行指出Bug。
6月20日补充:经测试发现,本文中噪声谱密度的算法有问题,因此实测结果中的噪声分析有很大问题。这里用正确的算法重新测试了这些板卡的指标,并补充在相关章节。
关键词
JFET管BJT管低频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

     在信号测试系统中,前端放大器的噪声水平对整个电路的噪声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噪声越靠近电路前端,经过的放大级就越多,在输出电压中的权重就越大。前端放大器可以降低后端噪声的权重,但其自身的噪声会以最高的权重叠加到输入信号中,因此必须使用低噪声的前端放大器,以求控制电路的总噪声水平。

     现有的六位半或八位半万用表中,前端放大电路都是用JFET管+运算放大器的方案实现的。一方面,该电路具有低噪声的特性,可以精确传递或放大待测电压、而不引入额外的噪声;另一方面,该电路的输入阻抗较高,对信号源的要求要低一些。具体来说,JFET管+运算放大器可以将1kHz频率的输入电压噪声控制在1nV/Sqrt(Hz)以内,只有特制的低噪声运放才能做到同等指标(如AD797、LT1128、ADA4528-2这些),而这些运放的输入阻抗只有100kΩ左右,远低于JFET管的典型输入阻抗(一般在1GΩ量级,加静电保护后推测还剩10MΩ左右)。高输入阻抗的运放也是存在的,例如ADA4530-1、AD549、TL062等等,但这些运放的输入电压噪声通常高于10nV/Sqrt(Hz),这里实在无法使用。

     这里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输入阻抗的影响:假设我们用一只万用表测一个10V的信号源,那么理想的输出值应该是10V。实际上,如果万用表的输入阻抗远大于信号源的内阻,那这个结论基本不变。比如输入阻抗10MΩ,信号源阻抗10kΩ,那么输出电压为10V×10MΩ/(10kΩ+10MΩ)≈10V。而当这个条件不成立时,比如输入阻抗100kΩ,信号源阻抗10kΩ,则输出电压为10V×100kΩ/(100kΩ+10kΩ)≈9.09V。实际测试中一般不会有这么极端的偏差(除非您使用老式的指针万用表),能偏差千分之一就很厉害了,但对六位半以上的高精度万用表,这种水平的偏差仍然不能接受,只好设法提高前端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常见的低噪声JFET管包括IF3601/IF3602、LSK389/2SK389、LSK170/2SK170、2SK240、2SK146、2N5564/2N5565/2N5566等等。实际上这些JFET管并不常见,而且价格高得莫名其妙,但实在是没办法了。根据我的调研,这是因为低噪声JFET管活跃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跟日本的音响产业绑定,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所以可用的选型很少,只有技术保留下来了。

1.png

     在一些特定应用中,人们会用BJT管代替JFET管,制作出BJT管+运算放大器的前端放大电路。这种电路失去了高输入阻抗的特性,但噪声水平可以做到更低,特别是低频噪声会有显著改善。电子学噪声一般分成低频噪声和白噪声,通过转折频率(Knee Frequency)来区分。在转折频率以下,低频噪声是主要噪声,噪声密度与频率成反比关系;在转折频率以上,白噪声是主要噪声,噪声密度基本是恒定值,不随频率改变。转折频率的位置与元件种类有关,一般BJT管的转折频率是10Hz-100Hz,而JFET管的转折频率在1kHz左右。因此,如果信号源的内阻很低(驱动能力很强),并且您很想知道信号源的低频噪声特性,那BJT管+运算放大器就是更合适的方案。

     低噪声的BJT管其实也不太多,典型的像是LM394/LM194、THAT300、MAT02、MAT12等等(我只列举了NPN型的BJT对管)。这些元件中,MAT12还在生产,价格同样令人不敢恭维;THAT300不太清楚,但LM394/LM194和MAT02已经停产了,只能买到存货和拆机件。

2.png

电路结构

     如果您查阅过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就会发现运放多半是由一个钻石型的晶体管差分放大前级、多个驱动放大后级组成。其中,差分放大级是整个运放的前端放大器,将输入信号差分放大后传递给后面的放大电路。下图是TI uA741通用运放的内部结构,图中标出了这个钻石型的差分放大电路。

