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预防资料长编
虎哥2009/11/20地理与地质 IP:四川
凌晨泸州小震,想起一事,转帖如下。震前没有前兆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大震,异常不剧烈更是不可能,关键看如何对待这些前兆,如何组织预报工作,如何事先做好地震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准备工作。现在在技术上踏实做事又能说得起话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了。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预防资料长编
《四川省志·地震志》编辑组

松潘、平武地处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南缘、岷江南北向构造带东侧和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西缘的复合部位,系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岷江和涪江上游。境内群山连绵起伏,峰峦重叠,最高峰雪宝顶5588米,地势随山脉走向往东南倾斜。整个山地受河流侵蚀、切割,山高坡陡,沟谷纵横。这里森林茂密,资源丰富,藏、汉、回、羌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发、经营着这块宝地。松潘、平武及其毗邻的茂汶、北川、南坪等地,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1630年(明崇祯十二年)发生地震,"河涨水赤,山崩城倒",坏人庐舍,压死兵民①。1933年8月25日茂汶叠溪地震,城镇陷落,群山崩坠,岷江断流,积水成湖,酿成巨患①。建国以来,北川、松潘漳腊等地亦曾发6.2~6.7级地震,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1970年2月24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大邑、芦山间发生6 1/4级地震后,四川省建立起地震机构开展了地震工作,并陆续在灌县、松潘、汶川、茂汶、马尔康等地设置了地震监测台站和群众业余测报组织。在松潘、龙门山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对地震活动的综合研究以及地壳形变、地下水氡含量、岩石视电阻率、地磁、地应力等前兆手段的综合观测工作。1975年对茂汶、马尔康、松潘、南坪一带还做了大面积水准复测工作。这为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收集和积累了较多的基础资料,为发展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创造了条件。

(一)

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后,四川和整个西南出现了新的地震活动高潮。1974年永善-雷波发生7.1级地震;四川省地震部门在一些会商会议上根据地震活动性等情况的分析,曾提出松潘、茂汶及甘、川交界地区存在有大于6级地震的危险性②。经过一年多观测和震情的发展,1975年11月20日至25日,四川省地震部门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议,就全川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审议,着重对松潘、茂汶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主要的异常资料有:

炉霍7.9级地震后,松潘、龙门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显著增加,在1975年小震活动沿龙门山构造带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且在松潘、南坪、北川、茂汶、黑水之间形成一个地震空区②,空区边缘的松潘、南坪,已于1973年5月至1974年底相继发生过4次5级以上震群型地震,最大为6.2级,据以往大震前地震活动图象,预示松潘、南坪、茂汶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从1972年起,松潘、平武、茂汶、北川一带出现近4年的地震波速比异常,该区大小地震数目的比例关系也有异常变化,估计未来地震在6.5级左右②。
1975年7-9月对松潘、茂汶、马尔康等地进行有910千米的水准环的测量(其中686千米有复测结果)表明,自1958年以来,17年中总的变化是松潘以东上升,以西下降,垂直形变最明显的是松潘至南坪150千米的测段上(测线是沿北北东方向断裂布设),表现出强烈的差异运动,形变梯度最大是松潘以北约50千米一段,相对变化达302毫米,形变梯度达0.6毫米/千米·年,差异运动速率平均每年达20毫米。同年9-11月对松潘、南坪测段进行复测,平均上升11毫米,每月平均速率为5.5毫米②;松潘台短水准在1973年前,一直是缓慢下降,3月份以后,出现反向运动,曲线急剧上升有4.0毫米,断裂活动明显,与海城地震前金县短水准资料有相似的异常现象②。

松潘台水氡与该台短水准异常一样,也是从1975年3月开始上升变化,其幅度约10埃曼,达28.7%,至11月始由上升转向下降②。该台岩石视电阻率也有趋势异常反应,异常幅度约3%左右(前几次中强震前异常幅度也小)②。

