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如不能献给自己,又何须再留恋这尘世的繁华。
——题记
子时的钟声响过,灵魂开始游荡。四外漂浮,没有目标。这些被腐蚀的灵魂,成为了傀儡。他们被人用线牵着,在这个世界上演着没有观众的戏剧。他们肯为金钱,丧失心智;他们肯为地位,出卖灵魂;肯为这一切,成为傀儡。
但是,谁又想过,主导着这一切的是什么。社会与教育!有人说,社会是无法改变的环境与事实。却没有想过,决定人的是社会,而决定社会的恰恰是人。人们常说,现在的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可付出和获得,却往往是一个不等号。一个人的幸福,数以万计的人的悲哀。幸福的人用线操控着不幸福的人当做傀儡在社会中不断上演。
形成这个的悲剧的无非是教育了。矛盾,英雄化,传奇化。这三个词用来形容是再适合不过了。自相矛盾数不胜数,孔子的论语,被作为课文选在了课本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早已耳熟能详,要求别人去做到。却做出了一件背道而驰的事情。“己所不欲,要施于人?”贴标签,这三个字来形容在适合不过了。往往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却被一帮人贴上一大堆不同意义的标签。一篇文章的意义,可以用标签去贴,那为何不换成这类文章的代表作,来代替这些文章呢? “英雄,”一个被传奇化的人物。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传出不同的高尚品质,却从未有过什么缺点。但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却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即使是为了塑造形象,也不必去写一个毫无可能的事吧。课文里曾经写,由于马克思长年累月的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类看书,磨出了脚印。这也太不切实际了,图书馆吧从未有过固定座位,如果可以在水泥地上磨出脚印,这脚该有多大的力量呢?这些仿如童话的文章似乎在课本里变成现实了。
社会——戏台。一个无需买票可以进入的戏场,需要的只是你所赐予的华丽的夸耀来满足傀儡们的虚荣。这里被虚荣和利益充斥着。钱,尽管这只是纸罢了。但是,就是这张纸,跟自由画上等号,把幸福,温暖画上句号。凌晨,一群人在一起狂欢。不断地用虚荣,吹嘘来满足空虚的心灵。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这句话诠释了这些的缘由。他们在狂欢中挥霍着时间,挥霍着灵魂,挥霍着幸福。
人为傀儡,社会为戏台,利益为线。反复无常而又乏味的戏剧何时可以停止?
初一时候写的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