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家自制50万伏高压闪电
wink1014952009/04/07电磁炮 IP:广东
现年52岁的澳洲男子彼得·特伦是位业余科学家,他利用自制的"特斯拉线圈"在家中制造“人造闪电"。据悉,特伦"触电"已有40个年头!

14961978.jpg
牛人家中自制“闪电”

彼得·特伦来自澳洲西部的邦布利市,目前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白天他的职业是医生,可是到了晚上,他便成了一名业余科学家,他最大的爱好便是在自己家中摆弄自制的“特斯拉线圈”——一种通过高频共振原理运作的变压器,制造出各式各样令人眩目的“人造闪电",最高电压可达50万伏!通俗地讲,“特斯拉线圈”就是一个“人造闪电制造器”。其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

据了解,12岁那年,小学刚刚毕业的特伦得到了平生第一套电学实验装备,从此欲罢不能。虽然在大学只读了一年物理专业,便因种种原因中途退学,可是迄今“触电”已有40个年头的他拥有渊博的电学知识。
来自:物理高能技术 / 电磁炮
9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wink101495 作者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89066
一年实验投入可买一辆车

在多年的摸索中,特伦学会了利用废铜烂铁自制“特斯拉线圈”以及其他实验元件。特伦做实验用的元件一般来自旧空调铜管、旧发动机线圈以及微波炉变压器等。尽管处处因陋就简,可是据特伦透露,玩“特斯拉线圈”是个非常烧钱的游戏,每年所投入的资金足以买一辆汽车!不过乐此不疲的他表示:“那种令人窒息的心跳感觉和嘶嘶的闪电声,便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就像孩子玩爆竹一样。你必须对相关的物理知识有精深的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信念甚至一点傻劲。”

用钓鱼竿调节闪电束方向

特伦在做实验时,习惯用一根钓鱼竿调节闪电束的辐射方向。为了营造出五光十色的奇特效果,他通过安装在照相机上方的一个滤色转盘,让“人造闪电”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由于特伦利用的是“超长曝光”摄影技术,因此能够在同一张照片中记录下长达十几秒的闪电效果。特伦表示:“在照片上,你看得见电火花,却看不到它们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是一种虚幻的效果,可是并非借助Photoshop处理而来——所有一切都是用相机记录下来的(真实影像)。”

如今,特伦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照片先后出现在德国、荷兰等国的电视台和杂志上。过去5年间,他将自己做实验的经过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发布在网站上。如今,网上的照片多达1300多幅,点击率超过了100万人次。 14961979.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ink101495作者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89067
戴铜手套玩“泳池花火”

这些精彩绝伦的“人造闪电”实验包括:闪电束穿过篮球架和梯子、旋转火花包围汽车、头顶闪电笼中信步,等等。由于闪电束到达铁笼处时,不会经过人体,而是通过电阻更小的铁笼直接导入大地,因此身处笼中的特伦并不会受到伤害。

不过,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一个名为“泳池花火”的实验。泡在泳池中的特伦戴着一个铜制的手套,再将自己的身体与大地绝缘,然后在导电率极高的盐水上方安置一个高压放电终端。当手指慢慢靠近放电终端时,闪电束穿过手套然后直接进入水底,最后到达泳池水底的导线。 14961980.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wink101495作者
15年10个月前 IP:未同步
89069
“敬请欣赏,严禁模仿!”

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线圈”的制造需要深厚的电工基础,否则将十分危险,因为这种升压装置可以轻易将普通电压升至几十万伏高压。如果一不小心触电,实验者连同周围的人会在瞬间烧焦成灰!正因为如此,特伦对于这种"死亡游戏"的态度一直就是:“敬请欣赏,严禁模仿!”

特伦因“人造闪电”表演出名后,经常有人向他讨教,希望在家中模仿。可是每当有人向他索要核心秘密——“人造闪电制造机”的设计蓝图时,他总会一口拒绝。原来,并非特伦保守,而是他深知,对于那些经验不足的“菜鸟”来说,稍有不慎,就有因瞬间触电而猝死的危险。他说:“这就好比你不能将高能炸药给小孩子玩一样,我会将自己的实验步骤记录下来,却不会将它们传给那些傻瓜。” 14961981.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wink101495
学者 笔友
文章
37
回复
113
学术分
1
2009/04/02注册,6年11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