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ccaia2007/03/26科学技术学 IP:四川

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杨小靖

  实施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为此,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改革现有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为完成认识性任务,并把此任务做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也是以此为中心,教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这种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教育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如何在活动中实现自身发展的科学。没有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不可能产生教育影响,也就无所谓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课程与教材改革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传统课程教材过分强调统一,课程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缺乏必要选择的余地,限制了地方、学校、教师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传统课程教材存在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倾向,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规律和学习兴趣;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当前,应打破课程教条老化的格局,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教材新格局,特别应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改变一套教材用多年的局面,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弹性化、特色化、个性化。可编制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对象的多套教材,给地方和学校以选择教材的自主权。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并举的课程结构,特别要加大选修课、活动课的比重。要促进课程的综合化,避免出现分科过细彼此孤立隔离的课程状态,强调课程教材设计的整体性。可按问题和专题系列,设置课程,将各科相关知识综合到教材中。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造成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这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低。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这里的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或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课堂实施创造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传统课堂的"统、独、死、费"的特征严重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学生创新想法的提出必会承担错误的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态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创新性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既要有很强的智力与能力,又要有独立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既要敢于冒险、敢于竞争,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实验与操作能力。在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一个循规蹈矩、只会死记硬背的、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人很难成为创造性人才。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教育在学生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实性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才会对学生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不犯把学生看死、定型化的毛病;才会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舞台。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不提倡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成绩好坏来评价和管理学生。应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如何使所学的理论真正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实验教学中亟特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生花在实验室的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实验都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一旦出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设了设计性、综合型实验,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激发探索欲望和深入研究的起点,但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有不少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开设设计综合性实验,一改过去"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主动权,从而认识到它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开发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和巧妙的具体应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因而,在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早来晚走,时间抓得紧,常常是下课了还不想走,要教师催好几遍才走。

  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变了传统实验方式,教师只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含了硬件的制作和软件的开发。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处理调试过程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是课堂教学尚未涉及且有相当难度的实际问题,但经过实地观察、讨论分析、反复试验,问题得到了解决,达到了有机地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正如学生所说,刚接受任务时真不知从何入手,后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不断探索中顺利地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实验,原来十分抽象、模糊的概念变得实在、清晰,原来支离破碎的知识在这里变成了有机整体。从不知怎么做到完成任务,实际上是理论→实践→理论反复提升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创新精神。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实验教师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首先,学生提供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从容不迫地给予合适的评价。其次,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为了赶时间,动脑思考较少,在实验中充当教师的左右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较少。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则不同,一切都要学生自己动手,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现象,提出诸多的问题,有些是教师从未遇到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时间上、精力上有更多的投入,不断充实自己,仔细备课,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同题,从而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实验内容接近工程实际,基本技能训练范围很广,培养了学生将科学知识付诸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来自:科创总论 / 科学技术学
0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ccaia
笔友
文章
68
回复
12
学术分
0
2005/08/23注册,9个月21天前活动

科创论坛是科技爱好者的家园,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玩得高兴,同时又能增长知识。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