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加载中
表情图片
评为精选
鼓励
加载中...
分享
加载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修改排序
加载中...
EV无线充电与地域差异
EV技研
公众号EV技研作者19002019/07/09 电动汽车 IP:北京

1562635524595.jpg


EV 的充电方式

EV 的动力之源——电池,必须通过外部电源充电。充电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图1)。

1562635524588.jpg

图1


(1)接触式电能传输

现在主流的充电方式为插线接触式电能传输。因为全球范围内尚未统一EV 充电器的规格,各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标准。这也是EV 普及需要去除的阻碍之一。

频繁拔插充电器非常不方便,不利于EV 的市场竞争,但像中国这样作为国家战略推广新能源车的情况除外。

(2)无线电能传输

无线电能传输可实现自动电能传输,只要解决成本问题,欧洲、日本等地的EV 一定会蓬勃发展。


无线电能传输的间隙

无线电能传输的间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关键词。这个间隙指的是充电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必须大于10cm。当然,间隙越小,充电效率越高。

2007 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瓶颈——间隙。自此,民众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普及的期望更

加强烈了。此后经过10 年的时间,技术、制度以及标准化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乘用EV 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图2)。

1562635524598.jpg

图2


磁共振的原理和间隙

EV 无线充电采用的是磁共振电能传输方式,发射侧共振器输送电能,接收侧共振器接收电能( 图3)。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是传输效率(做功= 充电):

传输效率(η)=功/ 总消耗电能= f式中,f 为品质因数,取决于耦合系数k 和Q 值。间隙扩大,则k 值变小,以电路的角度来看,提高Q 值可避免效率低下(图4)

1562635524594.jpg

图3


1562635524592.jpg

图4



在电磁感应中,不考虑Q 值,共振器(线圈)越接近,k 值越大,效率越高。


国际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

要想乘用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各车企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确保其兼容不同车型。有线电能传输技术也必须解决这一问题。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也在探讨推进标准化。乘用EV 方面的国际标准已经完备,EV 车体、充电设备、所有与电力设备相关的部分都要实现标准化(图5)。

1562635524597.jpg

图5

示通信设施、PHS、手机等终端机器,还使用机器人演示无线充电的场景,非常具有说服力,能让人切身感受到无线充电的前景(图6)。

1562635525347.jpg

图6

近5 年来,中兴不仅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电动公共汽车,还建立了中型商用车、乘用EV 等的充电技术的全线开发体制,为世界竞争做好了准备。三种车的无线充电规格见表1。

1562635525349.jpg

表1

1

END

1



往期精彩






来自:工业技术 / 电动汽车
2
新版本公告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公众号EV技研作者1900
机友
文章
105
回复
12
学术分
0
2019/03/04注册,4年1个月前活动

EV电车技术发骚友,新能源电车技术探索,EV电车方向公众号——EV技研作者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手机号
IP归属地:北京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笔记
{{note.content}}
{{n.user.username}}
{{fromNow(n.toc)}} {{n.status === noteStatus.disabled ? "已屏蔽" : ""}} {{n.status === noteStatus.unknown ? "正在审核" : ""}} {{n.status === noteStatus.deleted ? '已删除' : ''}}
  • 编辑
  • 删除
  • {{n.status === 'disabled' ? "解除屏蔽" : "屏蔽" }}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