此外,从气象资料整理分析中,发现1974年沿龙门山构造带是一个干旱区,1975年旱情瓦解,灌县、茂汶、汶川则变为一个涝区。根据旱震关系估计,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和北段可能有地震危险②。1975年秋、冬,松潘县镇平、南坪县罗依等地出现地下水变化,前者地表冒出大股泉水,后者泉水水量减少②。

会商会议认定了上述异常资料的可靠性,并就未来地震的地点、震级和时间作了估计:依据形变测量和小震震中分布呈带状资料,提出地震离松潘不远,一是松潘至茂汶,一是甘、青、川交界②;从形变及其他前兆资料,结合近年松潘已发生过6.2级地震未改变其变化趋势,粗略估计震级将大于6.2级。就形变经验统计公式计算,震级为7.2~7.4级。以松潘台跨断层的短水准和定点水准观测资料较之于海城地震前金县水准异常资料,用双力偶震源形变场和倾斜场理论计算,未来地震危险可能距该台40~80千米,震级是6.3~7.3级②;借鉴于海城地震前,多种前兆手段在转折后两个月发震,永善地震是转折半年后发震,结合松潘短水准及其他前兆手从1975年11月起,异常变化速度减慢,预计半年后可能发震,若持续的时间长,震级可能会更大②。

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根据以上资料的综合研究和估计,在1975年12月9日发出《关于我省及邻区1976年地震趋势的初步意见》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区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若果地震发生在甘、青、川交界地区,震级将会大于6级②。

1976年1月,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进一步研究四川震情,肯定了上述意见。同年2月,国家地震局在《关于一九七六年地震趋势的意见》中指出:"在川、青、甘交界一带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和青海的花石峡-都兰-乌兰一带"③,并将其列为全国第二个重点加强监视的危险区。

(二)

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为了加强这一重点危险区的震情监视,四川省地震部门协同当地政府,迅速增建了平武、南坪地震台,开展测震和水氡等观测。同年4月,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对松潘、茂汶地震区和川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随即,温江、阿坝、绵阳等地、州也相继召开地震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群测群防工作。在此期间,地震部门多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到松潘、南坪、茂汶、江油等10多个县,协助当地宣传组织群众,扩大群测网点,落实各种宏观异常现象。根据大邑、邛崃、崇庆和彭县、茂汶等地出现的一些地下水变化,冒气、冒火等异常现象,4月27日,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发出《震情通报》,再次提出"对甘、青、川交界地区松潘-茂汶及其附近地区和川滇交界地区地震监视预报工作要加以注意。各台站、各群测点都要加强值班制度,加强分析研究工作,特别要加强简易地电、地下水、动物习性等异常现象的观测(察),发现短期和临震异常现象应及时落实、及时会商、上报"④。