3.png

     记住这个结构后,JFET管+运放和BJT管+运放的电路结构就显得理所当然了。简单的说,这类电路是将外部的JFET管或BJT管做成额外的差分放大级,作为整个运放的前端放大级接入电路。下图是LM394/LM194产品手册中附上的参考电路图,作者用LM394/LM194作为差分放大级,搭建了一个运算放大器。不得不说,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诚不欺我。

4.png

基本结构

     从上面的案例出发,不难看出,JFET管+运放和BJT管+运放的放大电路应该具有下面的结构。对比上面的电路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基于运放的正相电压放大电路,只是在运放前面加上了JFET管或BJT管组成的差分放大级。注意图中的差分放大级具有反相放大的效果,因此反馈信号接入差分放大级后,应该接入运放的正相输入端。

5.png


     到这里为止,这种电路的基本结构已经没什么要补充的了。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类电路还有几个很麻烦的问题,下面会整理我调研到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电流源方案

     实际使用中,人们会把电阻Rs或Re替换成电流源,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这个概念是从运放那边引用过来的,对理想运放来说,如果正向输入和反向输入的电压是相等的,那不论电压的绝对值有多大,输出电压都是0;实际的运放并不符合这一要求,会有一个微小的输出电压,这个电压等效到输入端后,就是所谓的共模电压,而共模电压与输入电压绝对值之比就是共模抑制比。举个例子,比如放大倍数1000倍的放大电路在输入端接地时出现了1mV的共模输入电压,那输入端接地时的输出电压就是1mV×1000=1V。

     这个共模电压其实非常碍事。首先,共模电压的不稳定性会引入新的噪声来源,导致前端放大器的噪声水平异常增加;其次,对放大倍数较高的放大电路,共模电压很容易超出输入电压范围(可以用输出电压和供电电压的大小作为判据,接近时就说明超出范围),导致放大电路莫名其妙的饱和。人们研究发现,提高电阻Re或Rs可以提升共模抑制比,降低共模电压,但过高的阻值又会影响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综合考虑后,人们选择用电流源替代这里的电阻,因为电流源既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又不影响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电流源的实现方法较多,下面以JFET管+运放的电路为例,展示了两种实现方案,第一种在实际产品中比较常见,第二种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用的方案。

6.png

失调电压补偿方案

     上面提到的失调电压仅仅是一种影响输出电压的机制,除此以外,BJT管或JFET管的配对偏差也会影响输出电压。如果您查阅商品化的JFET对管或BJT对管的产品手册,就会发现手册中标注了两只管子的配对偏差值。对于JFET对管,官方会给出IDSS和VGS(th)的偏差;而对于BJT对管,官方会给出Beta的偏差(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加上VBE的偏差)。这个偏差也表现为输入端的额外电压,也会让输出电压饱和到供电电压上,导致电路失效。

     针对这个失调电压,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提高对管的配对程度,也就是找两只参数一模一样的BJT管或JFET管。根据我的调研,BJT管的配对似乎要容易一点,但JFET管的参数离散型很大,据称根本配不上。出于方便设计的考虑,我跳过了配对的步骤,改成用厂家直销的JFET对管来制作电路。这个主要是指日本的2SK146和2SK240,虽然价格很贵,但其他的JFET对管价格更贵,所以虽然很肉疼,但总之就是这样了。

7.png

     然而,即使是厂家配对的JFET对管,其失调电压仍然不可小觑。根据产品手册,2SK146和2SK240的VGS(th)偏差保证值为20mV,这个数值差不多就是电路的失调电压。这两种JFET管是给音响电路用的,增益似乎都不太大,而且工作在交流频率,失调电压的影响很小;但我强行让这两个元件做出6000倍左右的放大系数,那就很麻烦了。

