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素质教育核心 积极续施创新教育
张庆辉
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存的竞争是智慧的 竞争,智慧的竞争是创新力的开发,创新力是人生命力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教育的本义和灵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创新教育,所以说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江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 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面向21世纪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共同任务。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铁教授指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物教育。 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总而言之,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 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的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因此,实施创新教育要做到:
一、增强创新意识。科学的全部含义就在于创新。江总书记说:“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 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新的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俗话说:心想事成。心想即是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如果想都不敢想,缺乏远大的志向和为之奋斗的毅力, 怎么可能“事成”?邓小平同志最赞赏创新精神。他指出: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
2000年初一学生和小学一年学生,进入社会是2010年和2015年,这些学生将大多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开发建设的生力军。到那时,他们才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他们在学校受教育的作用。因而,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创新精神怎样,将直接影响到经济 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小学校的眼光要有前瞻性,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明白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坚决转变教育观念,突出素质教育核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要激励学生破除创新的神秘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将继承人类已有知识的教育置于为前者服务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自由思想、大胆想象, 敢于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宽容地接纳,耐心地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例如。教学《荷花》时,老师问:花为什么会开?学生有的说:花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有的说:花想看看小 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有的说:花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漂亮、有的说:花竖起耳朵,想听我们唱歌。老师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因为春天来了。受到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老师也改变了初衷:“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大家都喜欢她。就你仰起她的小脸, 笑了”!这堂课,学生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富有童趣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务之急是教师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创新精神的教师。
二、树立创新观念。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创造力。美国心理学条马斯洛把创造能力分为“非凡创造方’和“自我实现创造力”。“非凡创造力”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天才人物的创造力,是可以直接产生社会效益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的 “万马奔腾”可达百万元;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创作的“向日葵”如今可达数千万美元;中关村的高科技创新使中国人用上了 最先进的计算机,现在,中关村成了中国知识经济的试点工程;美国比尔·盖茨哈佛大学退学,创建微软公司,如今资产已达90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第二种创造力是“自我实现创造力”,也叫“广泛创造力”,是指人人皆有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更新观念,承认并重视人人都有创造力。这样看来,创造力不是“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和专利,是包括幼儿都有的一种创造力。教育教学活 动中的幼儿、中小学生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创造,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的创造,这种创造对幼儿和中小学生来说,是指创造了幼儿、中小学生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大多数并不显示社会的创新价值。正如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就称得上创造。”例如,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台晚会上,一位著名 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问: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小猫为什么要洗脸?孩子们童趣十足地回答:气球飞上天去捉小鸟。小猫用爪子洗脸是它没有捉住老鼠害羞。从知识的角度看,孩子的回答是天真、可笑、不合逻辑的。然而这种回答却充满了想象、富有诗意,含 有创造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进步,而且是知 识的源泉。”可以说,任何创造都萌芽于看似幼稚的异想天开,这就是说孩子们个个都有创造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有这么两个式子:①人生成功=情商EQ(70%)×智商IQ(30%);②创造成果=创造精神(8o%)×创造能力(20%)十创造环境。尽管这两个式子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予以证明,式中各要素占的比率也略有差别。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才、在人 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中占有极重的份量。反思我们的教育,最大的不足也在于此。
何以这么说?请看我国与西方对教师的定位。我国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西方对教师的定位是“唤醒、激_ 励、鼓舞”。前者以文化知识的学习(智力因素)为主要特征,后者以兴趣、意志、毅力、情感(非智力因素)的习得为主要特征。 前者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后者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在这种以继承知识为目标的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关心学生的识记水平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还倡导“头悬梁, 锥刺股”的学习方式,是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十几年的填鸭式、录音机式的教育泯灭了学生的创新天性。学生变成了只 能模仿学习,步人后尘,缺乏灵气、想象力,缺乏主体创新精神的“两脚书橱”。任这种教育继续下去,就永远摆脱不了被动, 永远不能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当代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认识本世纪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说:“我不知道有任 何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学校里考第一名的。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我认为会考试不一定是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考试是考 前人所做过的。科学的发展,却是要把前人所做的东西推翻。”所以,要树立发现、创新知识,比继承、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新观 念。课堂教学要转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来,转到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上来,转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意识上来。素质教育要高喊“三大解放”的口号: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火花;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掌握创新方法。创新。需要学习者有创新的方法。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叫做文盲。但目前的教育现状正如外国一家报纸的评论:中国教育界存在着严重的经验 主义倾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应试教育评价观的导向下,教师的教学仍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学会)。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会学)。在这种认识观的支配下,“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大量的机械抄写等充斥教学各环节,加重了学生负担。这与“素质教育——后劲教育”是相悖的。“减负”能否真正落实,能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促进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一 定要改变。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和要求,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优化教学过程,进行“五法”(教法、学法、留法、评法、考法)改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力等创新型的个性品质。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即智力激励教学法,情境交流教学法,实验探索教学法,发现问题教学法,系统思维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社会参与教学法等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创新学习的一般方法,如:自我调控创新学习法,自我暗示创新学习法,知识分类创新学习法,问题解决创新学习法,全脑协同创新学习法等。教学过程气氛宽松活跃,主体性强,学生养成敢想、会想、敢说、敢同的良好习惯,使创新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得以真正落实。
五。创设创新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予以重视的、当前。创设创新环境要从学校和家庭抓起。
首先,学校要有一片创新的天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校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要更新。要提高对培养具 有创新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很显然,没有全体中小学教师、校长素质的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没有希望的,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学校要有创新的环境,校长应当是创新型的校长,要支持创新。要构建民主型、开 放型、能动型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控制管理的“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约束,允许教师、学生有不同见解,激励教师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教育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要热爱创新教育,自觉磨炼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崭新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去承担为国有才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爱心、童心、信心、诚心带进课堂,学会赏识和宽容。注意启发学生,教给质疑方法,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延缓判断原则,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创新,产生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艺术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活、教开窍、教聪明,激发学生“创造潜力”不断新生和成长。其次,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离不开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孩子的心智能自由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地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应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同成人一样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的对待他们,不用“听话”这个紧箍咒来束缚孩子,给孩子 以自由和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真正、美好的明天,身为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不要定出太多的框框限制孩子,允许他们失败、犯错误。鼓励孩子从留心生活开始,在发现、探索中学创造;从手工开始,在制作中学创造; 从大胆想象开始,在异想天开中学创造。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快乐地生活、轻松地学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