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发生7.3和7.4级地震,根据以往云南大震与四川地震有相互呼应的关系,尤其是滇西、滇西南地震与四川松潘、龙门山地震关系更密切,引起了四川省地震部门严重注意。结合四川北部一些监测手段异常大多趋近结束,沿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动物习性异常逐渐增多等情况,6月12日,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等向国家地震局、四川省计委、省军区呈报了《关于我省近期震情报告》,着重指出"近一、二个月内我省龙门山断裂中南段,即茂汶、北川-宝兴、天全、芦山一带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6月中、下旬尤其要加以注意"⑤。嗣后,地处龙门山地震带上的阿坝、绵阳、温江、雅安等地、州在温江召开了专群结合的地震工作会议,并沿龙门山广泛组织、建立了一批地震宏观观察哨,对一些泉水、牧场、动物园进行专人观察。6月18日,中共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党委发出《立即行动起来,捕捉当前大地震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专业台站、地震野外队、地震仪器厂及所属班、组,"紧急行动起来,认真加强震情监视,百倍提高警惕,作好地震的预测、防震、抗震等各项工作",要求"各台站要尽一切努力保证现有的各种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转,切实加强资料的分析研究"⑥。各台站、野外队等专业人员认真加强了专群结合,深入预报现场,调查核实异常,主动向当地政府提供情况,并在人力、物力、设备、车辆等方面作好了应急准备。
国家地震局、中共四川省委对四川出现的震情非常重视,6月23-28日,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在成都组织召开了来自省内外33个专业单位的代表参加的《南北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会议就地震、地质、物探、地形变、地磁、地电、地应力以及沿大邑、邛崃、崇庆等县的地下水、动物习性异常等各方面观测(察)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近一、二个月内,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断可能发生六级或大于六级地震。其中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强烈的茂汶-北川地区,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灌县、大邑、邛崃地区更要特别加强监视"⑦。并就增设流动台站和新上监测手段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了积极建议⑦。中共四川省委根据省地震部门的汇报和会商中的一些同志认为有七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发出紧急文件指出?quot;我省龙门山断裂中南段近期可能发生七级以上破坏性地震"⑧,要求各有关地、市、州、县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党组织,"加强党对防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认真吸取海城、龙陵地区防震抗震经验,扎扎实实地把本地区的防震抗震工作做好。特别是人口稠密地区和重要企事业单位更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损失"⑧。专业队伍"要迅速增派人员深入地震宏观现象显示频繁的地区,同地、州、县监测台站及群众测报点、宏观哨的同志一起,共同搞好群测群防工作,尽力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⑧。由于震情的不断发展,地震知识的广泛宣传,沿龙门山断裂带出现的宏观现象,不断向地震部门报来,这为分析、判定地震信息提供了重要资料依据。

(三)

在《南北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后,为及时获得各种短期和临震异常信息,提高预报地震的准确性,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当时省革委)采取了下述几项紧急措施:

1.迅速增上流动台和监测手段:在加强平武、南坪两台监测工作的同时,地震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抽调、组织专业人员增设了江油、安县、什邡、黑水、汶川、灌县、大邑、邛崃、小金、芦山、龙泉驿等流动台。在汶川、安县、灌县和郫县等台、站增上水氡自记仪、跨断层短水准线路测量、地磁仪、高频地震仪、脉动仪和大气电位仪;在松潘、南坪、茂汶、汶川、成都、大邑、雅安、康定等增上了光速测距、流动重力和地磁测量,加速进行短水准线路垂直形变测量;在成都还架设了强震仪。

2.统一组织技术力量支援:为增强监测、分析预报的技术力量,组织了国家地震局物探队、地震测量队,南京、福州、广州、武汉地震大队,山东、陕西、宁夏、河北等地震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流动台和野外测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工作;为核实各种宏观异常现象,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专门组织一个调查研究组,对地下水、地气等异常进行水化学、光谱分析;为收集、保存各种宏观前兆资料,组织了在蓉的电视台、峨眉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四川省情报科研所等单位的摄制人员,前往地震危险区拍摄各种前兆资料。

3.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建设群测网点:为发动群众观察和提供宏观前兆资料,各级地震部门利用电影、挂图、画册、板报、小册子等广泛宣传地震知识,在厂矿、企业、部队、学校、牧场、动物园、村寨等建立测报点和观察哨。截至7月底,沿松潘、龙门山地震带各种各类的测报点、观察哨发展到4800多个,8600多人。

4.组织建立各级防震抗震指挥部:为加强党对防震抗震工作的领导,6月下旬,中共四川省委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防震抗震工作的紧急通知》,决定成立由省级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四川防震抗震指挥部,统筹全省防震抗震工作⑨,很快就建立起了防震抗震体系。

这些措施实施后,从现场监测到分析预报的技术力量得到充实和加强,为监测、预报地震提供了丰富的短、临前兆资料;各级防震抗震组织机构迅速建设起来,制定和采取了有效的应急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有了思想和物质的准备。

