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昌明的西方,人们却普遍信仰“上帝”的存在?
HMX2006/01/20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为什么科学昌明的西方,人们却普遍信仰“上帝”的存在?

李光明

  (一)

  以前我是绝对不信“上帝”的,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但不知为何,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竞不知不觉有点信起“上帝”来了。
  实际的“上帝”当然不存在,它是思想中虚拟的东西,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鸦片,一点不错。
  一次,在深圳的马路上,看见一个女子横穿马路,躲避不及,葬身于一辆快速行驶的泥头车下。一个活脱脱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消逝了。
  又,某日又闻,一先前很早的一个同学,出差开会,刚好碰到一个比他高二阶官品的一个达官贵人下来视察,由于该同学本就精于官场之道,很快得到该人赏识而被提拨,官运享通。
  再又,另一曾经的同事,前些年,批发贩卖电脑网线赚了很多钱。己发展到在很多城市设办事处。他恰好逢到了电脑网线产品高需求的市场机会。
  。。。。。。
  太多的必然,太多的偶然。必然的事我们可以控制,如相对于第一个例子的女子,人可以通过医疗、保健来延长寿命。又,通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辛勤,可以升官爬上更高的格子。做生意发财也如此。但现实中就是有太多的偶然性。世界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同在。
  我一直迷惑不解,美国人科技文化如此发达,却大部分人信基督教。据说,美国人常以基督来反省自己,闭门思过,以此来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己富于善心。美国人相信,少做坏事必会减少日后自己发生不测命运的偶然性或机率。那怕是减少生意失败的偶然性或机率。从社会现实意义上看,信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个人来说,由于不良行为受信教的影响,而减少给自已一生带来不必要麻烦的机会性事件。这不但于社会有益,也是为了自己个体好。原来,美国人信教是有好处的,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信教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服务自己。信教是给自己买保险。中国也有这样的典语:“多行不义必自毙”。马哲里也有“偶然性之中有必然性”。佛教说,“纵是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仍以上面发生车祸的女子为例,平时注意修身养性,不心急、不性“窜”、守规则,我想应当可以避开她人生旅途中的车祸这一偶然事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今天和明天,现在和未来也是相互联系的。
  只要当客观存在的偶然性还没法求解,我想,这偶然性大概就是思想中的“上帝”吧!鲁迅笔下的阿Q有他的精神胜利法,基督徒们相信“上帝”的存在,却又是另一种的精神自控法。
  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即大量偶然性事件的存在。我相信,偶然性也一定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但我相信的“上帝”不完全是基督教中的“上帝”。

  (二)

  个人认为:

  科学=必然性事件学。(记录、研究理性事件)
  神学=偶然性事件现象学。 (记录感性事件)
  神学反映的还是现象阶段。比如:你可以否认雷公、雷婆这种神的存在,但你不能否认雷电这种偶然性的大自然现象的存在。又如,风水现象,古人反映的现象确实存在,只是古人当时不知其中蕴涵的环境科学道理。据记载,中国某处有一“鬼屋”现象,人在其中住一段时间就会死亡。文革时,有三个红卫兵学生不信邪,一起进去住了三天,后来相继死亡。经科学检验,此三人死于呼吸道肺癌,此“鬼屋”地下岩石不间断释放出高浓度的放射性气体氡气。
  现在,走在系统科学前面的混沌学,就揭示了从混沌中能产生有序的事物,即耗散结构。有名的著作是普里高津的《从混沌到有序》。
  而基督教圣经里边也说神在混沌中创造了世界。
  难道混沌科学与神学这么吻合?说明神学现象很多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古人限于认识水平而冠之以“神”罢了!
  按现时马哲,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占支配地位。但我现在认为,从更长的时间长度、更大的时间范围来考察事物的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都是事物的发展方式,是对等的。偶然性中有必然,必然性中有偶然。
  现代系统学科混沌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大量有序的事物诞生于大量无序事物的偶然碰撞中,也就是说因缘际会。
  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神的这种创造能力即将被科学揭晓,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无序性与有序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科学与神学即将得到统一。
  “上帝”就是那不确定性(随机性)之手。
  看到这里,你对科学昌明的西方,人们为什么普遍信仰“上帝”的存在就不难理解了。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4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1211
19年1个月前 IP:未同步
597

个人认为文章作者的理解有一定道理,只是作为一个与科学工作还沾点边的人看来,里面有些地方令人哭笑不得。例如

现在,走在系统科学前面的混沌学,就揭示了从混沌中能产生有序的事物,即耗散结构。有名的著作是普里高津的《从混沌到有序》。
  而基督教圣经里边也说神在混沌中创造了世界。
  难道混沌科学与神学这么吻合?说明神学现象很多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古人限于认识水平而冠之以“神”罢了!

这就像我在青城山的一个寺庙里面看到的:

佛说,一瓢水,八千虫……根据现代科学的显微镜证实,一瓢水中确实有数千细菌,足见佛的科学性……

不知有多少人看了会发笑,这简直可以用自欺欺人来形容。

西方信奉上帝和中国信奉什么教,或者什么也不信奉,都有他的文化背景。人家发明了(用发明这个词应该比较合适)上帝总有点用处,而我们发明了罗盘用来看风水(现代的指北针应该说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引进了电脑用来玩游戏,这是不是更应该“讨论”一下呢。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玄明
19年0个月前 IP:未同步
598
我始终认为,宗教所谓的“信仰”作用完全是心灵脆弱的人们自我约束的工具。真正坚强的信仰是不需要宗教的。一个人是不是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或自己的良知应完全由自发的信仰来决定,而不是靠外在的宗教来约束。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mass_lynnxy
18年11个月前 IP:未同步
599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

北欧一座教堂里,
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
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为有求必应,
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
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
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
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

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
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
「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
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
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
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
本来苦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
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有他,
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
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
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

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
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
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
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
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
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
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
打开,里面全是钱。
穷人高兴得不得了,
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
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
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
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
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
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
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
年轻人不明究理,两人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
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
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
伪装成看门的耶稣出现,指着十字架上说:
「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嫖妓,
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
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
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
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811_2902_351.jpg

811_2902_350.jpg

811_2902_353.jpg

811_2902_354.jpg

811_2902_352.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上级专业
HMX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54
回复
234
学术分
10
2005/09/10注册,3个月28天前活动

火炸药考古学家,擅长古法炮制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