     根据我的调研,解决失调电压的方法是在JFET管的S脚上串联可调电阻,通过调整电阻来改变实际工作时的VGS,弥补VGS(th)的偏差。我测试后确信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但存在调节速度太快的问题,只能粗略调节电路的失调电压,很难严格的调整到完全抵消。

     更精细的调节方法是将输入部分做成加法器,并用补偿电压抵消电路的失调电压。这个电路在高位万用表里很常用,因为非常适合数字控制。加法器电路的输入端包括两只电阻,阻值的比例决定了加法的比例。在JFET管+运放的电路中,补偿电压的电阻应该远大于输入电压的电阻(个人认为至少1000倍以上),以求降低补偿电压引入的噪声。下图是我使用的失调电压补偿电路,可以分成粗补偿电路和精细补偿电路,其中粗补偿电路要将失调电压调整到输入电压范围内,而精细补偿电路要将失调电压尽量调整到0。

8.png


关键指标分析

     上面的JFET管+运放和BJT管+运放电路都是电压放大电路,因此比较关键的指标就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压噪声、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等。这些指标中,电压放大倍数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带宽我不会分析,所以这里只整理输入电压噪声和输入失调电压的调研结果。

噪声分析

     上文提到,这个电路可以视为两个级联的放大器,因此其噪声也符合放大器级联的特点。具体来说,电路总噪声与JFET管的噪声、运算放大器的噪声满足下面的关系:

9.png

也就是说,电路的总噪声是JFET管噪声和运放噪声的平方和,但运放噪声要除以JFET管放大级的开环增益。对于JFET管电路,开环增益等于JFET管的gm参数乘以电阻RD,因此电阻RD越高,JFET管部分的开环增益越大,越有助于抑制运放的噪声。但是,电阻RD的阻值不能太高,否则会破坏静态工作点。

     这个电阻的选取有一点主观因素。按照我喜欢用的流程,可以先配置电流源,来决定JFET管静态工作点的电流IDS;然后选择合适的阻值RD,使IDS×RD约为5V。我的供电来源于两块9V方块电池,可以形成±9V的供电,RD上分走5V供电,电流源分走约1.9V供电(电压基准是LM385-1.2,加上BJT管的0.7V导通电压),剩下的电压还比较大,足够JFET管工作在放大区。

     RD和gm的乘积是JFET管的开环增益,这个增益应当比JFET管噪声与运放噪声的比值大5到10倍左右,这样根据上面的公式,运放的噪声就几乎没有影响了。我用的JFET管是2SK146V,电压噪声约为1nV/Sqrt(Hz),gm参数约为40mS,IDSS参数的范围是14mA-30mA;运放是OP07C,电压噪声约为10nV/Sqrt(Hz)。较大的工作电流可以稍微提升gm参数,因此可以将电流源配置为20mA(每只JFET管分到10mA),电阻RD设置为500Ω,对应5V的分压。此时JFET管前级具有500Ω×40mS=20倍的开环增益,超过OP07C电压噪声与2SK146V的电压噪声之比。实际操作中可以把工作电流再设低一点,将电阻RD再提高一点,进一步扩大开环增益。

     分析完JFET管和运放的噪声之后,下一步就要分析外围元件的噪声,这里列举电阻噪声、JFET管供电噪声这几种噪声源,以供后续参考。电阻的噪声包括热噪声和附加噪声,热噪声与电阻值正相关,阻值越大则噪声越大;附加噪声与电阻工艺有关,金属箔电阻、线绕电阻较低,而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很高。Vishay公司的技术文章里给了下面一张图,很形象的描述了附加噪声的来源。

10.png


     该电路中,电阻出现在输入端Rin、电压补偿电阻Rcomp、漏极电阻RD、放大电阻R1和R2。其中,Rin、Rcomp、R1和R2的噪声会直接进入JFET管差分放大级的输入端,也就是电路中前端放大器的输入端,因此噪声权重较大;RD则是从前端放大器的输出端进入电路,受到JFET管差分放大级的衰减(衰减比等于开环增益gm×RD)。此外,由于电压噪声在串联的电阻上按比例分配,而电阻Rcomp远大于Rin,电阻R2被我强行设置为远大于R1,因此电阻R2和Rcomp的影响也比较小,只要着重考虑R1和Rin就可以了。

