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移动通信发展的里程碑:电报的发明
mass_lynnxy2006/03/24电子技术 IP:广西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提起电报,人们立即会联想起这是美国著名画家莫尔斯发明的.事实上,虽然这项发明的专利是莫尔斯首先获得的,但是韦伯和他的导师、合作者高斯却是真正的发明者.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效应可用来传送信号.以后许多人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1833年韦伯和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相距9000英尺的天文台与物理馆之间架设了一条电线,用电池作电源,利用电磁力打铃,以此传送信号.这是有线电报最早的装置,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37年)并获专利要早4年.

来自: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
6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mass_lynnxy 作者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153
我叫电报,今日自报家门后,竟有些恋恋不舍之情、决然而去之意。这是因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讯集团公司决定:从2005年12月1日起,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公众礼仪电报和鲜花礼仪电报业务将停办。有些东西的离去,是令人痛惜的;有些事物的消失,则是叫人欣慰的。我的离去,是一个时代逝去的背影,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我发现,这几天,人们谈论此事,莫不内心生出一丝丝的美意,一点点的甜意,一阵阵的快意。常说“离别总是伤心事”,但我之远去,却十分高兴。因为人类文明的快速步伐,已让我跟不上趟,感到累了,是得到历史堆里去向人们讲述昔日往事了。
我是一件资格甚老的东西。当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公里长的托架式线路,他们中的一个人将我取名为“电报”。在中国,我大约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年轻一代难以想象,我竟是早期通讯最优美、最浪漫、最迅捷的方式;上世纪90年代电话普及以前,我真是时代的宠儿,一直是人们重要的通讯工具。那一张张电报,那一份份礼仪,瞬间穿越万水千山,传递着千家万户的酸甜苦辣。今天,我如一抹绚丽的夕阳,隐坠西山,静静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挥手之间,我并不伤感,竟还有些动情,因为在一个世纪的沧桑中,渐行渐远间让我听到了——
这是时代前进的足音。今天时代的脚步真是一日千里,通讯工具也随之大大改观。且不说过去的驿马传书、鸿雁传情,我电报传递信息总算是快捷的吧,但人们还是嫌慢,我也日渐“门庭冷落车马稀”。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其实,我之停办,正是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节点”。你想想,一个月中整个杭州市也只发出200多封电报,还是一些老年客户为主。一枝红杏出墙,可窥满园春色;一弯清泉碧流,但见浩海奔腾。时代的变化,总是在事物的破旧立新中完成的。我之退出“历史舞台”,也是这样。从这里我又窥见了——
这是科技发达的变化。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更先进的通信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我。现在,在各个电信营业厅,买卡和办理各类电信业务的人络绎不绝,而钟情于我的人已没有几个了,人们嫌我老了,怨我慢了。我也真该有自知之明,老要服老。想想如今我们的“神六”飞船都上天了,人们联系业务,联络感情,联通关系,只需拨一个电话,发一封电子邮件,就可解决问题。我实在是“老来昏花雾中看”,不中用也不实用了。也因为这个原因,更让我看到了——
这是人民富庶的画卷。电报我也算个历史的见证人、岁月的目睹者。当年我见许多来拍电报的人,为了省钱,他们真个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字斟句酌,惜字如金。那时候家庭有电话的人极少,而要使用我,往往都是有要紧事情,如到车站接客、家人病危、生子育女之类的“家庭大事”。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钟情于我的个体户特别多,他们忙着催款项、要订单、接业务,我竟然曾经忙得“大病一场”。而今天,城里人差不多都有了手机,年轻人更是钟情网上聊天,人们的生活是“登着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岁月更替,时代嬗变,当年的家用缝纫机、台式打字机、载人三轮车等都先我退出了“用武之地”,印刷排版也早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这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旧的落后的东西消失后,才有新生事物的崛起,才有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我将离去,要被历史所尘封,只让记忆来回溯。但我高兴,曾经带给人们生活许多方便的我,将款款谢幕,缓缓走下舞台。我曾见证,我曾贡献,刻下一百多年的功绩,留下一个多世纪的背影。我希望大家在过上更好日子的时候,也能偶尔想起我:因为电报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记得昨天,珍惜今天,迎接明天。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ss_lynnxy作者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154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他们俩是第一个使用“电报”的人。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ss_lynnxy作者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155

