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首发于知乎,系“如何评价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一问题下的回答(XXXXXXXXXXXXXXXXXXXXX/question/310861904/answer/2396280797),转载已征得作者本人同意。个人认为此文对于未成年科技爱好者而言有一定参考与讨论价值,故转载至论坛。题目为编者所加。
以下内容为原文。
我不多说什么,说说故事吧。
和大家一样,我从小也是别人嘴里那种聪明孩子,确有灵慧的一面。家人有搞心理学的,从小给我做智力测验总能斩获高分,正青春,颇为自满且自命不凡。
但实际上呢。浮躁,钻小聪明,投机取巧,滥用天赋,杂而不精,精而不深,哗众取宠。撕去小聪明,浇灭自喜,我开始反思,是什么让我如此浮躁而畏难?
是一个巴掌。
那这个大逼兜子是什么时候,谁赏的?
首先,肯定不是幼年:爱钻研,爱思考,常常一个问题想上一下午,拆过电话,拆过钢琴,拆过昂贵电脑,拆过邻居家的门铃。依稀想起,母亲曾陪我玩过一个游戏,把碎纸片放在火上,纸片悠悠会随着热空气飘起来,就那一个月,我硬生生烦遍全家人,从冷热,到膨胀,再到分子,从“间隙”,到气压,到臭氧,从马德堡半球,到海底两万里,从小纸片,到飞机潜艇,世界的一切一切好像都是串联的,新奇,有趣,令我兴奋。
然后,大概不是少年:爱摸索,爱尝试,玩明白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新科技。那时网络正普及,时常可以看到我拿着小老虎钳,嘴里说着什么ADSL,猫的Lan口,协议,修铜线,主板,电源之类怪话,在忙碌几小时之后,提上一袋子香菇,或是两颗芋头白菜得胜而归,而又在晚上抱着厚却看不懂多少的书,翻看天涯论坛,与人争论八卦五行妖魔鬼怪。
也许,也不是成年…:………。
我现在正在家楼下,和许多知友一样,喜欢这难得自我一把的时间。凌晨一点四十五,车窗开了一条缝,路上已经看不到人。烟已经抽了第三根,左腿上面落了点灰。
如今怎么了呢,每天疲惫,这么无力。刷着短视频,摸着肚腩,睡上一天仍旧不得劲。皮笑肉不笑,气沉沉。
眼睛里再没光了
那个对“问题”饱含热情的我呢?
对,终于点题
我是用教育给了自己一大逼兜,然后扼杀了自己。
直白和真实,但没有怪罪谁,也没有怨恨谁。
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三,是这段自我驯化扼杀了我自己。书包愈重,时间愈短,让我根本再无时间抓着迷人理论去深究,抓着未知问题去探索。 “你不需要懂那么多,能考试就行。” “你要考中考,之后要高考,书本上的内容还不够你学?” 这些话没有否定我多少,一次次放纵钻研带来严重偏科责骂,也从没让我多自责
我足够热情,我足够自私,我足够执拗。但是父母,老师,同学对我抱以期待,他们失望叹气,他们忧虑满满,他们戏谑质疑,他们的眼神动摇了我。我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我开始不断地自我批评,我开始责问自己,扼杀自己,我自己重重的给了我自己一耳光
我终于是服了,服软了。
去年收拾车库,黑白屏的诺基亚修修竟然还能打开,但是贪食蛇是玩不了了,左键和数字键坏了个大概。草稿箱里有一条未发送,让我十分好奇——“爸爸,能不能在新华书店给我给我买一本《木工原理》” 我驻足原地,蓦然了许久,我想,大概选择不发送那一瞬,我就已经死了,死在了高中那个夏天。而今车内短暂时光,就是对那个我的怀念与抱歉吧。
骂了很多,但是我从不怪国内教育,我明白,目前体量并无法支撑起那么多人进行英才专才教育,甚至是无法提供足够教育资源。簸箕筛珍珠,没办法的事,能理解。 确确实实,有,就是最好的。
的确会有很多人才被埋没,也会真正天才被筛掉,但是我还是相信,能发光发热的人到哪儿都行,现在的国内教育会筛掉狭义上的那个人,但时代不会。我相信那个人已经连我们这份光热一起发散了。
我从不后悔,也没有任何怨恨,也没有想要改变或是成为助力的宏愿,也没有回到过去这种幻想,但为什么还是如此惆怅呢
我只是惆怅,惆怅自己还没撞过南墙,就他妈回了头。
-------------------THE END-------------------
[修改于 2年6个月前 - 2022/06/08 08:58:27]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