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 热成像照片
RodTech2016/09/20极客DIY IP:广东
看图明显是XY扫描,单点传感器,分辨率出奇好啊

ePBTDxs.jpg

PC:
捕获.png
来自:综合交流区 / 极客DIY
2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RodTech 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5899
引用 y5664579:
目前的问题是红外成像器件集成度做不高
单点扫描效果肯定比集成器件好 但是慢
目前我这里有1994年产制冷1280*1024机子,不是像素密度做不高,而是非制冷形的热像传感器,为了增大灵敏度,和衍射极限(波长10um左右)等问题,一般不小于12um,这就导致了成本增高(锗镜头为了适应巨大传感器,要很粗)。

90年代,就有很高像素的制冷传感器(波长3-5um),可以做的很小,而且是ccd工艺,不是现在类似mems弹簧工艺的非制冷器件。

总之,需求不够,成本下不来。。。要是从80年代开始,所有电影强制用热成像拍,想必现在4k传感器已经很便宜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5914
引用 y5664579:
嗯 并没接触过ccd工艺的器件 不过军事用途方面的订单应该有一定的量吧 做到最后居然发展成mems了
OE_52_8_083102_f002.png
infrared_microbolometer_11.jpg
参考一下,现在最绝的,有几um直径弹簧支撑,这样跟基板隔离,热容小,灵敏度高。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作者
8年3个月前 IP:广东
826037
引用 qwe:
既然扫描式有分辨率高造价低的优点,为什么最后普及的却是阵列式。难道是刷新率捉鸡?但是有些场合并不严格要求刷新率,比如测试某些设备的发热情况
常识。。。。机械贵哈,加工调试,很夸张的

20150728_203813.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RodTech作者
1年3个月前 IP:英国
924320
引用smith发表于18楼的内容
好奇为啥有那么多横线,我自制的扫描都没横线

人家这个是有多少hz刷新率的。。。。要是搞成扫描要好几秒,当然就没有横线了。那个年代把传感器开到若干MHz, 会有gain drift

引用
评论
2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RodTech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7
回复
2109
学术分
5
2010/10/10注册,15时3分前活动

中山大学 力学专业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