奥斯特(1777~1851)是丹麦物理学家。1777年生于丹麦兰格兰岛的罗得考宾市。受父亲的影响,奥斯特很早就对药物学、化学实验、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1794年,他考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医学、哲学和自然科学。1806年,奥斯特应聘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自然哲学教授。1819年冬,奥斯特在哥本哈根为一些科学工作者讲授电磁学方面的问题,当时他正在研究电流对磁针是否有作用的课题,但一直没有什么成效。1820年的一天,他突然想到以前的实验总是把电流的磁力想成是纵向力,是否这就是失败的原因呢?他猜测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力可能是横向的。一天他在讲课快结束时突然来了“灵感”,对听众说:“让我把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来试试看!”于是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讲桌上放置一个伏打电堆,用金属丝把它的两极连起来,并将一个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在接通电源一瞬间,小磁针出人意料地转动了,并在垂直于导线的方向停了下来。教室的听众对此无动于衷,而奥斯特却激动万分。课后他留在教室里,进一步核对他刚刚发现的这个不寻常的现象。起初他想磁针的运动也许是因为电流使导线变热而产生的空气流动所引起的。为检验这一点,他把一块硬纸板放在导线与磁针之间以阻挡气流,但是毫无变化,现象仍与先前一样。然后他把伏打电堆转了180°,使导线中的电流反向,结果磁针也转了180°,磁针的北极指向了原来南极所指的方向。奥斯特抓住了小磁针的这一动。接着进行了3个月的连续实验,终于在1820年7月21日在法国杂志《化学与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论文。该杂志不仅破例给以全文发表,还加上了这样不同寻常的按语:“年鉴的读者都知道,本刊从不轻易支持宣称有惊人发现的报告,至今我们都因为能够坚持这一方针而自诩。但是,至于说到奥斯特先生的文章,则其所得结果无论显得多么奇特,都有极详细的记录为证,以至无任何怀疑其谬误的余地。”这说明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多么大的震惊和重视。奥斯特的这一伟大发现,被作为划时代的一页载入了史册。为了纪念他,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ss_lynnxy作者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156
公元前490年,波斯的强大舰队横渡爱琴海,10万波斯大军在雅典城东北60公里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人拒绝了波斯人的劝降,1万雅典士兵在著名统帅米太亚得的率领下,开往马拉松平原与波斯军决战。

  1:10!雅典军队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可是,雅典军士气高昂,竟然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击溃了波斯军。米太亚得为了把胜利的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民,派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回雅典报信。斐力庇第斯以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正在焦急地翘首热望的人群激动地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地死去。

  这就是现代体育竞技活动中,马拉松长跑的由来。我们在这里讲这个故事,则是为了说明通讯联系是多么的重要,而古代的通讯联系又是多么的不便,用的方式是多么的原始。

  在以后的日子里,人类的快速通讯方式并没有很大的改进。在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偷袭关羽据守的荆州,第一步棋便是偷袭江边的烽火台。这是因为关羽在江边每隔二三十里,便筑一个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烽火。破坏了烽火台,便无法传递军事情报了。这种通过烽火通讯的方式,固然比人跑快,但传递的消息很简单,而且,假如距离稍远点,也要费上不少时间。

  于是,当电登上科学舞台的时候,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自然想到,能不能利用电的快速传送来传递信息呢?