     对于电阻R1,我选择国产的RX70-0.25W精密线绕电阻作为电阻体,并将阻值设为62Ω,此时电阻引入的噪声小于JFET管的噪声水平,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绕线电阻容易引入磁噪声,因此我反向并联的两只RX70电阻,以求抵消磁噪声。对于电阻Rin,我还没什么比较有效的办法,目前是将100Ω的金属膜电阻串联到输入端,只从降低阻值的角度降低噪声。金属箔电阻很好,我很想用,但是价格实在太高了,我用不起。

     关于JFET管的供电噪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噪声也是叠加到前端放大器的输出端的,会受到电路开环增益的限制。另外,电池一般被视为噪声极低的电压源,用电池供电可以省掉很多麻烦。我用了两块9V方块电池供电,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

失调电压分析

     很遗憾,这个问题我没能调研到详细的资料,对电路的分析也很不顺利,拿不出什么有效的结论。针对这个问题,我目前是这么理解的:

  • 电路的失调电压来源于JFET管或BJT管的配对偏差,良好的配对应该是可以降低失调电压的。

  • 共模输入电压也会影响电路的失调电压特性,在E脚或S脚直接使用电阻很容易出问题。改成电流源方案后,共模电压似乎已经不影响结果了。

  • JFET管的配对是指参数VGS(th)和参数IDSS的偏差,其中VGS(th)的偏差应当控制在20mV以内,IDSS的偏差应当控制在10%以内。这样似乎能将失调电压控制到可调节的范围内,然后通过调整电阻来抵消。

  • 我不知道参数gm会不会影响配对,也没有做过相关测试。

     虽然不清楚失调电压的详细来源,但调整失调电压的方法仍然是有效的,因此这不妨碍我去制作电路。前文提到的失调电压补偿电路中,粗补偿电路和精细补偿电路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先调整粗补偿电路的可调电阻,将输出电压设置到电源供电范围以内(专业名词是电源轨);然后调整精细补偿电路的可调电阻,将输出电压尽量稳定到0。

     但是,上面的做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使用效果并不好。比如说,我一般用200kΩ金属膜电阻和2只并联的62Ω RX70-0.25绕线电阻来设置电路增益,对应的闭环增益约为6451。电路的供电略小于±9V,因此输入电压范围只有±1.4mV,失调电压必须控制在这个数值以下。但是,这跟JFET管的配对程度要求偏差太大,直接上电后通常都是直接饱和的。更要命的是,这个电压对粗补偿电路中可调电阻的变化极为敏感,往往旋转半圈不到,就能从正向饱和突变为负向饱和。即使勉强调整到电源轨以内,由于可调电阻的不稳定性(也可能有其他我还不知道的原因),输入电压会出现低频的漂移,比如在30s内缓慢上移20uV,导致精细补偿电路在实际上失效。

测试结果

     下面是我用BJT管和JFET管制作的放大电路,以及对噪声的实际测试结果。这种测试需要用到低噪声数据采集设备,我手上有一只音频信号采集卡,底噪约为100nV/Sqrt(Hz),仅限这次的话是可以使用的,因为整个电路板的增益为6000倍,等效后的噪声约为0.016nV/Sqrt(Hz),低于电路的典型噪声。我预测的典型噪声水平为1nV/Sqrt(Hz),做得到的话还算是比较高的指标。

LM194和MAT02

     LM194和MAT02是BJT对管,封装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用同一块电路板就能搞定。我使用的电路板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电阻参数都是错误的,这里只选了封装)。

11.png

     这个电路的测试结果如下,可以看出电路在1kHz的噪声约为0.8nV/Sqrt(Hz),已经做到我想要的效果了。但是,这个电路的低频噪声太大了,1Hz的噪声水平约为100nV/Sqrt(Hz),搞得我都不想评价了。附带一提,这个电路的1/f噪声转折频率大约在300Hz左右,Input Volt PSD中黑线从下行变成水平的频率点就是。

