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远远地不够。
电流流过人体的效应通常取决于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图1给出了流过人体的电流幅值-作用时间效应分区图。
图中第①效应区,是依据人对电流的感觉阈值,即人身所能觉察的流过人体最小电流值。这个感觉阈值取决于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干燥、潮湿、压力、温度等)、人的各自生理特性等。图中a线即为人体的一般感觉阈值线,等于0.5mA,该阈值与通电时间无关。a线左部为第①效应区,该区对人通常没有任何病理、生理反应。
第②效应区在a线和b线之间。第②效应区通常无有害的病理、生理反应。
第③效应区在b线和c1线之间,该区对人体器官一般没有损伤,但可能产生肌肉收缩、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脏冲动形成及传导的可逆性紊乱,包括心房纤维颤动以及随着电流与持续时间的增加引起的非心室纤维颤动,进而引起的短暂心脏停跳。
第④效应区在曲线c1的右部。该区除了有第③效应区的病理、生理反应外,可能出现心室纤维颤动。曲线c1是一条不致发生心室纤维颤动的阈值曲线。由c1向右,发生心室纤维颤动的概率逐渐增大,在曲线c2和c3处分别达到5%和50%,再向右侧超过50%。心室纤维颤动被认为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体电流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将会出现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和严重烧伤等后果。有资料说明,人体电流引起的心脏停跳和窒息可能致死,几安电流引起的严重烧伤也可能导致死亡。
根据上述的效应分区,一般认为第①、②效应区为安全区,IEC条文中指出,从一些国家运行经验看,确认流过人体电流不超过30mA,持续时间不超过0.1s,对人体是安全的。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