(四)

6月中、下旬,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并未发生大地震,仅在6月21日大邑县境发生一次3.7级地震,地震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级地办的同志,认真地研究、学习海城、龙陵等各次大震的前兆资料和预报经验,结合四川地震活动的特点,吸取过去地震预报和漏报的经验教训,对一次大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的表现特征,物理机制等进行讨论和解释。认为6月中、下旬宏观现象比较明显,但没有发生大震,主要问题是各种前兆手段的短期和临震异常不显著。在预报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着专业技术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地自觉性,减少了盲目性。7月21日、24日,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连续发出《地震简报》第三、四期。指出地震危险性仍然存在,各种前兆手段短期异常尚未结束,临震现象显示不明显,"七月底以前在龙门山构造带地中南段发生6级或大于6级地震可能性较小,根据不足,还应进一步加强监视,特别对地震活动性和其他前兆手段的临震异常以及地下水、大动物的习性异常监视工作"⑩。

经过6、7两月各台站、群测点认真、广泛地观测(察)发现在7月20日前后,沿什邡、绵竹、彭县、灌县、茂汶、安县一带地下水、地光、火球及动物异常又出现高潮。7月3日地磁又现了低点位移,汶川映秀应力台异常开始回升,康定中学、彭县岷江齿轮厂、江油气象站等简易地电异常已经结束。在较大范围内还观测到简易地电、土应力大幅度摆动和升降变化,康定姑咱、巴塘、自贡、松潘等台地水氡也出现较同步地异常变化。有鉴于此,四川省地震部门在7月31日、8月5、6日连续召开了有绵阳、温江、成都有关台站、地办参加的会商会议。对上述近期出现地震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出《地震简报》第五、六期,提出:"八月份龙门山构造带地中南段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地可能性较大。"并指出"八月十三日、十七日、二十二日这些日子地前后尤应注意" ⑾。四川省防震抗震指挥部据此预报意见,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地、县进一步落实防震抗震措施,加强值班坚守岗位。

8月7日《地震简报》第六期发出后,各种异常继续显著增加;青川、安县、灌县、绵竹、彭县、成都、名山、宝兴等县近30多个群测点的简易地电、地磁、应力、精密天平等仪器出现突变和摆动。地下水、地光、地气、动物习性异常的数量和反映地剧烈大大超过六、七月地程度,靠近松潘、平武的北川、安县、青川、江油、茂汶、绵竹一带更为集中和突出,作为大震临震指标之一的牛、马、猪、鹿、狗等大动物习性异常也大量出现。如"绵阳动物园狗熊翻圈,梅花鹿也发呆",茂汶一监狱"有十多头猪把圈栏挤断",安县"城关粮店三头猪八月十日晚就叫,往外挤,把一头近百斤重的猪挤死了"⑿ 。"唐定姑咱地震中心站的水氡九月观测值为9.3埃曼,十日突跳到16.1埃曼"⒀。同日,四川、云南省的一些地磁台站出现日变形态异常。按一些震例的经验,尽管未发生前震,但上述异常情况显示出了临震信息。根据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两次紧急报告,中共四川省委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四川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和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于8月12日临晨紧急电告绵阳、阿坝、温江、成都等地、州、市和各地震台站并转地震危险区的各县,自12日起进入临震戒备状态⒁。中共绵阳地委、阿坝州委立即采取了防震措施,平武、松潘、南坪、茂汶、北川、安县、江油、汶川等县迅速通知到了各厂矿、城镇、乡村、山寨,人蓄转移到安全地带。邮电、交通、物资、卫生及有关部队赶急准备应急所需的通讯器材、车辆、救灾物资、医药、食品和抢险救灾队伍,一旦地震发生,立即奔赴灾区。