     另外,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白噪声约为0.3uV P-P(对应4.8kHz的采样率),但在30s内整体漂移了约0.15uV。我不知道电压漂移的原因,但对我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指标了,后面的JFET对管有更严重的漂移,多看一眼就要爆炸的那种。

12.png

     令我费解的是,在另一块相同电路板的测试中,1/f转折频率降低到了10Hz左右。我不知道转折频率为什么会降低,可能是元件一致性的问题,也可能是电路元件的差异,或者干脆是测试前的稳定时间长度不一样,暂时也没想到要怎么验证。

13.png

      第一轮测试中的噪声谱密度计算有错误,重新计算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电路在1kHz的噪声水平约为2nV/Sqrt(Hz),1/f噪声的转折频率约为300Hz,其中噪声水平比产品手册的标称值略低,说明我的电路做的还不到位。

LM194H-1.png


2SK146

     我用的JFET对管是2SK146V,据说是当年著名的低噪声JFET对管,虽然不清楚当年到底是指哪一年,也不清楚是不是正品。无论如何,这不妨碍我做一下测试,下图是电路的结构和实物图。

14.png

     这个电路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电路在1kHz的噪声大概是1.1nV/Sqrt(Hz),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但转折频率就有点高了,感觉上有500Hz左右。更要命的是,这个电路的低频抖动相当剧烈,100s内足足漂移了25uV,而且是持续上升,实在让我费解。

15.png

      这个电路的噪声谱密度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我重新测试和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测试表明,2SK146V在1kHz的噪声约为6nV/Sqrt(Hz),转折频率也在300Hz左右。这个噪声谱密度跟产品手册的偏差更大,看来我的电路存在很大的问题。

2SK146V-10.png

2SK194

     2SK194是一种类似于2SK146的JFET对管,据说可以相互替代。先不管能不能相互替代,这两个元件的封装相同,所以测试电路也不必大规模修改,改一下电阻和电流源就差不多了。这个电路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16.png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2SK194的噪声频谱特性与2SK146差不多,但低频漂移明显变小了,30s内只改变了不到2.2uV,还没有明显的漂移趋势,效果比较好。这个电路的白噪声幅度约为0.6uV P-P(采样率4.8kHz),算是比较好的放大电路了。

17.png

      重新测试2SK194的电路板,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元件在1kHz的噪声约为4nV/Sqrt(Hz),比2SK146要好,但跟手册标称值还有不少差距。现在感觉JFET管+运放电路的设计更难了。

2SK194L-4.png

2SK162

     2SK162不是JFET对管,而是单独的JFET管,因此必须筛选配对的管子。这个JFET管也能安装在相同的测试电路里,当然也要调整电阻RD和电流源。该电路的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18.png

     该电路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元件在1kHz频率点的标称噪声为0.62nV/Sqrt(Hz),实测结果似乎只有1nV/Sqrt(Hz)左右,而且转折频率都延伸到1kHz了。这个元件的漂移也很凶恶,100s内出现了12uV的漂移,20s-40s的时间内还有个明显的鼓包,实在无法理解。

19.png

      该电路板重新测试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该电路的噪声约为8nV/Sqrt(Hz),比标称值差了快10倍,感觉后续的设计任务任重而道远。

2SK162K-12.png

2SK170BL

     2SK170和2SK162一样,都是需要先配对再使用的单JFET管。该元件在1kHz的标称噪声约为0.9nV/Sqrt(Hz),比2SK162稍微差一点。该元件的测试电路同上(我重新计算了RD和电流源的数值),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20.png

     该电路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元件在1kHz的噪声密度约为1.3nV/Sqrt(Hz),转折频率也有点高,至少有500Hz。最令人费解的是,该元件的失调电压在100s内漂移了70uV,让人完全无法接受。我觉得我没有正确理解JFET管+运放放大电路的漂移特性,这个问题还要仔细考虑。

21.png

      该电路板重新测试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电路在1kHz测到的噪声约为10nV/Sqrt(Hz),实在是有点大了。

