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有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相关的内容,有与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还有与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相关的内容。这些文章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诗歌,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
一、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指导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颂课文时,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我们美,感受书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化”,教师在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现如教学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着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朗读时,要把远大的抱负、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作者的豪情万丈、居高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总之通过学生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其情. 反复朗读,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很多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态。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如《敬畏自然而然》、《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看云识天气》等等。为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科普作品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和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住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学体裁和说明方法的同时,应渗透环境教育。教育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会给我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让罗布泊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环保教育。
四、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结合习作教学中的写景主题、叙事主题还有观察日记等进行相机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写《环保循环日记》、《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剪贴、评议报》等形式来强化环保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去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的原因,也能了解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抒发愿水常清的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去让学生写滥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境恶化等内容的文章,那只能是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地学习环境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
有些命题作文,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写,教师在指导时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例如,学生写《家长变化真大》,多数人从家乡巨变,经济建设的成就方面入手,讴歌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内容无非是用拟人手法写出大树所见到的:解放前,这里是泥泞小路,破草棚;解放后变为砖石路,大瓦房;搞活开放后,柏油路、水泥路,小洋房,可爱的家乡日新月异地进步。教师指导时可反其道而行之:工农业生产发展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了。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混浊浊的,许多飞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要引起人们的警觉。只要人类正视人地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还我天之蓝,水之清,飞鸟走兽一定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那么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