8月16日22时零6分,松潘-平武发生7.2级地震,救灾队伍和地震专业人员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抢险救灾,进行宏观考察和现场监测预报。地震发生后,各种异常又继续出现,借助第一次预报的实践,各级地震部门、群测点和震区的平武台、松潘台等及时作出临震判断⒂,较好的预报了22日零5时49分6 .7级地震和23日11时30分7.2级地震。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了预防措施,避免了损失。

三次强烈地震使平武、松潘、南坪、茂汶、北川等县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有的地方倒塌80~90%,震中区出现了严重的山崩、滑坡、地裂和泥石流,河流多处堵塞成湖,耕地被毁80万余亩,损失粮食1700万余斤,死亡41人,重伤150余人,轻伤600余人,损失牲畜2800多头,由于震前有预报,作了较好的预报,人员、牲畜减少了损失。

(五)

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预报是根据中长期趋势异常较准确地圈定危险区,及时调配监测、预报技术力量,组织一支机动性较强的流动监测队伍,加密台站和测报点、宏观哨,构成专群结合的监测网,实行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形成地震预报的体系,适时的发现和掌握短、临前兆信息,发出临震预报,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益。但由于组织大地震预报没有现行的一套模式,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影响。主要经验、教训有:

1.长、中、短、临结合预报地震的技术思路

松潘、平武地震预报过程同海城地震一样,基本上是按照长、中趋势预报和短期、临震预报的思路来实现的。地震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样,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在空间上、时间上同他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伴随其发展,并以多种形势表现为震前的一种震兆信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些震兆信息可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不断从量到质的变化。地震中长期趋势异常可能反映了震源应力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短期、临震前兆异常可能反映了应力大释放之前局部调整的过程。一次地震在其形成、孕育到爆发其前兆表现也就可能呈现出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质的变化。事物是复杂的,长、中、短临相结合,尽管在时间尺度上,不同地震是一致的,但它确实是反映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应力的积累、释放以及与岩石、水等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长期趋势预报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背景和目标,短、临预报是完成和实现中长期预报,以达到减少和避免损失的目的。松潘、平武地震不是发生在震前所预计的龙门山断裂的中南段,而是发生在该断裂带北西侧松潘、平武之间不太引人注意的虎牙断裂上,即发生在中长期趋势异常时间最长,反映较显著的地方。短、临预报一定要重视中长期预报所划定的危险地区,应正确地吸取和总结这次地震预报的这条经验教训。

2.临震前兆的一些主要标志

松潘、平武地震在多种手段出现同步异常作出短期预报后,发震前几天各种异常现象是很明显的,如姑咱水氡出现一些突发性异常变化,其突跳后,6-7天发震;临震前几天地倾斜日均值矢量图出现打结、转向或倾斜速度改变;临震前简易地电指针出现大幅度摆动或磁扰现象,高频脉冲增加;临震前几天或几小时,地下水、动物等异常反应达到高潮,特别是震中附近地区,大动物习性异常亦显著增加,宏观异常呈现密集-平静-发震现象;临震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地声频度和强度亦增加,出现点击声、撕布声、摩擦声、吼叫声等现象;临震前几天地脉动干扰水平改变等等。松潘、平武地震预报实践证明,地下水等宏观异常、简易地电指针摆动等突发性异常出现后,并不立刻发震,而有起落过程,即短期异常向临震异常过渡。地震是复杂的,每个地震都有其共性,也有特殊性,要找出任何一种方法对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地震都适用的标志是困难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局限性,这就必须把中长趋势和短临前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手段结合,从长、中、短、临,从几个月到几天甚至几小时,步步逼近,尤应注意在短期异常开始后,从空间上多种手段同步性的转折和具有大震条件的地区,出现较剧烈的突发性异常,这对判定临震异常,发出临震预报是有重要价值的。

