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514-2019 中提出的两种定性分析方法
只讨论简单易行,不需要特别专业的仪器和操作就能实现的方法。
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利用矿物油不能皂化的特点。取几滴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加热,使其溶解。若有矿物油,则不溶,静置后会在表面飘有油脂。或许可用纯净烷烃萃取,然后做色谱。
我在淘宝上找了一下,似乎已经有公司火速推出了试剂盒,有两种方法,一种基于皂化反应,但采用酒精作为溶剂,反应完后加水震荡,若有矿物油则乳化在水中,水浑浊。另一种是让油脂滴在浸有某种试剂的滤纸上,然后用紫外灯照射,观察是否出现蓝色荧光,具体原理未知。
以上方法检出能力都不高,估计不会比0.1%灵敏。
还有别的办法吗?
最好的办法,去买现榨花生油之类的,亲眼看着榨油装好再到你嘴里吃,除了保质期短几乎全是优点,香味足,安...
本帖的主题是如何简单检测矿物油,不要带社科节奏,你最好少讲话,非技术的你几乎每句话都是错的。
作为科技爱好者,如果实在要当鸵鸟,下定决心自己默默承受天朝上国的种种优点,那么起码——发明一个家用榨油机,也比出这种点子有建设性。
PS:
具体来看,主要问题是花生的供应链充满了坑蒙拐骗,从源头上,农户就会把陈年没卖掉的掺在当年的成品中。。。
花生收获、晾晒的霉变与天气有关,质量不稳定。存储也有很大变数。关键是,即便明知品质不佳,也会想办法卖给人吃,绝不愿意砸自己手里。我相信世界上有好人,生怕把不好的东西卖给别人伤害别人,但毕竟是少数。但凡做过一点讲究品质的品牌就知道,跟劣质原材料斗智斗勇就是基操。如果不学会跟假元件周旋,连电子都玩不好。
自己买上好的花生,是没有问题的。
大型工厂的原料问题也很大,但它有吸附工序来降低黄曲霉素含量,并且有检测手段——如果没偷工减料以及数据造假,是更加安全的。要让大型工厂老实做品质,需要非常优良的市场环境,让他们承受不起出一起小小的质量事故的代价。从本质上讲,国营就不可能真的做好品质——因为它太过强势,媒体是他们的,法院是他们的,市场是他们的,什么都是他们的,除了他们自己良心发现,没有办法制约它。
但黄曲霉素这类生物毒素,有可能开发新冠抗体试剂盒那样的快速、高灵敏度筛查手段(实际是也有靠谱的产品),比检查矿物油容易得多。
AMO坚持发表错误观点,也是一道风景…
可能混装的液体种类很多,且许多没有挥发性。靠动物来识别的漏检率和误检率都很差,会带来无尽的麻烦。我的建议是,别把影视桥段当现实…
本帖的主题是低成本、易普及,并有基本的可靠性。警犬的成本极高,普及难度极高,性价比比进口气质联用还低,对于这种可以悠闲的取样检测的场景,是最不应该考虑的办法。如果有朝一日真有人这么干的话,基本可以肯定是做噱头。
那些运营通用罐车的物流老板是愚昧,被市场绑定,但不是傻。普遍来说,易燃易爆和毒性较大的东西他们自己也会躲得远远的。
说到薄层色谱展开,如果有选择性显色剂,也会更简便易行。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