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TP70A1600就是70TPS16可控硅,打错字了不好意思
[修改于 6年11个月前 - 2017/12/30 15:06:15]
引用 kuang998:哦,你说的是SCR,看到“IGTP管”我以为你说的是IGBT。我没用过,不过在有快恢复的情况下,看网上在用这个比较多的欧阳鑫的设计好像也没特殊处理,450v用着挺安全的,还说上到过520v。毕竟是1600v耐压的管子,不烧才是正常的。我觉得可能还是别的地方的原因,比如你的连线是不是太长太细了?电容内阻是不是太大了?二极管是并在线圈旁还是SCR旁?做家电维修应该有示波器的吧?建议仔细查一下把原因找出来。
IGTP70A1600就是70TPS16可控硅, 是每级2个1000uf,速度和动能没有工具测试,也不懂,在家阳台10米测试,直线打易拉罐直接打通,我的感觉2.3.4级光亮的位置都可以按照论坛高手的方法来做,主要是末级的光亮位置是主要的,可以把光亮和线圈的位置啦远一点,否则反拉非常大,因为本人不懂整体的数据和参数,都是靠论坛高手的图纸和自己的摸索出来的,
引用 iSee:你画PCB有难度吧,整这么多没用的,,,,,,你这是1000A电流在PCB铜箔上走,不烧才怪引用 3DA502:这是沉金工艺的四层阻抗板,内部都是大片的电源和地平面,本身是用于16路1.458G差分信号处理,电源和地的稳定性非常好。所以随手拿来用不用太担心,只是可惜的是装5个驱动就不太有位置了。这次只是积累一些经验和数据,为今后可能上更高电压打些基础,不然PCB打样再多次都没用,可能还是要烧一堆管子
烧一堆管的钱足够PCB打样几次了
引用 3DA502:你错了,在嵌入式的研发部里只要不是要求特别高的模拟类小信号或高频阻抗板,可以说任何一个合格的硬件工程师都可以随手画板子,这是基本功了。SCH、PCB、C51、ARM、X86、CPLD、FPGA我全做过并且一直在一线做研发。模拟和数字视频处理、步进控制也都是强项,只是一直在做的都是30v以内的低压电路和程序,高压没做过罢了,所以这次才有兴趣想做一下试试。控制板的那块板子因为DDR3对走线要求比较高,所以整个设计、编程包括画PCB都是我一手做的;测速的那块板子除了不是我画的板子别的原理设计、MCU和CPLD都是自己编的程,所以我要画个图、改个线、编个程那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了,根本不值得一提。引用 iSee:你画PCB有难度吧,整这么多没用的,,,,,,你这是1000A电流在PCB铜箔上走,不烧才怪引用 3DA502:这是沉金工艺的四层阻抗板,内部都是大片的电源和地平面,本身是用于16路1.458G差分信号处理,电源和地的稳定性非常好。所以随手拿来用不用太担心,只是可惜的是装5个驱动就不太有位置了。这次只是积累一些经验和数据,为今后可能上更高电压打些基础,不然PCB打样再多次都没用,可能还是要烧一堆管子
烧一堆管的钱足够PCB打样几次了
引用 3DA502:你说1000A电流在PCB上走?这是控制板,是有几条线的电压会高于600v,但那只是控制信号罢了,基本没电流。引用 iSee:你画PCB有难度吧,整这么多没用的,,,,,,你这是1000A电流在PCB铜箔上走,不烧才怪引用 3DA502:这是沉金工艺的四层阻抗板,内部都是大片的电源和地平面,本身是用于16路1.458G差分信号处理,电源和地的稳定性非常好。所以随手拿来用不用太担心,只是可惜的是装5个驱动就不太有位置了。这次只是积累一些经验和数据,为今后可能上更高电压打些基础,不然PCB打样再多次都没用,可能还是要烧一堆管子
烧一堆管的钱足够PCB打样几次了
引用 三水合番: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连线远了或细了会烧管子、虚焊或接触电阻太大会烧管子、二极管击穿会烧管子、余电太多会烧管子、变压器效应太强会烧管子、栅极电压或栅极电阻不合适会烧管子、手不稳表笔乱碰也会烧管子。。。现在真是烧出经验来了
话说,楼主开始的时候阵亡了那么多IGBT,但是后来就不再烧管了,是哪些地方作了改进?
