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系列是本人开发的第一个固体发动机系列,经历了 远古版本 > LH2-X > LH3-X > LH4-X 的发展。本帖首次总结了研制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和困难,以及突破,顺便提了一下正准备研制的 LEX系列(第二个固体发动机系列),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由于LH系列是在“闭门造车”的情况下研制的,所以我曾经以为LH4-B将会是最终的作品,但当登陆 KC 以来,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和帮助,特别是LH4-B的推力数据的总结之后,对固体发动机有更深入的了解,发现LH4-B还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所以才计划了LEX系列。在这里特别感谢 KC 以及广大坛友!!
首先,LH系列是基于同一个壳体设计,也就是 PVC中心环支撑双层PVC壳体 (LEX系列以不再采用) 。正因在此基础上,LH系列的高推力,高比冲输出 才有可能实现。以下是工艺和内部结构...
PVC中心环是由电工胶布缠绕而成,再用白乳胶与外筒粘接成形。
PVC中心环在内外筒之间(因为有空隙)起支撑作用,这样内压力就能传到外筒。考虑到内筒受热强度降低,这样的结构使壳体强度提高绝不止一倍,同时重量增加不到1/3(已除去燃料)。
实际上的中心环数量要比图上的多,每个环之间间距10mm(LH4-B),其实间距20mm已经能满足需要,10mm是过余量的设计。
虽然看上去很简陋,又不可靠,但几十次的热试车证明,与单层壳体的比较,结论是完全没问题。
其实LH系列的各代(远古 2 3 4)实际的差异,只是体现在喷管的不同,壳体一直延用此设计。下面开讲各代的喷管设计。
远古版本
远古版本
的具体数据:壳体:PVC双层管
机长:120mm
喉径:6mm
扩张比:1
装药:大概90gKNSU +X(反正是一种加快燃速的添加剂,大家明不明白都不要问了)
端面燃烧
药柱外径:27mm
药柱长:大概90mm
总重:不详
工作时间 :2s
远古版本是本人第一次成功的固体发动机设计,喷管是用 预制的普通水泥直喷部件,依靠农机胶水粘接而成。(因为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资料并不多,就不详细讲了)
试机的结果是,整个发动机能产生较大推力,工作顺利直到燃料耗尽。严重的问题是,普通水泥的直喷严重被侵蚀,收敛的地方被侵蚀成球面!喉径>10mm
,可以说整个水泥块都几乎被冲“干净”了,本来25mm的厚度,剩下不到5mm。
后来发现原因,普通水泥不耐高温,在高温的下会粉末化。
仅有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5MzU2MTky.html
LH2-X
LH2-X是为了解决远古版本中严重的喷管侵蚀而研制的,所以采用了全金属喷管。
LH2-X
的具体数据:壳体:PVC双层管
机长:150mm
喉径:6mm
扩张比:5.5
装药:大概90gKNSU
内孔:4mm
药柱外径:27mm
药柱长:大概90mm
总重:不详
工作时间 :1.2s
LH2-X使用全金属喷管,同样使用农机胶粘接。
喷管组件,是普通的碳钢垫圈(发现外径刚好符合内筒的内径),小的那个是喉衬。
喷管成形,就这样抹上胶后整个粘接到内筒,因为装了一个小环做喉衬,所以有个较大的裂隙(会被胶填满)。
收敛段 和 喉衬(中间的小环)
扩张段
喷管外观
因为LH2-X采用了纯KNSU+内孔燃烧,内压高,产生推力非常可观,但也因此产生了 喷管可靠性 的问题。
喷管可靠性,在LH2-X的热试车中,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喷管被炸出而造成失败,极不可靠!!
原因分析,排除了农机胶耐火性的问题,得出 1.因为金属的导热性优良,所以在高温燃气与金属喷管接触后,与金属喷管粘接的PVC内筒表面PVC材料出现熔化现象,丧失了粘接强度。(这是在一个小装药的LH2-X热试车后发现的)
2.因为农机胶质较脆,加上金属和PVC材质也较硬,所以粘接凝固后,稍有外力作用,很容易造成农机胶粘接层的破碎,同样丧失粘接强度。(这是一次由意外的发现,粘接好的发动机摔落,把碳钢圈都砸出来了)
这些因素在远古版本中都不存在,所以没有发现类似问题。
LH3-X
LH3-X是为了解决LH2-X喷管可靠性问题而研制的,采用可靠性极高的机械固定代替了不可靠的胶粘。
LH3-X
的具体数据:壳体:PVC双层管
机长:165mm
喉径:6mm
扩张比:5.5
装药:大概110gKNSU
内孔:4mm
药柱外径:27mm
药柱长:大概100mm
总重:不详
工作时间 :1/3s
LH3-X采用可靠性极高的螺栓固定,但因为失去了粘接密封的作用,所以开创了一个密封部件——有机防火堵泥密封圈。
打螺栓孔
钻孔后拧入螺栓
接下来就是,复杂的喷管和有机防火堵泥密封圈工艺流程。
先打一个垫圈,作为底座
准备好的喉衬
利用喉衬留出的缝隙,填上堵泥。
用力敲打,压实,保证密封性。
多余的堵泥会被挤出来,这样才能保证密封性能。
然后就是扩张段,因为螺栓造成的缝隙,一样用堵泥填充。
完成后的外观和LH2-X的喷管一模一样,但内部已经全面改进。
LH3-X依然采用了KNSU+内孔燃烧,推力强劲,以下是热试车瞬间。
LH3-X虽然推力强劲,而且完美解决了 喷管可靠性 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巨大的打击!!
