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12班的赵明毅告诉央视记者,他这次决定要做一枚火箭发动机。为什么要做火箭发动机呢?面对记者的这个疑问,赵明毅犹豫了一下,说:“我要做科创最先进的发动机。”但是当记者追问“那样究竟有什么意义”的时候,赵明毅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喉头哽咽了一下:“这……我们做发动机,是一种追求,我不会管别人说什么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语毕,赵明毅从床底下拉出来一个箱子,“这个是HMTD,这个是PETN,这碗是T……那个,你先等一下”说着推开了摄像机,“这个不能拍,这个明天要上台表演,现在让你看到就没意思了。”接着,他从箱子角落翻出来一根黝黑发亮的管子,“就是这个,碳纤维管,我上个星期从淘宝买的,我今天就要用它做发动机。”
将碳纤维管夹上钻床后,赵明毅从箱子里拿出火柴,给自己点上一支烟。叼着烟的他,把火柴放回箱子里,跟记者聊了起来。“我跟你讲,这个碳纤维管,比铝合金、钢管都要便宜,省钱,而且更坚固。最开始我是不知道有碳纤维发动机的,后来是科创的一个叫做‘装甲师’的网友在qq上加了我,他说他花3年时间研究合成了一种新设计,可以给发动机减重。”说到这里,赵明毅脸上的神情缓解了不少,“当时我说我想学,他就让我跟他拜师,叫他师傅。然后他把他的独门绝技,也就是碳纤维发动机技术传授了给我。在此我非常感谢‘装甲师’对我的耐心调教。如果没有他的帮助,碳纤维发动机对我可能还是遥不可及。”
记者注意到钻床边上放着一块黑色的圆柱状物体。“我买的是电极石墨棒,非常好用。这种石墨并不软,即便用APCP,喷管也毫无烧蚀痕迹。加上碳纤维也是耐高温,整个发动机都可以重用,这跟SpaceX的发动机是一样的理念。”随即,赵明毅掏出手机,“你看,这是我在科创论坛发的那个测试。为了保证安全,我把喷燃比做得很低,所以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喘燃,足足喘了14下才开始正常工作。好处是工作压力只有大概0.7MPa,推力也很小,保证了发动机各个部分的完好,整个科创都做不到我这种安全性。”说到这里,他的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没有做推力测试仪器,因为我也就是喜欢听下响,看下花罢了,不过有经验的人也知道这个推力是很可观的。”
钻完孔,赵明毅开始组装。“这个是固体燃料棒,外面是隔热层”。当记者拿起燃料棒的一端,放到摄像机前特写时,赵明毅先是愣了两秒,然后挤出一个笑脸,对记者说:“确实有很多气泡,所以工作起来非常给力。”
跟着赵明毅的脚步,摄制组来到了无人区边缘的一处海滩,“就在这里测试,”赵明毅说,“这里附近没有人经过,最安全。”
突,突,突……整整突了14下,靠在巨石旁的碳纤维发动机终于产生了焰火一般的效果。“我对推力是看得比较淡的,毕竟就是个爱好,计算得再多,能飞到月球吗?”说罢,赵明毅拔出相机的储存卡,“今晚我会发一个帖子,向大家介绍这种
没有推力、不会烧蚀的可重用HTPB碳纤维发动机。”
“发动机工作时的声音非常震撼,非常感谢‘装甲师’在碳纤机研究上做领头人,把科创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又带入一个新的领域。 ”赵明毅在帖子里这样写道。看着大家的评论,他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我们做发动机的非常不容易,比如这次这个碳纤维,论坛上的学术权威都是怀疑的,说我们没有做水压测试。”含着眼角的泪水,赵明毅的语气从坚定转为哭诉:“他们懂什么!发动机工作的状况,用水压能模拟吗?那个温度都不一样……我们为了安全,已经把喷燃比设计的很低。但是我们发动机轻啊,这叫推重比!我虽然没上过高中,但我是知道的,发动机轻,火箭肯定飞得高……”
根据科创航天主席的说法,科创论坛连中学生做的发动机都测了推力和室压,但没有人知道赵同学为什么不愿意测。
望着眼前这位民间火箭爱好者,央视记者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