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个人感觉,不改变唯一正确性的观念,以上建议是很难进行的。从这一层面上讲,所谓的多元化至今还是小众的。
(一)课外培训的目地和意义
学校的“课内培训”,即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不可能全面覆盖各方面基础知识和素养,这是现代社会高度复杂化的必然后果,也是课外培训的正当性基础。即便全国最进步的中小学,每年花千万元采购第三方教育内容,自己搞起课外培训,也不足以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总有一部分学习需求是需要学校以外的东西来弥补甚至唱主角的,尤其是某些必须在适当的年龄段养成的习惯和气质,学校能提供的帮助既狭隘又有限,课外(校外)培训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是课外培训的主战场在近二十年来逐渐转变为“课内”培训的延伸。讲的是学校本应讲清楚的知识,做的是针对“课内”考试的练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教学生用娴熟的手法和高级的技巧去解决低级的问题,以便在升学筛选中获胜。这种课外培训不具备正当性,并不增加全社会的总体获益。相反,它耗费人力物力,催生“军备竞赛”,造成巨大浪费。
不正当的课外培训(以下简称不当培训)唱主角,以至于达到每年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其实是社会广泛呼吁的教育政策叠加资本逐利造成的。例如与减低学生负担相关的几乎所有政策,总是为不当培训提供温床。近期政府直接对课外培训加以管制,虽然未能改变滋养不当培训的大环境,但它毕竟具有直接的针对性,至少不像过去那样南辕北辙。
改革往往是危机和机遇推动的。为了解决养育负担大的问题,为了保证教育考试的筛选效果,为了提升教育面向未来的支撑作用……可以预期政府必然改变过去的一些南辕北辙的做法,不当培训的温床面临釜底抽薪的局面。
什么是“正当的”课外培训呢?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扩展“有用”知识和素养,应对高度复杂的未来社会,总体上增加社会获益的课外培训,就属于正当培训。这些培训是“课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拓展视野,强健身体,培养爱好,扩大交际,树立积极求知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当培训萎缩所释放的时间和资源,很可能成为正当培训的春风。
(二)课外培训应当效率优先
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正当培训是不依赖教育筛选的“指挥棒”的。针对提升教育筛选“胜率”而开展的课外培训,大概率滑落为不当培训。正当培训如要成为课外培训的主流,除了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只能依靠自身能力建设,使效率赶超不当培训,同时还需要使培训的决策者——往往是家长能够较为方便的辨识。
诸如女德培训、特异功能、网瘾戒除之类牛鬼蛇神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但是他们投合了家长的期望从而获得市场,说明方便培训决策者辨识是很重要的。
有三类培训易于符合效率和辨识条件。
1、与发育相关的培训
人的身心发育具有客观规律,一些培训在特定的年龄段开展获益更大,甚至只能在特定年龄段进行。在特定年龄段进行这些培训能获得更高的效率。例如某些体育项目、外语、逻辑思维、仔细观察的习惯、经证实有益的记忆法、某些乐器、阅读、演讲、书法等。这些培训的决策者主要是学生家长。为了保证效率,首先需要筛选年龄段,其次需要采用国内外最前沿的培训体系,最后需要有简便的退出机制,让兴趣不大、天赋也不在此项目的学生尽早全身而退。
2、主旨为拓展见识的培训
青少年开拓眼界、接触社会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他的决策者主要是学生家长。这类培训包括研学性质的参观访问和跨界技巧,以及与大量不同背景的人的碰撞等。例如现代农业研学,水电站研学,博物馆深度学习,各类夏令营,厨艺培训,野外生存,莫尔斯电码收发报培训,某些拓展训练,芯片生产考察,竞技比赛之类。这些培训在国内已有一定规模,并且颇有特色。为了保证效率,该类培训需要结合优势社会资源和师资资源,并且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输出的结果,提供讨论话题和激励机制,让学生预习材料,带着问题学习,不能变成旅游。
3、针对爱好者的培训
各领域都有一些原生爱好者,他们往往是因为某个偶然因素而喜欢钻研和折腾某类事物,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电子爱好者。这类爱好者以一定比例散发于人口中,例如少年科技爱好者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二,若考虑他们带动的同学朋友,比例可增加2~3倍,已足以支撑相关培训的开展。这类培训的决策者主要是学生本人,在开支合理的前提下,学生家长通常会顺应支持。为保证效率,需要有该领域的职业人士担任师资,否则很容易出现老师还不如爱好者水平高的情况;其次需要有兴趣筛选,不能为“打酱油”的人降低水平,即使家长愿意出钱;再次需要较好的设备条件或者专业机构资源;最后依然需要带着目标学习。
