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毒豇豆事件
事件回放:
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全国震惊。而同时,海南农业厅官员又曝出“不排除其他农产品涉‘毒’可能”,使事件又平添变数。
点评:
大量施用农药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并威胁生物多样性,不仅如此,环境中的农药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威胁。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中国人餐桌上事故不断。我们希望,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够加强各项监管,切实担负起为公众提供健康、放心食物的职责。
大亚湾核电站泄漏事件
事件回放:
2010年5月23日及10月23日,大亚湾分别发生两宗0级和1级核辐射泄漏事故。作为大股东的中华电力延误公布事故发生情况,并解释按国际惯例,只有2级以上的事故才需要即时公布。
点评:
中华电力的做法对市民安全非常不负责任;另外,该事件亦反映出核电并非安全可靠的能源。核电存在安全风险、原料不足、环境污染、成本昂贵以及引发的连锁性能源困局的风险。综上所述,建议政府慎重发展核能,而是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心放到风能、太阳能的更安全更具发展潜质的能源上。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事件回放:
2010年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2010年9月21日,“凡亚比”带来的大暴雨导致广东信宜市紫金矿业银岩锡矿尾矿库发生溃坝,造成28人死亡或失踪。
点评:
在此次严重污染事故之前,紫金矿业已屡次遭到环保部门点名。然而,该公司却可以在监管者的眼皮底下“边整改边出事,”可见我们的环境监管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对污染企业威慑作用极为有限。另外,在此次事件中,紫金矿业在事故发生六天之后才发出“姗姗来迟”的公告,严重延误了对事故影响的控制,对周边社区和投资者都造成了损害。污染企业之所以频繁使用这种“拖”和“捂”的伎俩,也正是因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向社会及时准确地公布环境信息所致。
大连漏油事件
事件回放: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连新港输油管线起火,导致一个10万立方米的油罐爆炸,并引起旁边5个同样为10万立方米的油罐的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绿色和平在对现场进行勘测后估计实际的泄漏规模达到6—9万吨。
点评:
石油泄漏的生态巨灾仍在墨西哥湾扩散时,大连湾储油罐爆炸导致石油泄漏却提醒公众: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只要我们的经济发展依然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泄漏之剑总会高悬。而此次泄漏给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和渔民带来的深远损失目前并未完全显现,有效的环境监管、灾后反应与补偿机制依然缺席,警钟还得长鸣下去。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
事件回放:
2010年8月7日晚,两百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沿着舟曲县北山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直流而下,止于瓦厂村附近的白龙江。截至8月10日17时,泥石流导致702人死亡,1042人失踪,42人重伤。
点评:
森林、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为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中国是森林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森林占有面积在全球仅排在139名。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加剧环境和生态灾害。
“血铅超标”事件
事件回放:
2010年,湖南嘉禾、湖南郴州、湖北崇阳、河南济源等地相继发生了9起“血铅超标”事件。
点评:
频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表明,中国在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期待国家层面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能够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施以重拳之外,我们尤其希望重金属污染防治能够在源头控制和公众参与方面取得突破。通过从终端产品中淘汰铅、汞等重金属的使用,从源头减少重金属的使用;通过公开企业使用、排放重金属的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到对污染企业的监督中去,避免出现监管部门捉襟见肘、应接不暇的局面。
康菲漏油事件
事件回放:
2011年6月,康菲公司在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属于康菲公司与中海油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为作业方。2011年7月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该事故通告,并介入调查。随后,该事故引起媒体关注,目前漏油源头尚未永久封堵。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点评:
康菲事件暴露了中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诸多弊端。中国应吃一堑长一智,尽快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和管理机制,亡羊补牢,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具体而言就是要尽快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完善海洋污染应急应对机制以及整合海洋监管队伍,加大相应投入,为有效应对和清理污染提供有效保障。(资料及点评来源:绿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