  在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影响磁针偏转后,安培曾经建议用26根导线对应26个英文字母,磁针放在接收那头的字母旁边,希望利用电流引起磁针偏转来指示需要传递的字母。

  1831年以后,有了电磁铁,又有人想到用电磁铁打铃的办法来传递信息。电铃的原理就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吸引软铁,从而锤打铃铛出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电讯”,上课、下课的信号就是通过电铃传递的。

  德国科学家高斯和韦伯也研究过用电来报告消息——电报,并且在他们的实验室之间架设起了电报线。他们了商定了一种密电码,用磁针的偏转来传递信息。例如,磁针向右摆3摆再向左摆1下表示字母a;向右摆1下再向左摆3下表示字母b等。他们在1833年取得了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随后,两位科学家找到了莱比锡铁路局,建议他们在铁路上使用电报,指出利用电报调度火车是十分方便的。可是,铁路局的一位官员说:“电线架在空中太难看了,要安装电报,必须把电线埋在地下。”当时这样做很困难,高斯和韦伯只好扫兴而去。

  安培、高斯、韦伯都是物理学家,对电学有很深的造诣。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有线电报的发明者,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他本来不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画家。只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才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1832年10月的一天,美国画家莫尔斯搭乘“萨丽号”邮轮,从法国回美国去。在船上,他被一位名叫杰克逊的青年表演的“魔术”深深吸引住了。只见杰克逊手里摆弄着一块马蹄形铁,上面绕着一圈圈绝缘铜线。杰克逊使铜线通上电,奇迹就出现了:那些撒在马蹄铁附近的铁钉、铁片,立即被吸了过去;当切断电源时,那些铁钉、铁片又很快掉下来。

  杰克逊笑着告诉大家,魔术都是假的,这“魔术”却是真的。原来,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产生了磁性,所以能够吸引铁器。尽管莫尔斯当时对电学知识一窍不通,但杰克逊的这个电磁感应实验却点燃了他心中的发明之火。他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利用这奇妙的电磁感应现象,来传递信息呢?

  从此,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路。有人讥笑莫尔斯:你已经是41岁的人了,还改行?你对电磁学一窍不通,能行吗?但莫尔斯毫不动摇,他一面刻苦学习有关知识,一面充满信心地进行试验。

  1837年9月4日,莫尔斯终于造出了一台电报机,能够在500米范围内有效地工作了。这台电报机的发报装置很简单,就是一只电键,按下它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便是“·”信号,按的时间长便是“——”信号。用这种点、线进行适当的组合,就可以代表全部的英文字母。

  收报机复杂一点,主要是一只电磁铁,当有电流通过时,便产生磁性,由电磁铁控制的笔就在纸条上记录下“·”和“——”。译电员将这些符号译成相应的字母,这样,文字就能够通过导线传送了。

  1843年3月,美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议案:拨款资助莫尔斯的实验,并着手建造一条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

  1844年5月24日,53岁的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心情激动地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接通电话机,亲手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长途电报。他的助手在64公里以外的巴尔的摩收到了那份只有10个字的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个创造奇迹的“上帝”,便是百折不回、坚持不懈的精神,莫尔斯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ss_lynnxy作者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3157
莫尔斯(Morse,Samuel Finley Breese)美国科学家。电报发明人。1791年4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1872年4月2日卒于纽约市。18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早期曾从事印刷和绘画。作为一名画家,塞缪尔·莫尔斯是成功的。莫尔斯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

  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当时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

  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逊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莫尔斯的脑海里。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

  莫尔斯回到美国后,担任纽约大学美术教授以维持生计。教学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的设计上。1835年,他毅然告别了绘画艺术,专心攻读电磁学知识,一门心思地进行电报装置的制作。在他的画册上,再也见不到写生画和肖像画,见到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电报设计方案和草图。

1837年在美国电学家J.亨利等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最早的电磁式电报机。1838年在A.L.范尔的启示下创造了点划组合的莫尔斯电码,使电报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后在美国国会的资助下,莫尔斯用了约两年时间建成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全程64千米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开始通报,揭开了人类通信史新的一页。


983_5826_482.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mass_lynnxy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650
回复
1176
学术分
40
2005/11/29注册,1个月3天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