2SK170BL-14.png

3DJ6

     3DJ6是一种国产的单JFET管,我买到了一些78年生产的3DJ6F管,然后做了配对和PCB设计,下图是该电路的实物图。

22.png

     这个元件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结果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是78年生产的元件,当时的工艺不可能比得上现代工艺,而且3DJ6的设计初衷就不是用于低噪声放大,做成这样也是没办法的。

23.png

      该元件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噪声水平似乎比之前的估计值要好,只有40nV/Sqrt(Hz)左右,作为78年生产的元件已经算不错了。

3DJ6F-11.png




[修改于 1年6个月前 - 2023/06/20 02:00:49]

+1  学术分    虎哥    2023/10/22 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深度的分享,展示了模拟电路开发方面的一个良好案例。
来自:仪器与装备 / 仪器仪表
12
 
9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ZhengYun
1年6个月前 修改于 1年6个月前 IP:河南
921993

答主可以考虑下Linear System的新品LSK389。手册给的参数很不错。

而且,模拟器件的噪声很吃工艺,越现代的器件、工艺肯定越好。

引用
评论(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qiuzheru1
1年6个月前 IP:瑞士
921995

LSK389应该确实不错,较新生产的SRS SR560里面用的就是LSK389B(替代停产的NPD5564)。

SR560的图纸可以在网上找到,前端基本上就是楼主这篇文章的电路,在The art of electronics第8章也有些讨论,可以参考一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阡陌徘徊
1年6个月前 IP:江苏
922000

ne5532做的输入偏置是不是引入了太大的输入噪声了

引用
评论(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ZhengYun
1年6个月前 IP:河南
922010
引用qiuzheru1发表于2楼的内容
LSK389应该确实不错,较新生产的SRS SR560里面用的就是LSK389B(替代停产的NPD5...

我一直考虑等有空了复刻一个SR550,一直没找到图纸,

请问哪里有SR560的图纸?

万分感谢!

引用
评论
1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qiuzheru1
1年6个月前 修改于 1年6个月前 IP:瑞士
922019
引用ZhengYun发表于4楼的内容
我一直考虑等有空了复刻一个SR550,一直没找到图纸,请问哪里有SR560的图纸?万分感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courses/home/spring2020/407/407_Lab_Instrument_Manuals/SR560-low-noise_amplifier-filter/SR560_w_schematics.pdf

attachment icon SR560_w_schematics.pdf 41.84MB PDF 346次下载 预览

管理员编辑:将文件本地化,保持文章的永久有效性。请作者注意社区规章,凡能上传的必要内容一律上传。

引用
评论(2)
4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1年6个月前 IP:广东
922025

绕线电阻容易引入磁噪声,因此我反向并联的两只RX70电阻,以求抵消磁噪声。

绕线电阻反向,并不会改变螺线管绕线的手性吧。那么感应的噪音应该没区别吧。好像正反向都没啥区别的样子。

感觉对于远场磁干扰,反向U形串联两个相同手性绕线的电阻有点帮助的样子。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研究黑魔法的生菜作者
1年6个月前 修改于 1年6个月前 IP:安徽
922129
引用qiuzheru1发表于2楼的内容
LSK389应该确实不错,较新生产的SRS SR560里面用的就是LSK389B(替代停产的NPD5...

这几天阅读了SRS SR560的电路结构,收益颇多。这里总结一下我对SR560电路的分析结论:

  1. SR560的精细调整电路接入在JFET管放大前级的下一级,而且没有使用运放跟随。这样做会降低精细调整电路引入的额外噪声,因为这一级的噪声占总噪声的权重要低一点。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必要的,我觉得加法器方案也能有效抑制噪声,实际测试中,剪断加法器电阻也对电路噪声没啥影响。

