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
本文拟就当前的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几个颇具普遍性的倾向,做一分析和澄清,以防上创新教育被异化,使创新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技能的倾向。
这一倾向忽视了创新教育的丰富内容。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创新性素质的起点,使学生产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强烈动机;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使学生敢于创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精神支持;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性素质的内核,使学生有能力创新,具有创新的思维、知识和技能;创新人格的培养——这是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使学生善于创新,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特的个性特征。由此可见,创造技能的培养虽然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因此,认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技能的教育,实质上是把创新教育狭窄化和简单化。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发展,不仅仅与技能有关,而且更有赖于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将创新教育仅仅定位于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开展技能训练,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的技巧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某些量的发展,但它很难提高学生的整个创新素质,产生质的飞跃,可见,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挖掘学生个体某项创新潜力、培养某项创造技能、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教育,而是一种提倡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智慧品质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
二、创新教育就是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些新措施的倾向。
创新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于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一一 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科技活动、劳动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那种把创新教育看成是现有教育之外,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艺术、体育类活动,认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活跃一下学校气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有各种特长就体现了创新教育,或者认为增加一些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事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搞一些科技竞赛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片面的。
实施创新教育是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 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授受”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 习的教学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 扼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 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要树 立终身教育观和大教育观,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为辅助形式的完整的创新活动体系。因此,实施创新教育不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补充和添加,而是在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体现出来。
三、创新教育就是精英教育的倾向。
创新教育不是——种只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 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并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我们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定的创新 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某—方面的创新 性人才。虽然我们不能要求一般中小学生有重大发明创 造,但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 识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待知识积累丰富了,探究能力发展了,将来就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创新。创新教育并不排斥精英人才的培养,但若仅仅将创新教育视为精英教育,也就把创新教育对象狭窄化了。
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就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要努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性素质,二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少数尖子学生。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进而提高整个于华民族创新性素质和创造能力。这正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时代呼唤。
选自《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6期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