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是北京上天大学的?为啥研一就开始找工作了啊?
1. 引言
广西的乡下,蓝天白云,微风徐徐,蝉鸣声起伏。可我并没有心情去欣赏,因为我正在为航天工作的事情烦恼,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舆论,我正在面临着抉择。未来,KC会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大学,学习航天技术。当他们面临选择时,是否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呢?我写下这些文字,不管结果如何,化作历史的痕迹。
2. 回忆
从知道科创论坛到现在,已经过去大约八年。在此期间,我从初中考入高中,从高中考入大学,从大学推免研究生。一路上,我多次背水一战,才走到今天。现在研究生一年过去,到了思考工作的季节。我预感到不远的前方,又是一场艰辛的战斗。当最后一抹晚霞从远远的地平线上消失的时候,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望着它,我的思绪也慢慢飘散开去,构成了我的回忆。
一年级,我随父亲去越南经商,落败而归。
三年级,我随父亲维修家电,从此沉迷电子制作。
五年级,我看见一架老式双翼飞机低空飞过我家楼顶,从此沉迷航模。
初中三年,我逛化学吧,从此沉迷化学实验。
高中三年,我逛KC论坛,从此沉迷火箭发动机。父亲创业成功,脱离农村生活。
大学四年,我就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从此沉迷于考试。
硕士研究生,我就读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人生已经毫无乐趣。
研一的秋招,航天劝退论甚嚣尘上,我面临抉择……
3. 动摇
互联网上航天劝退的论调,不可谓不凶猛。从知乎到微博,从贴吧到公众号。无不描绘出航天人,一副悲惨穷苦的模样。一线科研人员,领着微薄的薪水,放弃家庭儿女老小,视死如归赶超美帝。一个个螺丝钉紧紧钉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功劳归集体,苦劳归个人。每年底大干一百天,誓死保节点,型号任务只需成功不许失败。
长五型号立项已经近二十年。任务失败了,舆情汹涌,定体问是少不了的。2019年底发射,不知有多少人唱衰。好歹是成功了,然而却被SpaceX压的喘不过气来。一个猎鹰重型可回收,让我羞愧的抬不起头。
外人的流言蜚语就罢了,研究所的人也跟着起哄。各种匿名帖子,描述出以跳楼威胁来离职的,离职改行当程序员的,混个北京户口跑路的航天人……
一开始我是不信的,直到张小平离职。六院的蜜汁操作,媒体的炒作渲染,令我动摇。最近二院招聘,面试管竟然担心男同学有女朋友,猜测女友工作不稳定,所以判断男同学容易跳槽。这联想太夸张了吧!
此外北京、上海的房地产事业可谓洪水猛兽,击破了不少航天穷学生的梦想。埋头苦读十八年,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这下好了,择业标准直接以“收入——房价”为导向,看着北京、上海一千万人民币一套的学区房,再看看研究所十万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掐指一算,莫不是要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住的上?就算在偏远的郊区住上了,好像也没钱养家。航天梦想,路在何方?难道真是献完青春献子孙?应届生思考一圈下来,只有考虑改行了。
改行当码农,改行做无人车,改行做四轴,回老家当公务员……夸张吗,荒谬吗,诡异吗?但是这确实是我校航天学院的应届生的现状。
4. 抉择
我思考过,困惑过,想过改行。但是回想起十八年为科学求索的人生,我选择相信。不远的前方,又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窗外,蝉声此起彼伏。
5. 未来
(也许多年以后更新)
2年研究生,就是一个过渡型培养,读博士是必须的。中国的未来属于博士。(有点极端,只是一个观察角度)
2年研究生,就是一个过渡型培养,读博士是必须的。中国的未来属于博士。(有点极端,只是一个观察角度)
根据某位老师的言论,2年研究生延袭自苏联时代。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工程师,向航天院所输送劳动力。
中国的未来属于博士,我有这个体会。但是应该属于搞真正的科研或者工程研究的博士。一直不停地念书,考试、写报告,我感觉目前已经严重脱离工程实际。许多研究课题假大空,炒作新概念,没有什么价值,更多是在研究水怎么论文。
如果运气好,碰上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实验室,我想是可以读个博士的。但是碰到脱实向虚的实验室,还是早点去研究所吧。
根据某位老师的言论,2年研究生延袭自苏联时代。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工程师,向航天院所输送劳动力。...