3.统一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协作

松潘、平武地震前,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短期预报,迅速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危险区 增设11个流动监测台站,增上各种前兆手段和开展流动观测,这对预报本次地震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松潘-平武地震预报实践说明,一次大震异常范围是很广泛的,单靠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的力量,要报准大地震也是很困难的。地震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特别是两省交界地区的地震,更要互通情报信息,加强协作。这次地震中期预报的地点较准,而短期预报往南偏移,除了对其前兆特点认识不足外,就是当时未能掌握松潘以北地区兄弟省较大范围的资料,这是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

4.松潘、平武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

松潘、平武地震预报是1976年上半年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提出来的,预报地震的危险区沿川西平原的龙门山地带,人口分布密度大,厂矿企业单位较多。为减少损失和有秩序地组织防震,有关地区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加强领导是必要的。事实上在震前,四川省防震抗震指挥部组织力量深入到预报区内的大型厂矿、水库、铁路干线、电力枢纽及一些城镇进行调查研究、宣传群众,对可能出现的危情,采取防范措施,对推动防震抗震工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震情的发展,地震预报很快就变成了千百万人民的一次防震实践活动,由于当时历史本身,社会、生产秩序的不安定,7月28日唐山地震的社会效应,在灌县、成都等地人烟稠密的地方出现了地震谣言。这些谣言制造者利用人们缺少知识和害怕地震的心理,煽动恐震情绪和对地震预报的不信任,干扰地震预报和正常的防震工作。一些厂矿出现停工停产,人员外流,尽管地震部门一再说明,如果发生地震,成都市波及区,烈度不超过五度,但成都街上也搭了防震棚,个别单位出现乱鸣警笛等现象,一度加重了社会秩序的不安定。由于临震预报较准确,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社会上的谣言也就不攻而破,很快恢复了正常。由地震、地震预报出现的社会问题,今后还会出现,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地震预报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尤应慎重对待,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总结,做到地震预报研究同地震预报社会性的研究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地震预报水平,使地震工作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


罗灼礼 江在雄
参考文献
①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第96页、292页。
②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地震简报》第十三期,《关于我省及邻区1976年地震趋势的初步意见》,1975年12月9日打印本,第2页、6页、10-13页。
③国家地震局,《地震工作简报》增刊第一期,《关于一九七六年地震趋势的意见》,1976年2月,铅印本,第3页。
④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地震简报》第一期,《震情通报》,1976年6月,打印本,第3页。
⑤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地震简报》第二期,《关于我省近期震情的报告》,1976年6月,打印本,第1-2页。
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委员会,《川震委发(76)第4号通知》,《立即行动起来,捕捉当前大地震的紧急通知》,1976年6月,打印本。
⑦南北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议,《南北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议纪要》,1976年6月,打印本,第2页、5-6页。
⑧中共四川省委,《中共四川省委批转温江地委关于当前我区地震工作的情况报告》,1976年6月,铅印本,第1-2页。
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切实做好防震抗震工作的紧急通知》,1976年6月22日。
⑩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地震简报》第四期,1976年7月,打印本,第1-2页。
⑾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地震简报》第六期,1976年8月7日,打印本,第1-2页。
⑿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地震研究室,《1976年8月12日至13日震情值班简报》,1976年8月14日,打印本。
⒀四川省革委地震办公室,《最新震情报告》,1976年8月12日,打印本。
⒁四川省防震抗震指挥部,《1976年8月12日电话通知》,1976年8月12日凌晨电话通知手稿。
⒂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简报》增刊第六期,1976年8月,打印本。
来自:地球科学 / 地理与地质
2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west_0830
15年3个月前 IP:未同步
165935
这个...更让我想着.如果平民百姓多了解些科学知识.这样就不用过于依靠砖家叫兽..那么...四川地震时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s:245]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小特斯拉圈圈
15年3个月前 IP:未同步
165955
前几天上学时看到几十条云放射状指向东方,可惜没带相机啊
还有些灰色的云 [s:245]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虎哥
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文章
1556
回复
13458
学术分
39
2005/08/24注册,41分49秒前活动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