需要牢记效率是正当培训的生命线,有效率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钱。为了日常捞到钱而牺牲效率是不长久的,可以成为某青少年宫的一个培训班,但一定成为不了伟大的课外培训企业或品牌。
(三)课外培训的归转
学生某科成绩不好,花钱报个班或者请个私教补一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尽管按照本文的定义,这类培训如果脱离了学习知识,片面追求熟练和技巧以提升考试的胜率,就不再具备正当性,但绝没有鼓励大家弃疗的意思,绝不是说成绩不好就那样了,也没几个人这么傻。实际上,课外培训因其形式的多样性,不可能禁绝,甚至管制必然培育黑市,提高交易成本。
但是,不当培训之所以能如此壮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正大光明的生意,能够利用教育考试制度的现成标准化体系,从而便于资本介入。在当今资本驱动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下,一个产业一旦部分或全部的转入地下,就意味着它的体系必须重构,甚至直接原子化,也就意味着去资本化。缺席了资本的驱动,这个产业就很难再搞起军备竞赛了。因此我才说管制课外培训并非南辕北辙。
需要强调,这里只是说达到了没有南辕北辙这个最低要求。虽然资本驱动产生了很坏的后果,但不代表去资本化就是正确的道路和手段。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资本会野蛮起来,就开始谈论要不要资本的问题,就好比一个病人胃疼,就直接拉去做胃切除手术。一些拉美国家过去搞了去资本化,结果并不怎么好。即使人可以胜天,也必须尊重社会的自然规律。
如果学生个人觉得有什么科目需要补一下,同时又能够找到适格的老师或机构,那就尽管去补好了;如果某位老师觉得自己能够把知识讲明白,使学生“开窍”,那么招几个学生也未尝不可。这样的补课只要属于零星存在,不发展到产业的地步,并不值得管制,即使管制,也是弊大于利。
上述观点其实是想告诉读者,补课和某些课外培训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有本质不同。前者是人之常情,自古如此;后者是资本驱动下的军备竞赛,是拆教育的台,无人幸免。二者在管制难度上也有天壤之别。可以预见零星的补课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学生想补一补是有机会的。
另一方面,正当培训的机会在扩大,甚至可以说是重大利好,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兴趣爱好的引导和提升,包括与升学不挂钩的纯兴趣。总会有某个领域能够组织起来一定规模的体系,并借助资本的支持而发展成为产业。只不过他的形式不一定是线下课堂,相反,线上课程由于其体标准化程度高,数据更透明,有利于资本介入,会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扩展到标准化程度较高,数据透明,易于获得学生认同的线下培训。至于产业扩大以后会不会放出什么牛鬼蛇神,可以在实践中观察和调整。
[修改于 3年3个月前 - 2021/08/26 01:17:07]
引用荷城工业_Nitload_Industry发表于1楼的内容但个人感觉,不改变唯一正确性的观念,以上建议是很难进行的。从这一层面上讲,所谓的多元化至今还是小众的...
本文用尽量短的篇幅揭示课外培训的一个基本逻辑,指出优化目标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是纯理论性探讨,没有建议的意思。谁都明白的真理等于废话,我暂没闲到讲废话的地步。
本文用尽量短的篇幅揭示课外培训的一个基本逻辑,指出优化目标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是纯理论性探讨,没有建议...
不好意思,措辞不当。但个人观点没有歧义:想改善情况,还要从观念入手,这个观念的范围比文中的要再广一些。
引用荷城工业_Nitload_Industry发表于3楼的内容不好意思,措辞不当。但个人观点没有歧义:想改善情况,还要从观念入手,这个观念的范围比文中的要再广一些...
不知你说的东西与我的文章有何关系,能不能说清楚一点:
观念是什么
状况是什么,改善状况是指改善什么
为什么“想改善状况,还要从观念入手”
如何入手
引用荷城工业_Nitload_Industry发表于5楼的内容部分观点,来自于这篇帖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55642。现在对于课...
追求纯兴趣当然很好,但不能说功利性就不行,否则就变成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对爱好者或者爱好者群体来说要倡导纯兴趣,对非爱好者来说,功利性的参与也是有益的。观念的影响很大,但现实利益的影响往往比观念更强烈。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