这个阶段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为依据来决定,社会大势总是会吊打个人努力的。在自己的水平够读博(有地方要,预估能正常毕业)的前提下,在现有条件下优选合适的地方读博是最佳办法。
这个阶段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为依据来决定,社会大势总是会吊打个人努力的。在自己的水平够读博(有地方要,预...
在本校,我可以直接免试推荐攻博,导师从大三就劝我念博士,我一直没答应。本科硕博连读,我也拒绝了。
毕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目前飞设这个专业里,理论水平比我高的,不超过5个人。工程能力比我强的不超过2个人。
4年前,我见过最惨的一个博士,8年毕业,后来去了西安做固体发动机。临走前也劝我直接硕博连读。大四实验室师兄师姐也劝硕博。当时感觉硕博连读是死路,没信。
只是,我看不到这种研究的价值。每天计算机仿真,玄学调参,深度学习+航天,这几年还接了不少海军的项目。一个飞设的师兄搞了两年鱼雷,感觉专业课白学了,看不懂老板的蜜汁操作……
在我印象里,科学应该是类似牛顿、伽利略、哥白尼、爱因斯坦、孟德尔、齐奥科夫斯基……做一些探索自然的工作。观察、推理演绎、实验检验。
社会大势所趋是什么意思啊?
在本校,我可以直接免试推荐攻博,导师从大三就劝我念博士,我一直没答应。本科硕博连读,我也拒绝了。毕业...
状况挺像的,虽然方向是飞控这边的,只是我们学校研究生3年,还得混1年。现在只能后悔大三贪玩,当时拿了保研名额就懒得去考语言了。唯一庆幸的是没直接读博,再忍个1年就可以溜了。
最近几天朋友圈里不是某报某台头条大boss道贺,就是壮观气派校友捐款,归纳起来大家兴趣点主要还是权和钱,只有韦老板坚持不懈发科研报导,想必韦老板的实验室不错。换句话说,世界上总还是有接地气的地方,得自己想办法找,若限于在现有地盘继续读和去某所工作之间的选择,那就陷入了零和博弈。坦率的讲,两种选择各有优劣,若追求当前视野下的“正确”,肯定会十分艰难。
我赞同你的观点,科学应当是探索自然的,同时也应当是理想与实践高度吻合的。只是世界上不止有科学,同时资源也是有限的。高手应能在有限的资源和复杂的外部条件制约下开辟道路。
不好意思空话说得多了点,我只是觉得你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分优秀,不读博有点浪费。硕士起点不论从工作还是从资源来说都会受到很大的掣肘。
同感,二年级迷上了高铁技术,五年级迷上了航模,六年级沉迷于编程,自从逛了KC论坛,又沉迷于火箭……
不过确实,很多人曾为了爱好放弃一切,又为了一切而放弃爱好。其实还是把博士读完从业机会多一点,日后也有时间发展爱好。
就想问下:不能有女朋友,是要实行供给制吗?配发的女朋友是什么标准的?能换货吗?
可以考虑下其他地方的,去年有个师兄去英国读博,签的合同是3年半
我认为,要想在某项事业上有所成就,有三个必要条件。
一是有天赋,不论干啥,天赋都是很重要的,大多数人在某些方面都是有天赋的,只是不一定会被发现。
二是兴趣爱好对口,喜欢干这个,再有天赋,不喜欢干也白搭。
三是干这事很挣钱,至少养家糊口没问题。
你现在二三没问题,就看一了,有些人读书考试很行,搞具体工作就未必行,有些人读书考试不行,搞具体工作就很行,要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
老乡迷茫了推荐重温一遍《十月份的天空》可以找到最初为什么出发的动力吧。 商业航天以后肯定会崛起,国家开放航天市场并予以支持后,将是我们航天业的井喷时代,很多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不相信,但是星链Wi-Fi做成后是巨大大商业价值产出,到时真香定律必然再现! 其实我们有很多优势的。加油加油
人生短暂,不要太多的困惑。确定目标,加油!!!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