  2. SR560的粗调整电路用了10Ω固定电阻并联100Ω可调电阻的方式来调整电阻阻值,我也用了这个方案。根据我之前的失败经验,如果直接用可调电阻调整,那输出电压会很不稳定,总是跳到电源轨以外。

  3. 第2点的可调电阻与固定电阻最好是10:1的关系,比例更大的话,可调电阻的调整速度会很不均匀,中间太慢而两侧太快,导致要么调不进电源轨范围,要么急剧从负电源轨跳转到正电源轨、无法稳定在零点上。我之前用过1kΩ的3296可调电位器,在15圈的调整范围内,旋转不到60°就能从负电源轨跳转到正电源轨,实在没办法使用。

  4. SR560在粗调整电路中接入了500Ω的固定电阻,这样可以降低电流源上的分压,可能有助于提升电路稳定性。我前几天尝试了这个修改,但电路的电压波动急剧增加,跟我的预测完全相反。

  5. 我没能看懂SR560的负反馈原理,感觉我的技术水平又不够用了。。。。

手头暂时没有测试图,晚上回家后补充进来。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bi7lnq
1年3个月前 IP:广东
925816

XXXXXXXXXXXXXXXXXX/jaromir-sukuba/nvm  这哥们直接用的100个运放并联降低噪声。然后去补偿Ib和Vos。

attachment icon rnvm_bart_B.pdf 72.67KB PDF 135次下载 预览

Ib是在并联之前去补偿的,通过1G电阻。Vos是在并联之后补偿的。

attachment icon nvm-main.zip 18.30MB ZIP 57次下载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研究黑魔法的生菜作者
1年3个月前 IP:安徽
925837
引用bi7lnq发表于8楼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jaromir-sukuba/nvm  这哥们直接用的100个...

感谢分享。

这位小哥的方案有个潜在问题:他使用的运放是MCP6V51,输入阻抗是2.5MΩ||5.2pF,并联100只以后会变成25kΩ||520pF。作为对比,IF3602的输入电容为620pF,已经被吐槽电容太大、测量带宽较小了。另外,25kΩ的输入阻抗也有点小,只能测低内阻的信号源。不过低噪声的信号源必定是低内阻的,否则内阻的热噪声就会破坏低噪声特性,所以并不构成问题。

这里提到的偏置电流Ib补偿我没考虑过,之后我会好好研究一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10天21时前 IP:广东
940689

楼主你的实验,电源电压VCC给了多大?有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N-JFET的G极漏电一般很小,但是会随着VD-G的增加迅速增加。一般VD超过VG 5V以上就会剧增。你的噪音和漂移问题或许与此有关。如果是真的,那么你或许需要降低VCC或给jfet做Cascode钳位或改pjfet。

引用
评论
3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10天15时前 IP:广东
940696
引用量子隧道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楼主你的实验,电源电压VCC给了多大?有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N-JFET的G极漏电一般很小,但是会随...

又看了看,楼主的实验应该没有这个问题。我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看到了电路图里尾电流源是1.2mA,每臂0.6mA,而漏极电阻才1k,想来漏极电压应该挺高。但是楼主强调了电路参数不对,同时又有强调FET电流10mA,那么漏极电压应该是不高的,我的疑问就没有了。

看了楼主的图,我现在怀疑楼主的实验噪音大的重点怀疑对象可能是那几只调偏移的电位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量子隧道
10天15时前 修改于 10天15时前 IP:广东
940698
引用量子隧道发表于11楼的内容
又看了看,楼主的实验应该没有这个问题。我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看到了电路图里尾电流源是1.2mA,每

https://www.analog.com/en/resources/analog-dialogue/articles/tips-on-making-fetching-discrete-amplifier.html

楼主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里ADI做jfet输入放大器时采用的调整Vos的方法。其采用了数字电位器,避免了碳膜电位器的噪音(碳膜机械电刷式电位器,无论噪音还是漂移都是惨不忍睹的)。又用了三管源极电流源偏置,隔离了数字电位器的高电容,避免电位器寄生电容影响放大器频率响应。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研究黑魔法的生菜
学者 机友
文章
8
回复
14
学术分
1
2023/04/24注册,7个月13天前活动

研究黑魔法的生菜。 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有一点测试能力,总是试图搞一搞最麻烦的指标。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安徽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