引用 iSee:貌似用串联电解电容代替这里的薄膜电容对性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时选用电容的时候基于实验积累数据和600v设计方案的原因直接选用了薄膜电容,没太多考虑电解电容。如果要我现在评估的话可能在电解旁边并接适当的薄膜电容是个好主意,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大容量和低内阻的关系。
“你有没有论证过,电解电容内阻与薄膜电容内阻对于初速度相比的影响有多大?”:没论证过,这是我第一次做电磁炮,我手上现在连一个50v以上的电解都没有。。
引用 三水合番:恩,我是在回莱特的时候说了“只要电压达标、内阻较低的电解电容应该也是可以的”。串联电解的话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个是需要均压,另一个是电解在高压时漏电也会比较大,如果再加均压电阻的话这么多级、总的又这么大的储能,功率损耗会比较大,估计我手上这么小的ZVS会很吃力,充不上去了。另外现在一级的储能按660v1450uf算要315J以上,要保留些耐压裕量的话330v的电解不够用,400v以上的闪光灯电容容量都不多,搭一级这样的储能估计要400v的8-10个,体积也不算小了,还要考虑温度系数的影响,寿命上更是不用比了,我用的这个标称寿命是大于20万小时。。。引用 iSee:貌似用串联电解电容代替这里的薄膜电容对性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时选用电容的时候基于实验积累数据和600v设计方案的原因直接选用了薄膜电容,没太多考虑电解电容。如果要我现在评估的话可能在电解旁边并接适当的薄膜电容是个好主意,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大容量和低内阻的关系。
“你有没有论证过,电解电容内阻与薄膜电容内阻对于初速度相比的影响有多大?”:没论证过,这是我第一次做电磁炮,我手上现在连一个50v以上的电解都没有。。
电解电容的内阻x容量,或者说“时间常数”,普遍在100us到30us之间(具体多少视价格以及……运气)。如果楼主运气够好,买到了时间常数30us的电解电容,那么1450uF对应的内阻仅有约20mΩ。对于顶楼提到的546.5A-581.8A的峰值电流,仅会产生11V多点的压降。就算楼主的运气和我一样差,买到了100us的电容,电容内阻上也就是30V多的压降。与600V多的电容电压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楼主这个600到700V的电压范围,刚好对应闪光灯电容两个串联的电压。替换起来蛮方便的,而且还不会浪费电压容量。
引用 iSee:你都把600V的IGBT超到660了,害怕把330V的闪光灯电容超到350嘛引用 三水合番:恩,我是在回莱特的时候说了“只要电压达标、内阻较低的电解电容应该也是可以的”。串联电解的话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个是需要均压,另一个是电解在高压时漏电也会比较大,如果再加均压电阻的话这么多级、总的又这么大的储能,功率损耗会比较大,估计我手上这么小的ZVS会很吃力,充不上去了。另外现在一级的储能按660v1450uf算要315J以上,要保留些耐压裕量的话330v的电解不够用,400v以上的闪光灯电容容量都不多,搭一级这样的储能估计要400v的8-10个,体积也不算小了,还要考虑温度系数的影响,寿命上更是不用比了,我用的这个标称寿命是大于20万小时。。。引用 iSee:貌似用串联电解电容代替这里的薄膜电容对性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时选用电容的时候基于实验积累数据和600v设计方案的原因直接选用了薄膜电容,没太多考虑电解电容。如果要我现在评估的话可能在电解旁边并接适当的薄膜电容是个好主意,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大容量和低内阻的关系。
“你有没有论证过,电解电容内阻与薄膜电容内阻对于初速度相比的影响有多大?”:没论证过,这是我第一次做电磁炮,我手上现在连一个50v以上的电解都没有。。
