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佬帮忙用仿真软件来验证一下啊
(2年前就已经在科创潜水了,当时更多在关注火箭版,无奈没有制作火箭的条件,只能跑到这里来了,反正不管航模还是火箭,只要能飞的我都感兴趣)
第一篇文章,不知道有没有人发过重复内容如有错误或重复请指出或刪除
我知道大部分人都用模拟软件来设计航模,但作为贫穷的学生党,我连电脑都没有,于是想出了下面的主意来设计机翼。
在伯努力定理中,1/2ρv*2为动能,ρgh为重力势能, p为压力势能
C为常数,p为机翼上方压强,p2为机翼下方压强,v为机翼下方气流速度(飞机速度),v2为机翼上方气流速度,G为飞机总重,S为机翼下表面面积(待会儿详细说),ρ为空气密度,v2大于v大于0,p2大于p,則可得
移项并合并
其中
对应的,
所以最终变形为
将自己航模的参数代入(G,S),空气密度代入(
另外,机翼下表面默认为平面,计算时代入的G是设计之前的总重,也就是说机翼这部分的重量计算时得考虑一下(其实影响也不大)。S本來应该是机翼中部截面面积(如图),但我觉得换成下表面的话也一样
下面举个例子:某初三学生制作了一台矩形翼简单航模,测得G =2 N,S =0.12
函数图像就是这样的(绿的是取值范围)
取v值为5.54m/s,则v2值为5.6017m/s
上下翼面截面长度差为6.17厘米.
这种方法靠不靠谱我还不太了解,不过凑合用还是可以的。
另外也顺便得出了飞机飞行速度为5.54米每秒,然后就该考虑动力系统了^
[修改于 6个月13天前 - 2024/10/20 15:03:29]
这是修正过的图像
可以看到速度越快,v2,v差值越小
Bro,c =
=
就是
我把q中的动压的气流速度理解成v,F近似理解成G,再变化就成了
此时再代入例数据,则有
数据看起来挺合理
另外动压是对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或斜交的平面施加压力,所以是机翼前缘受压,并且压力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存在一定角度?
针对上述讨论进行总结
对固定翼航模上下翼面的设计进行初级分析,得出较简单的理论,或许能作为简单翼型、低速飞行的小型航模的近似解(感谢各位大佬批评指导)。
图中的航模翼面面积为0.12
代入得
v2:v=6:7.44176,计算得当下翼面横截面长为20cm时,上翼面为24.805cm
这个是近似解
我在设想一个实验,用PC板做一架三角翼航模(上下翼面平行),以一个稳定的动力源将它弹射岀去,大量实验,将它的飞行轨迹和姿态记录下来,进行受力分析,空动分析等等,从而提出关于上下翼面平行类飞机的飞行原理猜想。
似乎听起来要比搭一个风洞猛吹更容易实现,虽然有比较多的干扰,但我认为通过大量重复实验能解决这些问题。
请教可行性。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