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想”成了一个很low的词,大概是因为见多了各种披着理想的外衣欺世盗名之徒;抑或是因为心灵鸡汤告诉大家“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道理;也不排除国家的真的向专制主义挺近了几步,以至于每个人都深刻的理解了自己的渺小。但是我想说,我们仍然要有一点远大理想,作为科技爱好者,仍然有必要尽所能的去追求高深学问。
依旧要强调科技爱好的多样性,包括领域的多样、玩法的多样和参与人员的多样。不能规定标准的、正统的做法,而忽视多元化的兴趣;不能仅仅围绕一个基础套件来做应用,而忽略了成果和产品的百花齐放;也不能排斥低年龄的爱好者,从而忽视结交更多的朋友。科技爱好社群的文化要天然有利于多样性,比如,不能认为某种兴趣是高尚的,而另外的某种兴趣是卑贱的。当然,不论哪种兴趣,都应该追求先进和极致。
强调完了多样性,再来谈谈我们的号召。
首先要发掘自己的兴趣。就像中国人做生意,一个人发了财,大家就蜂拥而上,结果一个行业就烂了大街,并没有发挥出人多槽杂本应带来的创新优势。科技爱好也是这样:老外做手环有意思,国内几百个团队号称走在可穿戴的前沿——都做手环。为什么没有人做脚环耳环指环呢——因为老外没做,更不用说超出这些既有思维圈子的大胆设想。如果真的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当然可以跟进,竞争,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如果把“做了”当做资本,而不去发掘“做啥”,这就枉做了科技爱好者。
科创的朋友们开启了多个国内曾今没有的科技爱好领域,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地方。但是近两年来,对新领域的开发速度明显降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能从老外那里引进的领域已经都引进了,剩下的路得我们自己来走;即使已经引进的领域,我们一旦接近或超过国外水平,发展速度就慢了下来。这就像驯养的野生动物突然被放归了大自然,结果不知下一顿饭在哪里。我常说,关注科技爱好者的梦想,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但是我们自己应该反过来说:科技爱好者有义务开创自己的未来。
说到开创未来,就不得不说一句古话,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认为有三个东西是“金刚钻”。首先是强大的好奇心和自我驱动力,我们需要靠它产生无尽的兴趣并且执着的加以实现。其次是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这就包括严密思维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和系统的科学或工程素质。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那就一定会走上民科的道路。第三,要有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广泛的沟通交流。多元化的人际交往、思想碰撞有利于产生新的思维,科技爱好者要善于跨界交往和整合资源。但是——有了金刚钻,就能揽瓷器活吗?非也。干活靠手艺,开创未来是要靠天赋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并且乐于行动。
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式来描述如何开创未来,但是不妨把目光投向远方,想想十年后,二十年后自己的样子。我们的眼光应该宽广一些。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尺度上,回看今天的许多事,就会发现另有一番风景。这时会发现,许多让我们显得愤世嫉俗的事情简直是个笑话;而我们现在追求的许多兴趣,留给未来的只是感叹——“哎,小时候我还做过这个”。什么才是能够引以为豪的呢?如果你找到了,那就赶紧行动吧。
国家最近鼓励全民创业,特别是大学生科技创业。有人问我,现在是不是科技爱好者创业的最好时机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现在是科技爱好者创业的好时机,但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最好”来帖标签。我可以断言,只要政治上不出现大的问题,未来二十年都是好时机。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其实并没有创业的外在紧迫性,是不是好时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综合情况。国家鼓励全民创业,从宏观上来说,无非是鼓励父母亲友为自己的子女发工资罢了,让老百姓用存量资源养活自己——这种灰暗的见解可以有,但是它的后果却好的让人吃惊:如果社会观念改变为调动一切资源支持年轻人的创造性,带来的将是无限美好的未来。
这与我们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的创造性有用武之地,理想不会白有,现在的条件几乎可以支持我们做任何事情。其次,不要忘记自己的追求,拒绝社会潮流的裹挟。大多数青年科技爱好者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有专门之长的人才,如果没有紧迫的目标,就应该静下心来打好基础,基础决定眼界。再次,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如果仅仅做一些大家都能做的东西,是不是太落俗套?你的征途可是星辰大海。
现在有很多爱好者整天沉醉于科普小制作级别的趣味。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的问题是:为啥提高得这么慢?经过抓耳挠腮,我的结论是:因为大家的眼界局限在科普小制作级别——绝不是因为潜力不足。朋友们,科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可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这里的人应当对撼动未来的科技有所追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