电解电容的内阻x容量,或者说“时间常数”,普遍在100us到30us之间(具体多少视价格以及……运气)。如果楼主运气够好,买到了时间常数30us的电解电容,那么1450uF对应的内阻仅有约20mΩ。对于顶楼提到的546.5A-581.8A的峰值电流,仅会产生11V多点的压降。就算楼主的运气和我一样差,买到了100us的电容,电容内阻上也就是30V多的压降。与600V多的电容电压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楼主这个600到700V的电压范围,刚好对应闪光灯电容两个串联的电压。替换起来蛮方便的,而且还不会浪费电压容量。
引用 三水合番:根据多年半导体芯片的使用经验,IGBT超压10%不烧才是正常的。电容关键是两个串联,内阻并不一致,温度系数也不会完全一致,这样随着充放电发热后电容上的电压偏差的会比较大,要是炸起来这电容会吓死人的,所以要用的话裕量必须得取得比较大才行。还有什么高仿、套皮电容什么的,低于400v真不敢用啊。引用 iSee:你都把600V的IGBT超到660了,害怕把330V的闪光灯电容超到350嘛引用 三水合番:恩,我是在回莱特的时候说了“只要电压达标、内阻较低的电解电容应该也是可以的”。串联电解的话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个是需要均压,另一个是电解在高压时漏电也会比较大,如果再加均压电阻的话这么多级、总的又这么大的储能,功率损耗会比较大,估计我手上这么小的ZVS会很吃力,充不上去了。另外现在一级的储能按660v1450uf算要315J以上,要保留些耐压裕量的话330v的电解不够用,400v以上的闪光灯电容容量都不多,搭一级这样的储能估计要400v的8-10个,体积也不算小了,还要考虑温度系数的影响,寿命上更是不用比了,我用的这个标称寿命是大于20万小时。。。引用 iSee:貌似用串联电解电容代替这里的薄膜电容对性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时选用电容的时候基于实验积累数据和600v设计方案的原因直接选用了薄膜电容,没太多考虑电解电容。如果要我现在评估的话可能在电解旁边并接适当的薄膜电容是个好主意,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大容量和低内阻的关系。
“你有没有论证过,电解电容内阻与薄膜电容内阻对于初速度相比的影响有多大?”:没论证过,这是我第一次做电磁炮,我手上现在连一个50v以上的电解都没有。。
电解电容的内阻x容量,或者说“时间常数”,普遍在100us到30us之间(具体多少视价格以及……运气)。如果楼主运气够好,买到了时间常数30us的电解电容,那么1450uF对应的内阻仅有约20mΩ。对于顶楼提到的546.5A-581.8A的峰值电流,仅会产生11V多点的压降。就算楼主的运气和我一样差,买到了100us的电容,电容内阻上也就是30V多的压降。与600V多的电容电压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楼主这个600到700V的电压范围,刚好对应闪光灯电容两个串联的电压。替换起来蛮方便的,而且还不会浪费电压容量。
不想超压的话,闪光灯电容还有一个常见的360V
引用 iSee:2%的变化…这测量精度还挺高的嘛
买了一根8mm的DT4C电工纯铁棒,截成35mm长的做测试,电压控制在610v-615v,单级开始调起。在3级以下的时候效果还明显,大概有4-5%左右的提高;四级以上的效果就不明显了,7级最终只能提高2%左右。总体感觉性价比不高,还是A3定位销划算些。
引用 三水合番:确定是材料带来的变化,因为低速时提速效果明显;在调试时有时换A3定位销,在相同电压值和定时值下也区别明显。因为这次测试我换了12v18A的开关电源做低压电源,所以ZVS输出电压也比较稳。随着线圈温度上升,输出速度会下降,因此每次测试间隔都特意拉长了。总体来说如果能控制住线圈温升和电压影响的话,单片机的控制方式可重复性相当好,35mm长度弹丸的通过时间在50us刻度上误差不超过2us,经常是0误差;而不同材质的弹丸在100米以上速度时差距会有6-8us,两者区别相当明显。引用 iSee:2%的变化…这测量精度还挺高的嘛
买了一根8mm的DT4C电工纯铁棒,截成35mm长的做测试,电压控制在610v-615v,单级开始调起。在3级以下的时候效果还明显,大概有4-5%左右的提高;四级以上的效果就不明显了,7级最终只能提高2%左右。总体感觉性价比不高,还是A3定位销划算些。
可以确定是材料带来的变化吗?能排除比如气温变化,弹丸形状差别,热处理等产生的影响吗?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