LH3-X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3s!!因为在1/3s时,发动机都会出现拦腰(位置在收敛段上方一点)烧断(整个发动机的内筒被烧断为两节)的情况,如下图。
断面是焦黑的,明显是过高的温度引起的熔毁,不是密封问题。经过试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原因只有一个,还是金属优良的导热性!!
熔毁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高温燃气作用于金属收敛段和喉衬,燃气被压缩放热,加热收敛段和喉衬
达到红炽甚至白炽状态后,对非金属壳体的强烧蚀作用,导致壳体熔断,解体(在金属发动机中也可以看到金属喷管熔断的类似现象,我就在科创航天局早年的发动机中看到过)。
又因为在之前的LH2-X中,在收敛段和喉衬后端有大块金属(由圆片叠压形成),能较好地导走喉衬部分的热量,所以这个现象并不明显,但还是导致了 喷管可靠性 的问题。但在LH3-X中,因为喉衬和“大块金属”被固定螺栓隔离,导热能力大幅度下降,导致收敛段和喉衬将附近的PVC材料熔毁。
这就是金属喷管和PVC在一起的悲剧了,这个问题一直困了我半年,一直都没有办法解决,不过最终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固体燃气发生器上得到了灵感!!
LH4-X
LH4-X是在LH3-X的基础上,加装了 喉衬冷却 和 优化了扩张段 改进而来。
LH4-X
的具体数据:壳体:PVC双层管
机长:200mm
喉径:6mm
扩张比:20.25 (旧贴的4.5有误)
装药:126gKNSU
内孔:6mm
药柱外径:27mm
药柱长:126mm
总重:450g
工作时间 :1.8s
这是LH4-X的原贴 https://www.kechuang.org/t/70232
介于原帖里和LH3-X的喷管设计介绍的已很完善,这里LH4-X就重点介绍 喉衬冷却
喉衬冷却是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固体燃气发生器上得到的灵感——为了降低固体燃气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燃气,对涡轮造成过重的负担,可以将燃气通过降温物质(如 无水草酸),以达到降温目的... ...
所以 喉衬冷却 就此诞生!!
这里使用的是硝酸铵(虽然氧化环境对金属不好,但这里毕竟工作时间不长)
按照LH4-B的标准,称取20g左右(少了效果不好,多了会排气不畅导致爆炸),实际用的只有18g左右。
熔化后浇筑在收敛段后方
成型后,就是这样的。
喉衬冷却的效果非常好完美解决了,LH3-X所存在的问题,工作全程没有再出现过问题。
可以看见内部(洗过后),收敛和喉衬以及周边的PVC材料都非常完整,基本没有烧毁。
外部因为那时扩张段还没有优化,被冲掉了,内筒被侵蚀变形了,被熏黄了。
在扩张段优化之后,喷管的性能和可靠性又得到了提高。
这里
https://www.kechuang.org/t/70501 有优化后的扩张段的介绍,不多说了。
扩张段外观
这是在大概3~4倍音速(有了推力数据后不难计算)气流冲刷后的扩张段,能基本保持形状。其实,在这里扩张段的意义不只在提高推力,更重要的是隔热。以保证固定螺栓不会接触到高温燃气,出现强度问题。
结构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下面将详细讨论LH4-B的性能。
这是LH4-B的推力曲线
和一些基本数据
工作时间为1.80s
实测总冲=103.307N*S
实测比冲=826.456N*S/kg
虽然基本数据令人欣喜,但不难看出,LH4-B的初始推力较小,平均只有30N左右,而且推力峰过于明显,且时间短。
1.造成极大地性能浪费,LH4-B能承受200N以上推力所需要的压强,但极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很小压强下,造成性能浪费。
2.过于明显,尖锐的推力峰会对上箭带来极大的麻烦,在火箭的飞行过程中,瞬时推力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出架后),定会对飞行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影响,导致各种问题。(LH4-B多次上箭的彻底失败,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分析原因:装药的问题,因为采用了 单段长126mm的药柱的圆内孔燃烧,以至于开始燃面积(内孔的表面积)与终燃面积(药柱外表面积)相差大。
就像下面的两个模拟
很明显,采用多段药柱后,由于开始燃面增加了多个端面,而且由于多端面燃烧,到最后会减少药柱的总长度,导致终燃面减少,这样开始燃面与终燃面的面积差就会减少,表现为推力峰变得不明显,推力曲线较平缓,这无疑对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和飞行稳定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LH系列就到此画上句号了,但在LH系列的基础上LEX(发动机名,EX取意excellent
(卓越的))系列的研制又才刚开始,我相信还会有大突破的。
最后来一张LH4-B的零件全家福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